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51篇
机械仪表   160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驾驭式解释机制。驾驭式解释系统是在推理过程中直接监视其执行过程,不仅可以让用户观察到推理的逻辑思路和中间结果,而且用户还可以直接个性某些信息,如隶属函数,甚至一些中间结果,然后再进一步进行推理。所以推理过程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用户可以干预推理过程。在飞机总体外形设计模糊专家系统(ACDS-FES)中,解释系统就是利用驾双式解释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82.
介绍一种基于PC机+PLC可编程控制器下位机的转向泵微机测试控制系统。PLC下位机完成转向泵的压力冲击自动控制、油温自动控制、出厂试验自动控制和压力、流量、温度、转速、转矩等参数的自动测试。PC机可随时在屏幕上显示已采集到的数据,并打印数据表格和曲线  相似文献   
83.
轮式机器人遗传模糊神经网络转向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模型复杂的轮式地面机器人进行转向控制,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车辆的神经网络模型,然后构造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再用遗传算法寻找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参数,最后提高控制器对速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其中提出了性能指标要对响应曲线稳态段进行加权以减小稳态误差的思想,并对性能指标公式进行了改进。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机器人的转向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4.
热轧带钢卷转向变速运输装置,用于中宽带热轧带钢卷转向变速的运输。其通过四组传动辊排列成90°转弯,可以使成品热轧带钢卷自动从前方运输链转动90°后平稳地过渡到后方运输链上,实现热轧钢卷的转向;同时四组传动辊通过对射光电开关对电机和减速器进行变速,可以实现两条不同速度运输链之间的无缝连续运输,保证了运输的平稳和连续性;装置可以替代热卷天车吊装,避免吊具的夹痕对成品影响,减轻了天车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节奏。该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稳定,为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带来极大的方便,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5.
电动助力转向的转向感觉客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进行整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分别对转向轻便性、回正性、中间位置转向和移线性能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由于单个指标与驾驶员整体转向感觉评价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互不相关的客观综合评价指标,将主观转向感觉量化为客观评价指标值,并且对客观评价指标与驾驶员主观评价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EPS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确定便于对EPS转向感觉进行系统全面的评定,提高设计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86.
用AMESim建立了某车型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此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为20.75Hz,而发动机怠速激振频率为21Hz,有可能出现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与发动机怠速共振。通过对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避免了共振的发生,提升了整车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转向架的曲线通过过程,根据蠕滑理论推导出轮对曲线通过方程,发现制约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转向架一系定位刚度较大,限制轮对相对于构架的摇头自由度,影响轮对自导向能力的发挥。动力学仿真发现相对于锥形踏面,磨耗型踏面可以提供轮对通过半径为300 m曲线所需的轮径差。传统三轴转向架由于一系定位刚度较大,导向轮对在曲线半径1 100 m以下均发生轮缘接触,而后端轮对具有较好的导向性能,具有较小冲角。径向转向架通过耦合轮对摇头运动保证转向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径向机构,轮对实现牵引和导向功能的分离。采用较小的定位刚度和反相耦合端轴轮对摇头运动,可以互相促进轮对导向,减小轮对冲角。径向转向架能够实现无轮缘接触通过半径为450 m以上曲线。  相似文献   
88.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利用齿形法线法,推导出了修正余弦函数汽车变传动比转向器齿条齿扇啮合方程、齿廓方程,给出了锥形齿扇小端不根切、大端不变尖的条件和齿扇几何尺寸的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变传动比齿扇的齿廓曲面具体算例和具体实现方法.分析表明该方法简洁实用,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89.
针对目前EPS主要监控车速、转矩、转向角、转向速度信号等传感信号,高速时转向很难实时反映车辆自身惯性作用及路面状况,提出在传统的电动助力转向基础上,建立横向加速度、前轴惯性重力、路况等动态惯性参数的多传感参数融合的EPS模式。并对该EPS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研究设计,提出了采用受限单极性可逆PWM控制模式控制直流电机驱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电动助力特性,符合汽车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90.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机(EPS)的结构和性能、产品的国产化应用开发,包括产品应用开发策略、工业工程策略、供应链策略方面的国产化开发策略,和在产品技术消化及应用开发、工业工程的本地化优化、本地化供应链的开发与建立方面的国产化实施和应用,为转向系统产品的引进消化创新提供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