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84篇 |
免费 | 1710篇 |
国内免费 | 94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45篇 |
综合类 | 996篇 |
化学工业 | 6286篇 |
金属工艺 | 2168篇 |
机械仪表 | 989篇 |
建筑科学 | 218篇 |
矿业工程 | 296篇 |
能源动力 | 2981篇 |
轻工业 | 1632篇 |
水利工程 | 57篇 |
石油天然气 | 1679篇 |
武器工业 | 92篇 |
无线电 | 150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618篇 |
冶金工业 | 1962篇 |
原子能技术 | 582篇 |
自动化技术 | 3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5篇 |
2024年 | 895篇 |
2023年 | 899篇 |
2022年 | 1015篇 |
2021年 | 996篇 |
2020年 | 1030篇 |
2019年 | 962篇 |
2018年 | 770篇 |
2017年 | 851篇 |
2016年 | 807篇 |
2015年 | 733篇 |
2014年 | 1195篇 |
2013年 | 1378篇 |
2012年 | 1458篇 |
2011年 | 1463篇 |
2010年 | 1065篇 |
2009年 | 1067篇 |
2008年 | 892篇 |
2007年 | 1190篇 |
2006年 | 1121篇 |
2005年 | 920篇 |
2004年 | 870篇 |
2003年 | 738篇 |
2002年 | 681篇 |
2001年 | 563篇 |
2000年 | 449篇 |
1999年 | 356篇 |
1998年 | 296篇 |
1997年 | 246篇 |
1996年 | 211篇 |
1995年 | 187篇 |
1994年 | 159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38篇 |
1981年 | 1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51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以Fe2O3纳米粉与铂粉为原料,通过压片与烧结,制备出了Pt-Fe2O3复合纳米陶瓷。SEM等分析表明,该陶瓷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孔洞,其Fe2O3晶粒粒径仅为30nm。以该陶瓷材料制备的氢气传感器,在室温下对氢气具有显著的响应。对氮气中5%氢气,其电阻下降90余倍,响应时间和在空气中的恢复时间分别约为20s和30s。为了揭示其室温氢敏机理,将氮气中氢气的浓度由5%降低至0,发现该陶瓷的电阻不随氮气中氢气浓度的下降而发生变化。该结果表明,Pt-Fe2O3复合纳米陶瓷的室温氢敏现象是由于氢在Pt的催化作用下与吸附氧在室温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与之前报道的TiO2基陶瓷材料的室温氢敏现象相比,Fe2O3基陶瓷材料的室温氢敏性能与机理均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基陶瓷材料的室温氢敏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评价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卤味香膏中砷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实验流程,分析实验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评定不确定度分量,最后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当卤味香膏样品中砷的含量为0.46 mg/kg 时, 扩展不确定度U=0.04 mg/kg,(k=2)。结论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卤味香膏样品中砷的含量时,对不确定度影响较大的是标准曲线拟合和标准溶液配制, 这两项分量占总不确定度的68.77 %;测定重复性和仪器校准次之,样品称量和试样定容影响较小。实验中要准确配制标准溶液,绘制合理标准曲线,关注线性范围,线性相关系数应大于0.997,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微波辅助消解-固相萃取-氢化物产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乌龙茶茶叶中无机砷的分析检测方法。方法以0.06 mol/L HNO_3-3%H_2O_2为消解液,在最大微波功率800 W下,120℃微波消解35 min,提取茶叶中的无机砷,并基于As(Ⅲ)、As(Ⅴ)、一甲基砷(monomethylarsonic acid,MMA)和二甲基砷(dimethylarsinic acid,DMA)解离常数的差异,通过强阴离子交换柱(strong anion exchange cartridge,SAX)实现无机砷和有机砷的有效分离,最后采用氢化物产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无机砷含量测定。结果在0~30μg/L浓度范围内,无机砷的标准曲线方程线性良好(相关性系数r=0.9994),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为0.20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7%~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1.8%~6.8%。结论该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消解结合固相萃取提取、分离茶叶中无机砷,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且可实现乌龙茶茶叶中无机砷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离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994.
