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0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81篇
化学工业   925篇
金属工艺   218篇
机械仪表   41篇
建筑科学   66篇
矿业工程   31篇
能源动力   177篇
轻工业   211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79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1篇
冶金工业   43篇
原子能技术   53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采用3种常见的测试溶液检测了10组搪瓷用钢板的氢渗透性能,并同时采用涂搪实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测试溶液A适用于试验选定的各种厚度的搪瓷用钢,其检测结果准确率可达100%;而溶液B和溶液C在测试厚度1.5 mm以上的搪瓷用钢板料出现部分误判现象。溶液B若基于有效氢扩散系数Deff,其准确率为70%,若基于TH值,其准确率仅为50%;而溶液C误判率达30%。  相似文献   
122.
在CO2化学吸收法工艺中,采用富液分流工艺,利用在贫富液换热器前分流的冷富CO2吸收剂溶液回收再生塔顶排出的热再生气(一般为CO2和水蒸气混合气)的余热,有助于降低CO2再生热耗。本文在乙醇胺(MEA)基富液分流化学吸收工艺中,以纳米级多孔亲水陶瓷膜作为分流冷富液和热再生气之间的换热介质,利用水的热质耦合传递强化余热的回收性能。以余热回收通量为指标,探讨了分流的MEA富液流量、温度、质量分数、CO2负荷和热再生气流量及再生气中水蒸气摩尔分数对陶瓷膜热回收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分离层孔径陶瓷膜的余热回收性能。结果显示,陶瓷膜的余热回收性能随MEA富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却随富液温度的升高而大幅下降。同时,随着气体流量和再生气中水蒸气摩尔分数的增大,热回收通量均会增大。由水传质所引发的对流换热对热回收通量具有促进作用,可占总热回收量的10%左右。由于CMHE-10陶瓷膜的分离层孔径与孔隙率均大于CMHE-4陶瓷膜,因而其水传质通量大于CMHE-4陶瓷膜。但CMHE-10陶瓷膜的有效热导率却低于CMHE-4陶瓷膜,因而热回收过程中其水蒸气的冷凝总量要小,导致其热回收性能低于CMHE-4陶瓷膜。  相似文献   
123.
阻隔性HDPE/MPE/PA1010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挤出法以马来酸酐(MAH)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增容剂(MPE),PA1010为阻隔组分,HDPE为基料,制取了HDPE/MPE/PA1010共混材料。研究了挤出温度、MPE用量、PA1010含量对其阻隔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几种不同渗透体系的吸油率和渗透损失量。  相似文献   
124.
The model equations in the relaxation form for the multicomponent kinetics of isothermal and non-isothermal adsorp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major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interphase heat and mass exchange inside porous grains and at their surface (see points 1 to 4 below) for P (“pore”) and S (“solid”) models of mass transfer within porous grains of the adsorbent, have been obtained.

First for isothermal and non-isothermal kinetics in the mixed kinetics region of mass and heat exchange in the absence natural mutual diffusion and natural thermal-diffusion the essential influence effective mutual diffusion and effective thermal-diffusion is shown.

Recommendations on the use of model equations of adsorption kinetics for describing isothermal and non-isothermal adsorption dynamics of multicomponent mixtures in the inner-diffusion and mixed (outer- and inner-diffusion) kinetic region of heat and mass exchange are made.  相似文献   
125.
126.
真空晶种引入法制备Silicalite-1沸石膜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抽真空法在多孔a-Al2O3载体管表面预先引入Silicalite-1沸石晶种,再通过水热合成二次晶化法在涂有Silicalite-1沸石晶种的a-Al2O3载体管上合成沸石膜.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的沸石分子筛及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晶种大小、真空度对合成沸石膜渗透性能的影响,用单组分气体渗透实验检测合成沸石膜的渗透性能. XRD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沸石膜是典型的Silicalite-1沸石膜,合成的分子筛粒径分别约为0.2, 0.5, 1和2 mm,且分布均匀;SEM检测结果表明引入的晶种涂层连续、均匀,制备的Silicalite-1沸石膜致密、互生,不存在裂缺;常温常压下,H2/N2和H2/SF6的理想分离系数分别达到4.1和133.2,大于其Knudsen扩散比值3.7和8.7.  相似文献   
127.
本文主要选择MMA、BA、AA作为单体,探讨CR与它们接技聚合的因素,如引发剂和各单体的加入顺序,加入量以及反应温度,找出最佳的接技聚合工艺条件:聚丁橡胶先经塑炼,然后用混合溶剂在70~80℃下将其搅拌溶解,再分批加入弓没剂BPO.在80—90℃下加入溶有BPO的第一单体MMA20分钟再加入溶有BPO的第二单体,再过20分钟,在84~88℃之间加入第三单体搅拌45分钟,保温1.5—2/J‘时,则得CR/MMA-BA-AA三元接技聚合胶粘剂,剥离强度比CR/MMA-BA大,其值为6.6KN.mloCR/MMA-BA-AA接枝胶粘剂的研制@李艳莉$佛山大学化…  相似文献   
128.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复合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铝阻氚涂层,先后经过磁控溅射镀铝,热处理及氧离子注入。利用XRD、SEM、EDS、AES对涂层进行了相结构、表面形貌、成分、元素分布等分析,并进行了划痕实验、抗热震性能及阻氚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磁控溅射获得了高质量的铝涂层,热处理后形成了FeAl合金过渡层。在离子注入中,当注入剂量不变电压增加时,离子注入深度增加而氧元素分布梯度减少;当注入剂量达到8×1017 ions/cm2以上时,氧元素分布变得均匀。所获得的氧化铝涂层具有较好膜基结合力、抗热震性能及阻氚性能。经过叠加电压注入且剂量达到8×1017 ions/cm2的膜层具有最好的阻氚性能,在600oC能使不锈钢的氚渗透率降低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9.
FeAl/Al_2O_3复合膜层是聚变堆氚增殖包层及辅助涉氚系统结构材料首选的阻氚涂层。其制备过程通常需要铝化和氧化2个步骤,铝化是Al原子与基体Fe原子通过相互扩散在基体表面形成铁铝固溶体(Fe,Al)或Fe-Al金属间化合物过渡层;氧化是使铝化涂层表面选择性氧化形成Al_2O_3膜。该阻氚涂层的制备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热浸铝化(HDA)、包埋渗铝(PC)、等离子体喷涂(PS)和电化学沉积(ECD)等技术。相对而言,CVD、HDA和PC等3种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聚变堆中FeAl/Al_2O_3阻氚涂层工程化制备的候选技术而ECD技术因其制备过程容易控制、涂层性能稳定、可涂镀复杂结构件等特点在FeAl/Al_2O_3阻氚涂层制备方面颇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0.
表面氧化层对低碳钢氢渗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气相氢渗透技术,测定了#10碳钢表面镀Pd和预氧化两种状态(在80-330℃温度范围内)的有效氢渗透率和扩散系数,结果表明:低于150℃,表面氧化层(主要为Fe3O4)对氢在钢中的渗透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有效氢渗透率降低约1个数量极,扩散系数降低3-4倍,但在180℃,10kPa氢压力的条件F,表面氧化层开始被还原、氢渗透逐步回复到由钢中的体扩散所控制.氢在氧化钢中的渗透速率满足Sievert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