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6篇
  免费   1207篇
  国内免费   697篇
电工技术   288篇
综合类   620篇
化学工业   162篇
金属工艺   339篇
机械仪表   1079篇
建筑科学   122篇
矿业工程   58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357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87篇
无线电   10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9篇
冶金工业   147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365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寻找建筑失落的"灵魂",正视特定情境中的社会文化对建筑生成的意义,并将其从理论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解决当代多元文化与建筑形式风格趋同现象之间的现实矛盾,是当今建筑发展严峻和急迫的课题。论文从城市建筑的形式、风格趋同现象出发,对传统建筑生成方式提出质疑,通过回归建筑本体和意义的存在价值分析,认识到建筑师必须积极主动地以社会、文化等广泛背景为切入点进行设计,以"时间"这一全然不同的研究角度探索新思路,将社会文化"时间"作为建筑学拓展的新视野,研究建筑如何在"当代"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多元的时间维度中,营造具有不同"时间"文化意蕴的情境建筑。希望所谓的"时代精神"对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筑生成的过程中,为开启我国建筑创作的新思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2.
为解决PointNet最大池化损失次要特征导致部件分割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部件分割的PointNet注意力加权特征聚合网络,能够充分利用点云的不同特征进行部件分割。首先利用多层感知机提取点云的空间几何特征,将特征乘以共享权重矩阵,以获取每个点的每一个特征的注意力分数;接着把归一化的分数作为权重乘以对应的全局特征并求和,得到聚合的全局特征;最后使用多层感知机将聚合的特征映射到部件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ointNet方法,该方法提升了部件分割的总平均交并比,同时在网络鲁棒性和计算复杂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方法有效优化了PointNet。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双目测距和单目测距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基于光学传感器的测距方法,双目测距需要相机标定和图像配准,计算量大且测量范围有限,而单目测距减少了对设备和场地的要求,加快了计算时间。为了解决现有的单目测距方法存在精度低、鲁棒性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模糊图像和B样条小波变换的自适应距离测量方法。方法 引入拉普拉斯算子量化评估图像模糊程度,并根据模糊程度值自动定位阶跃边缘;利用B样条小波变换代替高斯滤波器主动模糊化目标图像,并通过分析图像模糊程度、模糊次数以及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模型,自适应地计算不同景物图像的最优模糊次数;根据最优模糊图像中阶跃边缘两侧模糊程度变化求解目标边缘和相机之间的相对距离。结果 本文方法与基于高斯模糊图像的距离测量方法相比精度更高,平均相对误差降低5%。使用不同模糊次数对同样的图像进行距离测量时,本文算法能够自适应选取最优模糊次数,保证所测量距离的精度更高。结论 本文提出的单视觉测距方法,综合了传统的方法和B样条小波的优点,测距结果更准确,自适应性和鲁棒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4.
刚体目标姿态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旨在确定场景中3维目标的位置平移和方位旋转等多个自由度,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工业机械臂操控、空间在轨服务、自动驾驶和现实增强等领域。本文对基于单幅图像的刚体目标姿态过程、方法分类及其现存问题进行了整体综述。通过利用单幅刚体目标图像实现多自由度姿态估计的各类方法进行总结、分类及比较,重点论述了姿态估计的一般过程、估计方法的演进和划分、常用数据集及评估准则、研究现状与展望。目前,多自由度刚体目标姿态估计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特定应用场景具有较好的效果,还没有通用于复合场景的方法,且现有方法在面对多种光照条件、杂乱遮挡场景、旋转对称和类间相似性目标时,估计精度和效率下降显著。结合现存问题及当前深度学习技术的助推影响,从场景级多目标推理、自监督学习方法、前端检测网络、轻量高效的网络设计、多信息融合姿态估计框架和图像数据表征空间等6个方面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5.
该文以互联网上的图片数据为训练数据,结合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检测关键词的目标检测系统。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检测关键词,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搜集图像用于训练。对每张图像,使用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提取图像特征,并采用金字塔池化技术得到图像表达向量。系统基于图像表达向量学习分类器,并利用分类器对用户上传的图片进行目标检测。系统的实现具有实际意义,理想情况下可对任意具体目标实现检测(如行人、车辆、动物等)。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现有电力巡检无人机降落方法定位误差较大、机身稳定性较差、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自适应降落方法.构建基于多级视觉标识图像识别的四维定位降落方法,指引无人机进行垂直方向精确降落.开发基于分段式反馈控制的速度矢量的四维控制方法,稳定无人机水平方向的姿态.设计基于视觉标识阵列的自适应抗干扰降落方法,克服降落平台的阴影对无人机定位的影响.开展无人机精准降落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非常高的降落定位精度,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07.
汽车轮胎的安全性直接关乎交通安全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轮胎异常磨损容易导致爆胎, 严重磨损的轮胎时刻威胁着乘客的生命安全, 汽车在道路上飞驰的过程中主要磨损的是轮胎的胎面, 因此实现自动化的轮胎磨损检测很有必要. 本研究借助Visual Studio 2017开发平台, 采用C++编程, 使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库的API接口结合自主编程的处理顺序, 实现了对轮胎图像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分析, 该系统能精准提取轮胎胎面图像, 并通过分析胎面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值判定轮胎的磨损程度, 实现了针对轮胎胎面磨损的自动化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8.
为解决电厂生产区域中管路振动超出正常范围未能及时预警而导致管路破损或连接法兰、阀门处出现工质泄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管路振动感知算法,首先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估计待测管路的光流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光流信息检测出管路是否振动,接着通过振动测量模块对监测画面中检测出振动的管路目标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管路振动的感知.在电厂原有摄像头拍摄的振动管路数据上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速度约为4 f/s,振动频率的测量误差小于0.08.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不改变电厂原有硬件装置的情况下实现实时管路振动检测和测量任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9.
为快速构建大尺度、高质量中国人脸识别数据集,本文提出一种半自动构建方法.相较于现有的数据集构建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地构建大尺度中国名人人脸数据集,将此数据集命名为CCFace(Chinese Celebrities Face).CCFace数据集包含431个人物,506874张人脸图像,平均每个人物包含1176张不同年龄、姿态的图像,该构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社区中可用的中国人人脸图像数据集短缺问题.在实验部分中以多个模型测试该数据集的有效性,表明其可以作为SOTA(State Of The Art)模型的训练集使用,相信这种方法以及该数据集将引来更多的人来从事人脸识别的研究工作,并促进国内人脸识别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针对现有3D轮廓提取方法计算量大、图像立体匹配难、图片中含有大量噪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早期认知视觉系统提取图像3D轮廓的方法。早期认知视觉是连接早期视觉和认知视觉的中间平台,通过早期认知视觉系统提取出图像的2D基元,2D基元是图片小块,有丰富的语义信息包括位置,方向,相位和三色值;再由两个立体图像的相一致的2D基元配对来构建3D基元,通过3D基元的共面性和共色性得到图像的3D轮廓。在Ubuntu10.04下,通过输入立体图片对,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图像的3D轮廓能完好地提取出来,有效地保留图像的必要信息并具有强抗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