995.
铷原子喷泉钟的C场电流稳定性会影响钟的二阶塞曼频移,传统优化C场线圈物理系统的方法存在系统复杂且难以满足铷钟小型化要求的缺点.本文从铷原子喷泉钟的电路系统入手,提出了采用芯片电流源优化C场电路的方法.首先,分析研究了芯片电流源输出波动对铷原子喷泉钟二阶塞曼频移项的影响,得到了铷原子喷泉钟二阶塞曼频移与C场芯片电流源输出电流之间的变化关系;其次,对优化前后铷原子喷泉钟C场电流进行了相关测量实验.实验表明,使用VC12MA电流源产生C场时,其输出电流值Allan方差为2.24×10-9,对铷原子喷泉钟二阶塞曼频移的相对扰动为1.78×10-17,铷原子喷泉钟二阶塞曼频移的频率稳定度从原来的10-16 量级提升至优化后的10-17 量级,本文方法在铷原子喷泉钟性能提升及小型化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微波马弗炉加热处理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旧电路板中金、银、铂、钯的方法。称取5.0 g粉碎后废旧电路板样品,用微波马弗炉在550 ℃灼烧30 min分解有机物,用王水溶解样品,样品溶液中的金、银、铂、钯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金、银、铂、钯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78、0.12、0.15和0.15 mg/mL;方法回收率在90%~108%之间;用本方法平行测定同一废旧电路板样品7次,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2%~2.9%;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3%~3.5%。将本方法用于废旧电路板分析,测得结果与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一致。 相似文献
997.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0℃条件下Co含量对AB5型贮氢合金的放电容量、氢化物分解的稳定性及氢在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o含量的增大,晶胞体积增大,氢化物分解的焓变增大,低温放电容量减小。氢扩散是影响贮氢合金的低温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我国炼焦煤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而低阶煤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具有低灰、低硫等特点,但其黏结性几近为零。催化加氢增黏是一种有效提高低阶煤黏结性的方法。本文通过对长焰煤进行催化加氢增黏,对原煤及增黏煤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电子顺磁共振分析和反应中氢耗计算研究催化加氢增黏反应中催化剂及氢传递机理。结果表明:长焰煤黏结性显著增强,在炼焦过程中可部分替代炼焦煤使用;加氢增黏可以去除长焰煤中部分含氧官能团及烷基侧链,降低煤分子的交联程度;催化剂主要作用是活化氢气,其次可以促进煤分子解聚并且促进四氢萘到煤的氢传递。当催化剂存在时,催化加氢增黏反应氢传递路径主要是从氢气直接至煤分子,而不是通过供氢溶剂至煤分子。 相似文献
999.
为改善高比例联网风电的反调峰、不可控等冲击电网的不利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氢混合储能的风氢耦合系统控制策略。建立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电解槽、燃料电池及超级电容器数学模型,研究耦合在直流母线的电解槽、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与直驱永磁风电机组之间的量化关系,设计风氢耦合系统的上层控制策略,并进行分析与研究。PSCAD/EMTDC中的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超级电容器、电解槽与燃料电池的协调配合,超级电容器完全可以弥补电解槽与燃料电池响应延迟功率,同时实现风氢耦合系统出力可控、功率外特性友好,有效验证了本文所建立各设备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及设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热化学循环太阳燃料技术过程所涉及的多孔介质中复杂反应及热质传递过程,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数学模型。以多孔氧化铈热化学循环解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将颗粒尺度的氧输运与宏观尺度的热质输运相耦合,提出完整的光热驱动条件下多孔介质非热质平衡模型,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动力学及热质输运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两种尺度(颗粒及床层)下,非热平衡效应、入射辐射热流、反应物浓度对动态过程的影响。入射辐射在床层的体积效应下,轴向的温度梯度使得缺陷反应的热力学平衡控制最大氧空位浓度出现在床层前侧,在缺陷反应的动态过程中,氧化过程相较于还原反应更快,提高多孔载氧体反应器的产物H2浓度应主要从还原阶段中反应过程及条件出发。可为该类问题的建模和过程设计提供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