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电工技术   139篇
综合类   233篇
化学工业   509篇
金属工艺   562篇
机械仪表   319篇
建筑科学   120篇
矿业工程   42篇
能源动力   51篇
轻工业   107篇
水利工程   60篇
石油天然气   196篇
武器工业   32篇
无线电   2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1篇
冶金工业   121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15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通过低压烧结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了氮化硼(BN)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后的金属陶瓷微观组织呈现出典型的芯环结构.随着BN含量的增加,Ti(C,N)基金属陶瓷的黑色芯相尺寸减小,白芯灰环结构数量增加,整体微观组织随BN的添加更加均匀.另外,随着BN含量的...  相似文献   
132.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铝-六方氮化硼(Al/hBN)和铜铝-六方氮化硼(CuAl/hBN)可磨耗封严涂层,表征了两种涂层的形貌、物相、硬度、结合强度、h BN烧损及450°C下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Al/hBN涂层,CuAl/hBN涂层的h BN烧损比例降低了20.2%,h BN相与孔隙更加细小及分布均匀,洛氏硬度小幅度升高且在不同部位上的差异更小,结合强度虽降低了2.67 MPa,但仍符合工程应用标准。在高温磨损试验中,CuAl/hBN涂层的质量损失不到Al/h BN的1/10,Al/hBN涂层的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为主,而CuAl/hBN涂层以磨粒磨损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的氧化磨损。CuAl/hBN涂层的摩擦副质量略有减小,其表面粘附的涂层极少;Al/hBN涂层的摩擦副则因涂层转移而导致质量增加。在Al/hBN可磨耗封严涂层中添加枝晶Cu能够明显抑制喷涂过程中非金属相的烧损,令非金属相的含量及分布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涂层的硬度及耐磨耗性能,以及与对磨部件的摩擦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3.
液晶环氧树脂导热性能较差,耐热性不够高,使得电力、电子器件运行过程中散热困难,温度升高导致环氧树脂绝缘发生劣化,大大影响了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寿命。该文开发了制备高取向度液晶环氧纤维薄膜的静电纺丝方法和工艺,结合真空抽滤方法向纤维薄膜中填充纳米氮化硼(nano boron nitride,BNNSs),进一步制备了填充取向型纳米氮化硼/液晶环氧纤维复合导热薄膜,研究了液晶环氧纤维直径和BNNSs填充浓度对BNNSs/液晶环氧树脂导热复合薄膜的导热性能和交流击穿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晶环氧树脂纤维薄膜的面内热导率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增大,当纤维直径减小至280 nm时,热导率为0.699 W/(m·K);当填充BNNSs导热填料后,BNNSs/液晶环氧树脂导热复合薄膜的面内热导率随填料浓度增大而急剧上升,在填充量为15%时可以达到5.88 W/(m·K),比280 nm直径的纯薄膜提高了779%。同时发现,液晶环氧树脂纤维薄膜在直径较细的情况下交流击穿强度较高,280 nm纤维薄膜的击穿强度为26.55 kV/mm,BNNSs导热填料的添加可以减小薄膜复合材料的热击穿,填充...  相似文献   
134.
材料纳米化以后,会对其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6方氮化硼纳米化后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文中重点阐述了制备6方氮化硼纳米片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简单分析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且对纳米氮化硼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5.
以汽车前组合灯导光条为例,选择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得到样本.选取熔体温度、模具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和冷却时间5个参数为输入层,以最小体积收缩率与最小缩痕指数为输出层,构建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模型经检验,拟合度高,误差小,可以替代仿真程序.应用Isight优化模块,得到一组最优注塑工艺参数组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6.
以三聚氰胺和硼酸为原料,用有机化学法合成先驱体,制备氮化硼纤维。采用中和滴定法、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进行氮化硼纤维的氮含量的测定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先驱体是结晶体,晶体发育良好;制得的氮化硼纤维具有B-N键、B-N六元环的特征吸收;随着氮化处理温度的提高, 氮化硼纤维的氮含量增加;用扫描电镜观察1 700℃制得的氮化硼纤维的直径为2-5μm,长径比为20- 100,氮含量为53.46%。  相似文献   
137.
为解决微型化电子电器设备内部的散热问题,本研究设计、制备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的六方氮化硼(h-BN)/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TOCNF)气凝胶,后复合TOCNF,制备了h-BN/TOCNF复合膜。结果表明,当h-BN与TOCNF固含量比为3∶1时,在气凝胶内部,h-BN可以沿着TOCNF骨架形成三维网络状导热通道,此时TOCNF对h-BN间产生的热阻最小,且能够对h-BN起到良好的分散作用,导热通道的构建效率最高,制备的复合膜导热系数高达1.355 W/(m·K),相比于纯TOCNF膜提高了228%;体积电阻率为4.53×1014 Ω·cm,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此外,通过热重(TG)分析发现,h-BN/TOCNF复合膜的初始分解温度约为21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h-BN/TOCNF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中h-BN和TOCNF固含量比为1∶1时,复合膜的强度最好,断裂伸长率约为13%,拉伸强度为24.8 MPa,随着h-BN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变低,拉伸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8.
利用金相显微分析、蚀坑腐蚀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用偏析法提纯和三层液法提纯两种不同精铝原料配比生产的高压阳极铝箔再结晶组织及表面晶粒大小、取向、形貌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结晶组织主要由立方织构组成,偏析法提纯生产的阳极箔在300℃保温1 h完成再结晶,立方织构占有率趋于最大值,三层液法提纯的阳极箔在350℃保温...  相似文献   
139.
黄守莹  熊雄  贺培  王建豪  李媖  刘宏开  吕静  马新宾 《化工学报》2020,71(10):4601-4610
选择性去除燃油中的硫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色散矫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DFT)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氮化硼(p-BN)及其空位缺陷对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及非硫化物的吸附行为及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B—N极性键与硫化物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p-BN能选择性去除燃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引入N、B空位缺陷后,缺陷能级与S原子形成化学相互作用并伴随电荷转移,进一步增强了p-BN对硫化物的吸附。通过对N、B空位缺陷形成能的计算,预测了合成含VN、VB的p-BN所需的化学条件:在富硼条件下,采用B2H4作为B源比采用B、α-B12和BH3等更有利于VN的形成;而在富氮环境下采用N2H4作为N源比采用N2、NH3等更有利于VB形成。为实验上有目的地合成高效吸附脱硫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导热绝缘的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六方氮化硼(PE-LD/PE-g-MAH/h-BN新型泡沫塑料,研究了相容剂PE-g-MAH的加入、h-BN含量对PE-LD/PE-g-MAH/h-BN泡沫体系导热性能、绝缘性能、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MAH有利于增加PE?LD与h?BN的界面黏结,增强泡沫体系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其热导性能;当h-BN含量为30 %时, PE-LD/PE-g-MAH/h-BN泡沫体系的导热率为0.256 W/(m·K),相对于PE-LD/h-BN泡沫体系的0.217 W/(m·K) 和纯PE-LD泡沫体系的0.039 W/(m·K),热导率分别提高1.18和6.57倍,同时保持较好的绝缘性和热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