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56篇 |
免费 | 620篇 |
国内免费 | 46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5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432篇 |
化学工业 | 1388篇 |
金属工艺 | 622篇 |
机械仪表 | 341篇 |
建筑科学 | 725篇 |
矿业工程 | 387篇 |
能源动力 | 327篇 |
轻工业 | 387篇 |
水利工程 | 404篇 |
石油天然气 | 199篇 |
武器工业 | 43篇 |
无线电 | 74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06篇 |
冶金工业 | 269篇 |
原子能技术 | 86篇 |
自动化技术 | 5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0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182篇 |
2021年 | 251篇 |
2020年 | 267篇 |
2019年 | 295篇 |
2018年 | 233篇 |
2017年 | 265篇 |
2016年 | 254篇 |
2015年 | 212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426篇 |
2012年 | 452篇 |
2011年 | 527篇 |
2010年 | 372篇 |
2009年 | 407篇 |
2008年 | 380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368篇 |
2005年 | 249篇 |
2004年 | 272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251篇 |
2000年 | 214篇 |
1999年 | 182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71.
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湖州—长兴姚家桥段软基处理方法不同。通过选取三个典型断面:K0+830(塑料排水板),K0+850(粉喷桩)和K0+940(粉喷桩),埋设必要的观测仪器,对地表、深层和分层沉降进行了现场观测得出,塑料排水板加固比粉喷桩沉降约大两倍;地表附近土层压缩量远大于深远土层压缩量;在近地20m的土层内,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72.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及变形的原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桩长、置换率等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及变形的定量影响,在5组4桩群桩和5组9桩群桩复合地基的桩体内埋设应变计,在桩间土体内埋设深层沉降标,实测到4桩群桩和9桩群桩复合地基中桩体轴力分布、桩侧摩阻力分布和桩间土变形分布。发现置换率相同时,承台板宽度大,水泥土桩的荷载临界深度也大,桩侧摩阻力分布深度下移。承台板宽从1.0m增加到1.5m时,荷载临界深度由14倍桩长增加到18倍桩长。变形影响深度约为承台板宽度的(1.8~2.5)倍。最大摩阻力出现在承台下1.5m处,该处的竖向偏应力最大,桩体容易在这里破坏。增加桩长能有效减少沉降。荷载水平达到70%以后,变形影响深度下移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73.
74.
75.
软土地基处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地基的特点,根据公路工程需要,介绍了软基监控的实施方案,阐述了真空预压及注浆法两种软土路基处理方法,总结了软土地基处理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76.
在某些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工序交错,给建筑施工的变形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指出了在复杂环境下灵活选择监测方法,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同时,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和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77.
城市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对江南传统水乡村落的更新改造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越来越多富有特色的村落在现代化发展中失去它们的历史底蕴与建筑地域文化。本文以文昌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为例,在对该村落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利用高铁站“三个圈层”理论确定其功能结构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从自然格局、空间形态、建筑特色等方面探讨保护并重塑村落特色空间的设计手法,为村落改造项目如何合理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
河道与道路空间是构成江南古城镇空间构架的基础,近年来传统河街空间关系瓦解,城市中河道与道路的紧密联系丧失。课题以苏州地区为样本,将现代江南城市中“河路”空间关系归纳为:“路近河”“路临河”“路夹河”“路跨河”“河路背离”几种空间类型。传统河路空间关系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应对错位的河路空间关系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河道与道路的空间关联,由此再现传统江南水乡特色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79.
我国农村学校,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农村学校,在校舍建筑上没有充分考虑能耗的影响,采暖能耗较大,采暖效果较差,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主要简述了西北寒冷地区农村学校建筑在节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我国西北寒冷地区农村校舍建筑在在构筑形态和空间形态上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0.
该文从体验的主观角度出发,探寻了场地特征和场所精神对于场地设计的重要意义,并以人的场所体验通过对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滨水景观的设计解读,重新审视场地场所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