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9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12篇
电工技术   138篇
综合类   230篇
化学工业   504篇
金属工艺   562篇
机械仪表   318篇
建筑科学   119篇
矿业工程   42篇
能源动力   51篇
轻工业   107篇
水利工程   59篇
石油天然气   196篇
武器工业   32篇
无线电   2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9篇
冶金工业   121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15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金属功能材料》2007,14(2):23-23
一般稀土金属-过渡金属系磁致伸缩材料都有脆和容易氧化等问题。而具有体心立方结构(bcc)的铁系磁致伸缩材料,较之稀土-铁系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蚀性。Fe-17%(原子)Ga单晶合金在室温下显示很高的磁致伸缩敏感度,但这一合金有价格高昂且难处理等问题,然而Fe-Al合金显然有其更多的优越性。因此,采用离子镀装置制备了Fe-Al合金薄膜,研究了结晶结构和磁特性及其磁致伸缩特性。研究时所用的薄膜试样是在三电极配置离子镀装置上制备的。首先在电弧炉中用纯铁(99.9%)和铝(99.5%)制得Fe-Al合金锭,通过电子束加热熔融蒸发形成Fe-Al合金蒸发源。在此蒸发源-基片Si(100)间设置的探针电极上施加正电位(50V),使之发生放电,由此所蒸发的金属蒸汽等离子化并沉积于硅基片上,通过改变Fe-Al合金蒸发物的成分来控制所形成的合金薄膜的成分。依靠基片托架背面的加热器来控制基片温度,于523K基片温度下进行镀膜。用能散X射线光谱法分析Fe-Al合金膜的成分,用触针法测定膜厚,用X射线衍射装置进行结构分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试样磁性,用光杠杆法测定试样的磁致伸缩。  相似文献   
72.
73.
本文介绍了用于加工渗硼45钢及离子氮化1Cr18Ni9Ti工件内孔的珩磨油石。讨论了金属结合剂特性、磨料种类、粒度、浓度及制造工艺对油石性能的影响,使用表明,本文研制的油石能满足用户要求,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颗粒种类、粘接剂含量和界面状态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制备了碳化硅和立方氮化硼两种颗粒及粘接剂添加量不同复合材料,并通过1 300 ℃下湿氧气氛氧化、氢氟酸酸洗及将复合材料在600 ℃时进行长时间热处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界面状态.由于立方氮化硼颗粒本身的热导率高于碳化硅颗粒,尽管前者的体积分数高,但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仍高于后者.随着粘接剂添加量增多,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逐渐降低.高温湿氧气氛处理后,碳化硅颗粒表面被氧化硅覆盖,制备的复合材料热导率明显降低;酸洗处理后,碳化硅颗粒中的杂质基本去除,制备的复合材料热导率得到提高.随着高温处理时间延长,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75.
采用一种新颖的基于WEB的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系统对介孔立方ZrO2球形粒子准气相反应合成的新工艺进行了建模与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合成最小粒径ZrO2前驱物球的最优参数为M[ZrOCl2·8H2O]=0.49 mol/L,VS=0.035 m3/h,P=99.80 kPa;ZrO2前驱物球的最小平均粒径为0.75μm.通过实验验证,此最优参数下合成的ZrO2前驱物球平均粒径为0.72 μm,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将合成的最小粒径前驱物球经干燥和600℃煅烧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0.64 μm的介孔立方ZrO2球.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Al2O3和Y2O3作为添加剂对原位合成SiC-BN复合陶瓷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含有添加剂(10ω/%)的情况下,以Si3N4,B4C和碳粉为原料的原位反应于1400℃开始进行,并在1700℃完成.在不含添加剂的情况下,反应在1900℃仍然没有完全完成.Al2O3-Y2O3添加剂可以在1760℃形成钇铝石榴石,同时二者可以同原始粉末中Si3N4或SiC颗粒表面的SiO2作用在1400℃形成Y-Al-Si-O液相,这可以加速原位反应的进行,并促进复合陶瓷的致密化.在SiC和BN含量相同情况下,含有添加剂的复合陶瓷密度和力学性能明显要高于不含添加剂的复合陶瓷.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三元氮硼化物M3B2N4(M代表碱土金属)作触媒,通过加入VB族添加物改善CBN生长的动力学条件,在5.0GPa1400~1600℃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得到了晶形规则,晶面较完整的CBN晶体。讨论了压力,温度及熔体性能等地高品级CBN单晶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Ag-Cu-Ti钎料中的活性元素Ti在钎料与立方氮化硼(CBN)磨粒高温钎焊结合界面的扩散现象,并运用动力学分析对界面反应层的生长过程及反应激活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钎焊过程中,钎料中的活性元素Ti明显向磨粒侧扩散偏聚并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磨粒与基体材料的牢固结合;钎焊CBN磨粒表面生成的TiB2和TiN化合物形貌接近平衡状态下生长的理想形貌;界面反应层在钎焊温度1153K~1193K,保温时间5min~20min之间依据抛物线生长法则所得扩散激活能值表明其生长过程主要受新生TiN影响。  相似文献   
7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液态Cu在快速凝固过程中处于过冷态和非晶态时原子的扩散行为,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采用镶嵌原子(EAM)势,扩散性质由平均方差(MSD)时间关联函数描述,结构分析使用偶关联函数和对分析技术.计算结果表明扩散运动对于晶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给出了不同弛豫时刻的微观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80.
采用Si3N4和SiC作为Al2O3/BN可加工陶瓷的添加剂,考察了添加剂种类和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及可加工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2种添加剂均对调节体系中由于热膨胀失配所引起的人的内应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材料的抗弯曲强度随添加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可加工性能略有降低。尤其是Si3N4的加入使体系在热压烧结过程中原位反应生成液相x-Sialon,显著降低了烧结温度,促进材料的致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