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8篇
  免费   1703篇
  国内免费   1362篇
电工技术   644篇
综合类   963篇
化学工业   6513篇
金属工艺   2666篇
机械仪表   608篇
建筑科学   350篇
矿业工程   232篇
能源动力   626篇
轻工业   1027篇
水利工程   66篇
石油天然气   1290篇
武器工业   191篇
无线电   20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26篇
冶金工业   1038篇
原子能技术   462篇
自动化技术   1847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79篇
  2022年   1018篇
  2021年   1144篇
  2020年   863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615篇
  2016年   658篇
  2015年   669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1089篇
  2012年   1088篇
  2011年   1521篇
  2010年   1007篇
  2009年   1163篇
  2008年   1042篇
  2007年   1164篇
  2006年   1104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605篇
  2002年   566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齿轮钢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等传动系统,易切削化是提高齿轮加工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高钢中硫元素含量是改善齿轮钢切削性能的有效方式,然而过多的硫元素在轧制时会形成条带状MnS,增大钢的各向异性,因此需要对硫化物进行改制处理。分别采用Ca处理和Mg处理两种方式对20MnCr5齿轮钢进行硫化物改质,通过对力学性能、组织形态、夹杂物分布以及切削性能等表征,对比分析不同改制方式对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Ca处理和Mg处理后试验钢的强度和塑性保持一致,而Mg处理试样的晶粒尺寸较小,因而韧性较高。Ca处理试验钢中MnS夹杂物数量较多,长条状夹杂物比例相对较高;而采用Mg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钢中夹杂物的数量,夹杂物平均尺寸有所增大,同时小长径比夹杂物数量增多,但是复合氧化物型夹杂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在240~280 m/min条件下进行了干切削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均出现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边界磨损,其中Ca处理试样的刀具磨损较为严重,同时在较高切削速度下出现了积屑瘤和崩角现象,而Mg处理试样则具有更长的刀具使用寿命,对切削速度的敏感性也较低。分析可知,Mg处理后钢中存在较多的大尺寸球状硫化物夹杂物,提高了应力集中效应,更有利于改善切削性能,因而改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2.
5CrMnMo钢中、小型热锻模具的强韧化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仁高  鲁杰 《热加工工艺》2007,36(10):73-74
5CrMnMo钢中、小型热锻模具经强韧化工艺处理后与经常规工艺热处理相比,强韧性、疲劳抗力和使用寿命显著提高,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了6009铝合金时效组织,球形Mg2Si是其主要强化相。在电解低钛铝合金中,球形Mg2Si分布更为弥散、均匀。对高分辨像通过傅立叶变换和反傅立叶变换,得到了调幅分解组织的晶格像。结果表明:电解低钛铝合金其力学性能和组织优于熔配加钛铝合金;电解低钛铝合金中Mg和Si原子在铝基体的(200)面上偏聚,形成明显的调幅分解组织。  相似文献   
94.
Kinetics of synthesis of Li4Ti5O12 through solid-solid rea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The solid-solid reaction used in synthesizing various kinds of electrochemical materials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process, without using solvent, saving energy, 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 and easy to obtain good quality materials like nano-size materials. Recently, the manufacturing of electrochemistry materials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 tion due to its increasing needs. Therefore it is a natural interest to study the synthesis of electro- chemical materials by usin…  相似文献   
95.
高密度钨合金热静液挤压流动粘度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分析工作介质在锥模中的挤压流动,通过分析工作介质的粘度对热静液挤压的影响,指出了合理的选择工作介质的成分使得粘度适宜,可以使热静液挤压力最小,而且能够避免挤压件缺陷的产生。挤压介质的粘度是关系到坯料变形流动的润滑性能及挤压变形流动性能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挤压介质的粘度的数学关系式,为热静液挤压工艺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
MoSi2—Mo5Si3复合材料的低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MoSi2-Mo5Si3复合材料的低温氧化行为,指出材料低温氧化时,随Mo5Si3量增多,材料氧化加剧,当Mo5Si3含量超过16%(质量分数)时发生“PEST”现象,所形成的SiO2由于MoS3晶须的大量存在,使其不能均匀连续地分布于材料表面,从而加剧了氧化。  相似文献   
97.
Fe替代Co对AB5型贮氢合金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铸造及快淬的方法制备了稀土基AB5型Mm(NiMnSiAl)4.3Co0.6-xFex(x=0,0.1,0.2,0.3,0.4,0.5,0.6)贮氢合金,用XRD。TEM及SEM观测了铸态及快淬态的微观结构,测试了合金在铸态及快淬态下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研究了Fe替代Co对铸态及快淬态贮氢合金微观结构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替代Co对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相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Fe替代Co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但对快淬态合金循环寿命的改善更加显著,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Fe替代Co使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组织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98.
采用按比例混合合金粉末压制成圆柱试样,然后用低温烧结和随后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了非晶态的Mg2Ni型合金。研究了烧结和球磨对不同Mn含量的Mg2Ni型合金的相形成过程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Mg2Ni中采用第三组元Mn对Mg进行适量的替代后,通过烧结及球磨方法可以获得均匀的非晶相;微量替代可有效地提高其放电容量:随替代量的增加,合金最大放电容量和高速放电能力降低,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9.
刘杨  吴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1):1881-1888
采用总体能量平面波赝势方法, 并结合超软赝势技术, 计算了金属La、 Ni及合金LaNi5的总体能量、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Mulliken布居值. 根据计算结果, 分析了La、 Ni和LaNi5的电子结构. 结果表明: 形成合金后费米面能量位置漂移, 介于Ni和La的费米面之间, 费米面上主要是Ni 3d电子; 费米面附近导带的电子结构变化较大; 合金中La和Ni间存在电子转移, 形成了弱的La-Ni键, 且带部分离子性; 与纯金属相比, 形成合金后La的稳定性增强, 而Ni的稳定性减弱. 计算了LaNi5的理论生成热, 结果能较好地符合实验值.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新设计的 5 % Cr材料制造了宝钢冷热轧支承辊。在制造过程中 ,冶炼采用“AP”工艺 ,较好地解决了偏析问题 ;通过先进的锻造手段及差温喷淬的方法保证了支承辊的各项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