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72篇 |
免费 | 2614篇 |
国内免费 | 134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59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2800篇 |
化学工业 | 10578篇 |
金属工艺 | 1411篇 |
机械仪表 | 2803篇 |
建筑科学 | 2618篇 |
矿业工程 | 1144篇 |
能源动力 | 596篇 |
轻工业 | 4329篇 |
水利工程 | 639篇 |
石油天然气 | 1801篇 |
武器工业 | 527篇 |
无线电 | 369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364篇 |
冶金工业 | 2229篇 |
原子能技术 | 291篇 |
自动化技术 | 31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589篇 |
2023年 | 1012篇 |
2022年 | 1284篇 |
2021年 | 1454篇 |
2020年 | 1434篇 |
2019年 | 1163篇 |
2018年 | 595篇 |
2017年 | 885篇 |
2016年 | 1072篇 |
2015年 | 1305篇 |
2014年 | 2461篇 |
2013年 | 2016篇 |
2012年 | 2256篇 |
2011年 | 2392篇 |
2010年 | 2045篇 |
2009年 | 1987篇 |
2008年 | 2259篇 |
2007年 | 1892篇 |
2006年 | 1877篇 |
2005年 | 1980篇 |
2004年 | 1627篇 |
2003年 | 1328篇 |
2002年 | 1176篇 |
2001年 | 927篇 |
2000年 | 904篇 |
1999年 | 769篇 |
1998年 | 706篇 |
1997年 | 601篇 |
1996年 | 593篇 |
1995年 | 538篇 |
1994年 | 449篇 |
1993年 | 414篇 |
1992年 | 396篇 |
1991年 | 349篇 |
1990年 | 325篇 |
1989年 | 339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72.
通过向乳清浓缩蛋白纳米纤维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钙后热处理不同时间(0、1、2、3、4、5 h),研究不同热处理时间对Ca-WPC纳米纤维聚合物起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WPC纳米纤维聚合物的起泡能力在热处理3 h时达最大值96.00%±0.02%,是对照组Ca-WPC常规聚合物热处理3 h时的2.13倍;Ca-WPC常规聚合物在不同热处理时间后其泡沫稳定性均为零,而Ca-WPC纳米纤维聚合物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其泡沫稳定性先增加后减小,热处理3 h时达到最大值为62.38%±1.51%,即热处理一定时间可以显著提高Ca-WPC纳米纤维聚合物的起泡性。 相似文献
73.
海洋深水油气钻完井过程中,井筒内流体流动是一个多组分、存在相变及流型转化的复杂四相流动过程。为了进一步揭示深水钻完井井筒多相流动规律,基于井筒四相流动理论,阐述了其在深水油气钻完井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然后,针对该理论在深水钻完井某些特殊工况下存在的局限性,展望了井筒多相流动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钻完井井筒四相流动理论能够充分考虑深水井筒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可以实现对井筒瞬态温度、压力的精确刻画,进而为深水钻完井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②深水钻井井涌发生后,在泥线低温高压环境作用下,井筒内气相易生成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相变,从而改变井筒气体体积分数的分布特征;③在井底高温高压作用下,井筒酸性气气体存在着超临界相变,导致高含酸性气体的气侵具有"隐蔽性";④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井筒四相流动理论能够准确刻画井筒内水合物沉积、堵塞全过程,为深水气井测试过程中水合物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⑤深水钻井井筒多相流动理论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涉及井筒与深水特殊地层耦合作用机制、深海水合物钻井井筒多相流动理论及支撑深水钻井新技术的井筒多相流动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铁路"四电"机房常年运行,设备发热量大,需要不间断的提供冷量维持机房温度.一旦出现紧急断电事故,铁路"四电"机房内的温度将大幅上升,将极大地影响机房内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可能出现设备损坏,进而影响到整条铁路系统的安全.掌握铁路"四电"机房断电后的热环境对其应急控温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铁路"四电"机房断电后... 相似文献
75.
此处以航空静止变流器前级双向DC/DC变换器为对象,研究了一种既可实现功率流双向流通又可实现以电流为横坐标、以电压为纵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四象限运行的双向Boost DC/DC变换器。首先对该双向Boost DC/DC变换器分象限进行模态分析;然后,采用变结构理论分析法对主功率拓扑进行建模分析,分别对四象限Super-Twisting(ST)控制器进行设计和滑模面可达性证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试验验证,并与比例积分(PI)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向Boost DC/DC变换器单象限运行性能良好;二阶滑模算法ST控制变换器在输出负载和输入电压源发生大扰动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采用煅烧-沉积-光照还原法制备了g-C3N4/Ag/Ag3PO4复合材料(CAA)利用XRD、FT-IR、SEM、TEM、UVVis、XPS和PL等对其进行表征。在模拟太阳光下,CAA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和清除氮氧化物(NOx)的性能显著优于Ag/Ag3PO4和g-C3N4最优的CAA10在10min内的MB降解率为99.49%、NOx清除率为63.11%。结果表明,Z机制耦合银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是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