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83篇 |
免费 | 588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0篇 |
综合类 | 575篇 |
化学工业 | 529篇 |
金属工艺 | 6962篇 |
机械仪表 | 1768篇 |
建筑科学 | 123篇 |
矿业工程 | 215篇 |
能源动力 | 87篇 |
轻工业 | 170篇 |
水利工程 | 15篇 |
石油天然气 | 52篇 |
武器工业 | 80篇 |
无线电 | 29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05篇 |
冶金工业 | 729篇 |
原子能技术 | 20篇 |
自动化技术 | 3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207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290篇 |
2016年 | 274篇 |
2015年 | 286篇 |
2014年 | 614篇 |
2013年 | 616篇 |
2012年 | 834篇 |
2011年 | 834篇 |
2010年 | 691篇 |
2009年 | 739篇 |
2008年 | 588篇 |
2007年 | 906篇 |
2006年 | 840篇 |
2005年 | 708篇 |
2004年 | 608篇 |
2003年 | 605篇 |
2002年 | 532篇 |
2001年 | 481篇 |
2000年 | 440篇 |
1999年 | 243篇 |
1998年 | 182篇 |
1997年 | 206篇 |
1996年 | 178篇 |
1995年 | 121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7 毫秒
81.
82.
为满足高端TFT-LCD产品的工艺要求,必须对裁切后的偏光片周边进行精密加工.在对偏光片的结构特点和裁切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传统偏光片裁切加工工艺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对偏光片周边精密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通过对夹紧与同步旋转机构的受力分析,论述了偏光片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和夹紧与同步旋转机构... 相似文献
83.
光电子技术在信息化作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决定了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交战双方更加注重争夺制信息权、制空权。各类用于争夺制空权、制信息权的光电武器装备纷纷投入战场,加之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式和方式,催生了新的作战模式。主要探讨了未来信息化战场光电子技术在夺取制信息权、制空权,精确打击中的一些典型运用,并就弱势一方如何进行有效手段进行光电对抗,在强大的光电武器打击下如何取得战场生存,最后取得胜利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84.
85.
德国HERKEL公司生产的高速拉丝模具在高速拉拔粗规格、高强度预应力钢丝中表现出较长的使用寿命。用CDT-200拉丝模孔型微机检测仪对其剖析结果表明,该模具完全遵循"直线型拉丝模"孔型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86.
87.
88.
从印刷电子领域的应用角度研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主流涂布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微凹版涂布、条缝涂布已成为印刷电子领域的主要涂布技术。随着数字控制技术的应用和涂布工艺的进步,精密涂布在印刷电子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也会推动印刷电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汽车起重机普遍采用伸缩油缸加绳排的伸缩结构,伸缩结构的最末一、二节采用钢丝绳,要求该钢丝绳破断拉力高、结构伸长小,一般应经过预张拉处理。以8×K26WS-PWRC(K)—20为例,介绍汽车起重机伸缩臂用平行捻压实股钢丝绳的要求及设计和制造过程。设计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2 160 MPa,钢丝绳捻距倍数为6.8倍,股捻距倍数为8.5倍,股的压缩率为12%~15%,钢丝绳整绳破断拉力为421 kN;盘条选择80或82A钢,S、P质量分数均应不大于0.020%;采用模拉的方法生产股绳;预变形器股的变形量一般控制在钢丝绳公称直径的0.80~0.85倍;捻股时采用喷淋的方式添加润滑油脂。根据设计和生产控制要求制造的成品钢丝绳实测破断拉力达428 kN。 相似文献
90.
对整体模拉法生产压实股钢丝绳过程中股绳表面钢丝容易产生翻转问题进行研究。对股绳模拉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并对比生产普通多丝线接触股绳方法,采取改进措施:(1)调整工艺参数,将钢丝之间的间隙设计在0.1 mm以上,且层与层之间的间隙逐步增加;股绳的中心钢丝直径增大,设计增加量不小于0.2 mm;控制股绳捻距倍数在8~8.5倍。(2)改进工装,尽可能缩小分线盘的外径,减小钢丝的走线角度。(3)减小钢丝的强度散差,提高制绳钢丝表面质量。(4)限制股绳机的转速,慢速生产。结果表明,采用模拉法新工艺生产的压实股钢丝绳股绳表面较为平整、光滑,钢丝无翻转缺陷,捻制的钢丝绳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