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82篇 |
免费 | 936篇 |
国内免费 | 11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15篇 |
综合类 | 963篇 |
化学工业 | 4813篇 |
金属工艺 | 2220篇 |
机械仪表 | 768篇 |
建筑科学 | 483篇 |
矿业工程 | 378篇 |
能源动力 | 773篇 |
轻工业 | 676篇 |
水利工程 | 87篇 |
石油天然气 | 1682篇 |
武器工业 | 177篇 |
无线电 | 70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49篇 |
冶金工业 | 1251篇 |
原子能技术 | 400篇 |
自动化技术 | 7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769篇 |
2022年 | 755篇 |
2021年 | 749篇 |
2020年 | 511篇 |
2019年 | 458篇 |
2018年 | 212篇 |
2017年 | 313篇 |
2016年 | 358篇 |
2015年 | 460篇 |
2014年 | 917篇 |
2013年 | 693篇 |
2012年 | 833篇 |
2011年 | 935篇 |
2010年 | 794篇 |
2009年 | 875篇 |
2008年 | 946篇 |
2007年 | 892篇 |
2006年 | 724篇 |
2005年 | 790篇 |
2004年 | 758篇 |
2003年 | 684篇 |
2002年 | 610篇 |
2001年 | 475篇 |
2000年 | 421篇 |
1999年 | 376篇 |
1998年 | 357篇 |
1997年 | 322篇 |
1996年 | 302篇 |
1995年 | 329篇 |
1994年 | 296篇 |
1993年 | 253篇 |
1992年 | 219篇 |
1991年 | 221篇 |
1990年 | 204篇 |
1989年 | 240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稀土元素钇对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保温90min的条件进行还原;研究了不同稀土Y含量对还原制备纳粹级W-Ni-Fe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及高倍SEM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了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并对的制得复合粉末的Fsss粒度、比表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加稀土Y时还原粉末由W和7-(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稀土Y的还原粉末有W,7-(Ni,Fe)和Y(Ni0.75W0.25)O3三相组成;当Y的质量分数在0%-0.8%范围内(占90W-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分数),随着Y含量的增高,粉末dBET粒度由96.6nm降到45.2nm,粉末Fsss粒度由0.64μm降到0.28μm,粉末晶粒尺寸由26.1nm降到19.8nm;未添加稀土Y时粉末颗粒为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Y,粉末颗粒变为近球形或多面体;添加一定量的稀土Y不仅可以有效地掏晶粒的长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末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两种不同成分具有较大过冷液相区的四元合金Zr65Al7.5Ni10Cu17.5和Zr65Al10Ni10Cu15,非晶和晶态薄带吸氢行为,结果表qt两种薄带的吸氢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非晶薄带的吸氢量要小于同等条件下的晶态薄带的吸氢量且只有在673K吸氢后形成了氢化物,Zr65Al7.5Ni10Cu17.5非晶和晶态薄带吸氢后分别生成了Zr2NiH4.7和ZrH2;而Zr65Al10Ni10Cu15非晶和晶态两种薄带最后生成的氢化物同为ZrH2。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简要介绍了渗氮机理及氮势控制技术,并在GN70/120型井式渗氮炉内进行了可控渗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ydroNit氢探头能精确测量和控制炉内氮势,有效降低渗层氮浓度,减少表面白视层厚度,满足高质量渗氮要求。 相似文献
999.
氢对Ti-2Al-2.5Zr钛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含量的氢对Ti-2Al-2.5Zr钛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含氢量的材料具有最好的疲劳性能。而当疲劳载荷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时,氢含量对疲劳寿命基本没有影响;低于屈服强度后,疲劳寿命随着氢含量的升高而和。认为固溶的原子氢导致驻留滑移带软化,裂纹萌生提前,造成在较大△σ时充氢试样的疲劳寿命降低;而材料中氢化物对驻留滑移带(PSB)的阻碍作用导致氢化物与基体分离 而成为裂纹源,是小△σ下疲劳寿命降低扩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 EAM多体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Ni中固溶的氢能使裂尖发射位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e(θ=45°)从 1.00 MPa·m1/2降为 0.90MPam·1/2;使 KIe(θ=70°)从 0.82 MPa>·m1/2降为 0.70 MPa·m1/2,即氢能促进位错的发射 另外 氢能使(111)滑移面上的 Griffith裂纹解理扩展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G(θ=0°)从 1.03 MP·am1/2降为0.93 MPa·m1/2、即氢使(11)面的表面能下降 γ111(H)=0.82θθγ111;从而促进位错的发射 透射电#(TEM)原位观察表明,在氢致裂纹形核之前氢就能促进位错的发射和运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