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3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148篇
金属工艺   507篇
机械仪表   121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39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4篇
冶金工业   295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铸造技术》2016,(4):823-826
大型黄铜厚壁电极座的铸造工艺,视其结构与量产情况的不同而相异。电极座从结构上可以分为板块状电极座及带腔室电极座。对于前者,若批量生产,可以采用卧置立浇的半金属型铸造工艺;若少量生产,则采用卧置倾斜爬坡浇注的砂型铸造工艺,并按照异形板类铜合金铸件的冒口便捷设计方法来完成冒口的设计。而对于后者,则一般采用卧置立浇的砂型铸造工艺,通过凝固模拟分析技术实现冒口设计的优化。本文根据电极座的不同结构及量产情况,给出了相应的铸造工艺,效果良好,既能保证铸件质量又能获得较高的工艺出品率,还能提高工艺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72.
王湘涵  弯艳玲  楚顺顺  许金凯  吴庆堂 《表面技术》2023,52(9):351-357, 407
目的 探究出能使液滴移动距离达到最大的复合表面制备手段,以及液滴在其表面的移动机理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在H62黄铜表面制备四棱锥结构构建结构梯度,并通过化学刻蚀在四棱锥表面制备润湿梯度,从而形成复合梯度结构。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速摄像机观察复合表面的微观结构与试件表面液滴的移动过程。结果 复合结构表面不仅具有不对称几何形状引起的拉普拉斯压力,其上的液滴还会受到不平衡表面张力的作用。润湿梯度提供的不平衡表面张力与结构梯度形成的拉普拉斯压力共同组成驱动合力,令液滴在相较单一梯度表面表现出更强的移动性能。对比分析侧面夹角等因素对液滴定向移动的影响规律后得出,经化学蚀刻后的复合表面,液滴移动距离提升明显,并且移动距离增加量与夹角β成正比。在结构梯度与润湿梯度的共同作用下,液滴在β=5°的试件表面上定向移动距离达到最大,最大移动距离Lmax=6.96 mm。结论 相较于单一梯度表面,复合型液滴定向移动表面可以获得最长的移动距离,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制备方法上,电火花线切割与化学刻蚀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有助于推动制备大批量液滴定向移动复合表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3.
ICP—AES法测定黄铜中的铅铁铋镍铝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直接测定黄铜中的铅铁铋镍铝锑6种元素的含量.通过试验优化出各元素的分析波长和分析条件,且用基体匹配补偿基体效应.该法流程简单,分析快速,回收率为95%~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  相似文献   
74.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铜管的金相组织、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应用 X 射线能谱仪和 X 射线衍射仪分别对腐蚀产物及管表面宏观残余应力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铜管的破裂为应力腐蚀破裂,裂纹起源于表面应力集中区的β相上.文中讨论了裂纹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并阐明了铜管出现应力腐蚀破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5.
采用等离子电解氧化(PEO)技术对黄铜进行表面处理,研究其在铝酸盐电解液中分别加入NaH2PO4 (S1)和Na2SiO3(S2)添加剂对涂层形成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在S1电解液中进行PEO处理的初始阶段,黄铜表面形成AlPO4和Al2O3的混合涂层,导致快速产生等离子体火花放电现象并形成由Al2O3、CuO、Cu2O和ZnO组成的黑色涂层。然而,在S2电解液中,等离子体火花放电行为延迟产生。由于产生较多的Cu2O,S2涂层显示为深红棕色。Mott-Schottky测试表明,S1涂层为p型半导体;S2涂层具有n型和p型半导体可调性。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表明,PEO处理能显著提高黄铜的耐腐蚀性,腐蚀防护效率可达91.50%,S1涂层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可达59.95 kΩ·cm2。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黄铜酸洗工艺的讨论,采用了超低浓度硝酸新工艺代替硫酸-双氧水体系的老工艺.结果表明:新工艺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零件表面的光洁度、均匀程度及抗变色能力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并且酸洗时升温较慢,可以连续生产;此外,对三废的处理也进行一定的探讨,新工艺中产生的NOx气体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废液处理量少,同时新工艺中产生的废渣可以直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77.
黄铜件及镀黄铜工件仿青古铜发黑工艺有两种:化学氧化发黑,电镀黑色镀层.  相似文献   
78.
黄铜全流量在线磨粒静电监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静电监测方法对黄铜的监测能力,采用自制的全流量在线磨粒静电传感器开展黄铜的静电监测方法研究。研究了润滑条件下轴承钢-黄铜滑动摩擦荷电磨粒的产生机理并设计了磨粒静电监测系统,开展了三种尺寸的轴承钢球和黄铜球的单颗粒注入实验、双颗粒注入实验以及相同载荷、不同滑动速度的轴承钢-黄铜滑动摩擦磨损实验,对摩擦因数、静电感应信号、静电信号均方根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流量在线磨粒静电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检测一致性;静电监测方法对黄铜的监测能力强于对轴承钢的监测能力;摩擦因数与静电监测信号具有相关性,在磨损阶段,静电感应信号出现脉冲尖峰与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微量硼对ZCuZn40Pb2铸态组织和脱锌腐蚀性能的影响,用圆杯倾出法试验研究了微量硼变质处理和未变质处理ZCuZn40Pb2凝固界面的组织形貌。结果表明,加入微量的硼可以明显地细化ZCuZn40Pb2的铸态组织,影响凝固时凝固界面的组织形貌。未加入硼的ZCuZn40Pb2壳杯试样凝固界面的固相组织为粗化的α和β枝晶,固相界面粗糙,加入硼变质处理的壳杯试样凝固界面固相结晶组织形态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细化,界面光滑,未加硼变质处理ZCuZn40Pb2脱锌腐蚀严重,加入微量的硼可以显著地阻止ZCuZn40Pb2的脱锌腐蚀。  相似文献   
80.
黄铜制品钝化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铜制品极易变色 ,须进行钝化处理。由于传统铬酸盐钝化工艺存在钝化膜色泽不均匀及红斑等缺陷 ,采用二步钝化工艺 ,消除了传统钝化工艺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钝化膜的抗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