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0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504篇
化学工业   859篇
金属工艺   78篇
机械仪表   53篇
建筑科学   173篇
矿业工程   198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6448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10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5篇
冶金工业   154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53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369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紫外线对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对SO32-和Fe2 具有较高转化效率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突变菌株将Fe2 完全氧化所需时间从诱变前的48 h缩短为24 h,并且具有较宽酸碱度适应范围。在突变菌株与Fe2 共存时,SO32-的氧化速率明显高于化学氧化,且以间接氧化为主,细菌对Fe2 的氧化是反应过程的限制步骤。当SO32-的初始浓度为2.7 g.L-1、Fe2 的浓度为0.43 g.L-1时,SO32-的转化速率为0.0153 g.L-1.min-1。  相似文献   
72.
中国堆存的石煤提钒尾渣量高达数十亿吨,尾渣中含有钒、铜等多种金属,高效回收尾渣中有价金属既可以实现其资源化,同时防止尾渣污染周边环境。本文采用微生物浸出技术回收石煤提钒尾渣中有价金属V和Cu,重点研究了不同初始pH、溶氧量(以摇床转速表征)、黄铁矿添加量、浸出时间等不同因素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菌)浸出尾渣中金属钒、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2~4范围内对V,Cu浸出率影响不大,较高的摇床转速有利于V,Cu的浸出;在初始pH为2、摇床转速170 r·min-1、黄铁矿添加量15 g·L-1的条件下,T.f菌浸出尾渣10天后,V和Cu浸出率分别达到83.4%和87.8%,相比单独酸浸体系,V和Cu浸出率分别提高了32.6%和17.92%,说明T.f菌在浸出石煤提钒尾渣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推动微生物技术在石煤提钒尾渣资源化的稳定应用进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3.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过程中铁的行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9K培养基中生长及铁的行为。以Fe2+的氧化表征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特性及活性,表明生长繁殖过程经历诱导期、缓慢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将Fe2+氧化为Fe3+,同时Fe3+又发生一系列的水解反应,并生成黄铵铁矾沉淀。Fe2+的细菌氧化主要以O2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相似文献   
74.
谷氨酸脱羧酶(GAD)是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GABA)的关键酶,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构建了一株产GAD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并对其产GAD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分别通过单因素法、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和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培养基成分(g/L)及发酵条件为:蔗糖23.5,豆粕10、乙酸铵为8.5、磷酸二氢钾4.1、七水硫酸镁0.5,p H7.0,培养温度37℃。在优化条件下GAD酶活达到0.413 U/m L,与优化前的GAD酶活0.143 U/m L相比,酶活提高了188.8%。本研究有助于后续开发枯草杆菌生产γ-氨基丁酸的工艺,以克服现在γ-氨基丁酸生产工艺中,大肠杆菌安全性的问题和乳酸菌成本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为了获得更适于工业生产的产L-乳酸菌株,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以X射线对嗜热乳杆菌(Lactobacillus thermophilus)进行诱变处理,通过碳酸钙-溴甲酚紫平板初筛结合摇瓶复筛的方法,最终获得稳定高产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经X射线诱变得到的突变菌株SR7,平均发酵产酸量为22g/L,比原菌株产量提高了15.04%,且经过多次重复实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6.
将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葡萄球菌接种到川味香肠中,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低酸度川味香肠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期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12h,葡萄糖添加量0.10%,发酵相对湿度75%;成熟期最佳工艺条件为:成熟温度13℃,成熟时间4d,成熟相对湿度60%。最终得到低酸度的川味香肠p H5.50,感官评分为92分,产品酸味适中,麻辣爽口,具有传统四川香肠的特有风味。   相似文献   
77.
本实验通过以从内蒙古传统肉肠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X3-2B)为发酵剂来制作发酵香肠,对羊肉半干发酵香肠在发酵与成熟过程中水分活度,水分含量,p H及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发酵过程,植物乳杆菌标准菌组和植物乳杆菌(X3-2B)组的p H下降明显,在干燥、成熟过程中,p H有上升趋势,达到5.2左右。植物乳杆菌(X3-2B)组的Aw值和水分含量都低于植物乳杆菌标准菌。在发酵过程中,植物乳杆菌标准菌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高于其他组;在干燥和成熟过程中,植物乳杆菌标准菌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低于植物乳杆菌(X3-2B)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发酵和成熟过程中,植物乳杆菌标准菌组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羊肉半干发酵香肠发酵和成熟过程中,发酵剂对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的:筛选对互隔交链孢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菌饼法筛选乳酸菌优良菌株。采用酸性实验和热处理实验分析拮抗特性,利用气相测定乳酸菌无细胞上清液(CFS)中有机酸的含量,扫描电镜分析细胞结构完整性。结果:从4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对互隔交链孢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鼠李糖乳杆菌RH-11,抑菌率为93.41%。在p H3.07.0时具有抑菌活性,抑菌物质对热不稳定。经气相色谱分析RH-11 CFS中乳酸、乙酸和苯乳酸含量分别为109.225μg/m L、7.334μg/m L和3.712μg/m L,对互隔交链孢抑制作用的贡献率分别为68.90%、20.03%和11.07%。扫描电镜结果表明RH-11 CFS处理互隔交链孢孢子的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结论:鼠李糖乳杆菌RH-11抑制互隔交链孢的物质主要为乳酸、乙酸和苯乳酸,抑制作用是破坏了孢子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9.
为筛选高产酸及耐酸的干酪乳杆菌菌株,以干酪乳杆菌LC2W为出发菌株,分别对其进行紫外(Ultraviolet,UV)、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和硫酸二乙酯(Diethyl sulfate,DES)诱变以及人工胃液处理。结果显示,通过0.3 g/L的亚硝基胍处理30 min和紫外线照射30 s后得到的诱变菌株LC2W-NTG-12,LC2W-UV-11表现出高产酸及耐酸性能。相同条件下,出发菌株LC2W和突变菌株LC2W-NTG-12,LC2W-UV-11经24 h发酵后的滴定酸度分别为76.6°T和112.7°T,98.2°T,突变菌株产酸能力分别提高了47.13%、28.20%。当用p H为1.5的酸液处理2 h后,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LC2W-NTG-12,LC2W-UV-11的致死率分别为76.44%、52.06%、56.36%,诱变菌株耐酸能力分别提高了24.38%、20.08%。而用0.16%DES处理30 min得到的诱变菌株LC2W-DES-33发酵后的酸度仅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4.10%,诱变效果并不明显。说明亚硝基胍诱变可有效提高干酪乳杆菌的产酸及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80.
罗伊氏乳杆菌DSM122460无细胞上清发酵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具有较高的胆固醇移除能力,经初步鉴定有效成分为蛋白质。通过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对该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其比活力达到61.6 U/mg,纯化倍数为32.4。经SDS-PAGE检测,样品达到电泳级纯,分子量约为60 ku。通过质谱鉴定初步认定该活性蛋白为一假设蛋白,其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