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83篇 |
免费 | 2036篇 |
国内免费 | 217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79篇 |
综合类 | 1534篇 |
化学工业 | 6091篇 |
金属工艺 | 3350篇 |
机械仪表 | 2125篇 |
建筑科学 | 317篇 |
矿业工程 | 189篇 |
能源动力 | 1291篇 |
轻工业 | 1853篇 |
水利工程 | 88篇 |
石油天然气 | 376篇 |
武器工业 | 125篇 |
无线电 | 509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379篇 |
冶金工业 | 697篇 |
原子能技术 | 419篇 |
自动化技术 | 7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506篇 |
2023年 | 482篇 |
2022年 | 599篇 |
2021年 | 756篇 |
2020年 | 875篇 |
2019年 | 798篇 |
2018年 | 728篇 |
2017年 | 991篇 |
2016年 | 923篇 |
2015年 | 836篇 |
2014年 | 1189篇 |
2013年 | 1595篇 |
2012年 | 1632篇 |
2011年 | 2072篇 |
2010年 | 1494篇 |
2009年 | 1644篇 |
2008年 | 1459篇 |
2007年 | 1906篇 |
2006年 | 1764篇 |
2005年 | 1486篇 |
2004年 | 1389篇 |
2003年 | 1152篇 |
2002年 | 981篇 |
2001年 | 916篇 |
2000年 | 808篇 |
1999年 | 670篇 |
1998年 | 581篇 |
1997年 | 481篇 |
1996年 | 402篇 |
1995年 | 359篇 |
1994年 | 331篇 |
1993年 | 258篇 |
1992年 | 190篇 |
1991年 | 135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75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型的形状记忆合金/硅薄膜微驱动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用硅微加工技术制作的NiTi/Si 薄膜结构的双向微驱动器。它利用NiTi 形状记忆合金薄膜(SMA) 大的相变回复应力和Si 衬底膜的反偏置力产生有一定位移量的双向运动。对NiTi 薄膜进行合理的图形化后使得驱动器位移量增大,双向效应显著,响应速度提高。同时图形化后的NiTi 膜也是加热电阻,使驱动结构简单,所需功率减少。驱动器实际驱动面积为3 ×3m m2 厚度为20μm 。可产生的最大位移为50μm ,最高驱动频率可达100Hz。驱动功率可减小到200m W。经过1000 万次振动后,驱动膜无开裂,性能正常。它已被成功的应用于压缩型微泵,该泵最大流量达340μL/min 。 相似文献
82.
83.
研究了Z切700 nm厚的单晶铌酸锂(LiNbO3)薄膜电畴的调控方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单晶LiNbO3薄膜的晶向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外加电场对单晶LiNbO3薄膜电畴进行调控。研究结果表明,该LiNbO3薄膜具有单一的(006)衍射峰,表面光滑、粗糙度低(均方根粗糙度小于1 nm)。通过外加电场和预设电畴图案对LiNbO3电畴进行精准调控,并测试了电畴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调控后的电畴在温度为25~150℃内处于稳定状态,且在30 d内保持稳定,未发生弛豫现象。该研究为LiNbO3电畴工程器件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4.
脉冲激光沉积技术沉积温度对PZT/LSAT薄膜生长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固相法分别制备了标准摩尔配比和铅过垦10%的两种靶材.并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在镧锶铝钽(LaSrAlTaO3,LSAT)单晶衬底上成功制备了锆钛酸铅(Pb(Zr0.3Ti0.7)O3,PZT)铁电薄膜,在550~750℃沉积温度范围内研究了PZT薄膜的生长取向和铅含最对薄膜生长取向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薄膜生长取向和表面形貌.XRD测量表明在标准摩尔配比情况下薄膜牛长从550 C近似c轴取向逐渐过渡到750℃近似a轴取向,而在铅过量情况下薄膜生长取向无明显过渡性变化;AFM测量表明PZT薄膜在近似C轴和a轴生长情况下,表面均方根(RMS)粗糙度分别为16.9 nm和13.7 nm,而在混合生长无择优取向的情况下,薄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达到68 nm,这可能是两种取向竞争生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超短脉冲激光烧蚀金属薄膜材料的热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双曲双温两步热传导模型,利用具有人工粘性和自适应步长的有限差分算法,对超短脉冲激光辐照金膜时的温度场进行了一维数值模拟计算.讨论了不同能量密度和脉冲宽度条件下金膜表面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分析了电子-晶格耦合系数对薄膜体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电子-品格耦合至热平衡所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脉冲的能量密度和脉冲宽度对电子温度的峰值有重大影响;电子-晶格的耦合系数决定了二者的温升速率和耦合时间;电子温度及电子温度的梯度在接近表面区域迅速达到最大值,与之相应的热电子崩力是造成金属薄膜早期力学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高稳定高能量被动调Q激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普通被动调Q激光器中引入抗共振环(ARR)结构。以Cr^4 :YAG晶体、BDN染料片和LiF:F2^-色心晶体作为可饱和吸收体,采用平面-ARR介稳腔和凸-ARR非稳腔,得到了输出能量大于80mJ、超伏小于1.5%的高稳定大能量调Q单脉冲输出。利用ARR的光栅效应和饱和吸收的机理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7.
热氧化制备纳米氧化锌薄膜的光致发光和室温紫外激光发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低压 -金属有机汽相外延 (L P- MOCVD)工艺首先在二氧化硅衬底上生长硫化锌 (Zn S)薄膜 ,然后 ,将硫化锌薄膜在氧气中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热氧化 ,制备出高质量的纳米氧化锌 (Zn O )薄膜 .X射线衍射 (XRD)结果表明 ,氧化锌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 .90 0℃氧化样品的光致发光 (PL )谱中 ,在波长为 3.3e V处观察到一束强紫外光致发光和相当弱的深能级发射 .紫外发光强度与深能级发射强度之比是 80 ,表明纳米 Zn O薄膜的高质量结晶 .在受激发射实验中观察到紫外激光发射 . 相似文献
88.
QIANXiang-zhong CHENGJian-bo 《半导体光子学与技术》2003,9(1):37-40
The a -Si:H film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smaller than 1μm were deposited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under the optimum deposition contitions.The effect of diferent thickness on film properties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lm thickness,the dark conductivity ,photoconductivity and threshold voltage increase,the optical gap and peak ratio of TA to TO in the Raman spectra decrease, the refractive index keeps almost constant, and the optic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current ration of on/off state first maximize and then reduce. 相似文献
89.
TiO_2纳米薄膜在光催化、传感、环境工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及作者对TiO_2纳米薄膜的研究,简单地介绍了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0.
0-3型(Ba1-x-ySrxPby)(Mn,Ti)O3铁电厚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铁电纳米超细粉体的合成与分散技术是成功制备0-3型铁电厚膜的关键和难点之一。采用Sol-Gel技术可制备呈球形软团聚、钙钛矿相结构完整的30nm~70nm MPBST超细粉体,以及致密无裂纹、表面光洁和铁电性能优良(Pr=3.8μC/cm^2)的0-3型铁电厚膜。通过TEM、XRD、TGA-DTA、AFM等手段分析了Sol-Gel工艺的化学机制和热演化历程,结果表明:采用以乙二醇乙醚为主要溶剂的Sol-Gel技术可降低MPBST粉体/厚膜的合成温度,提高粉体均匀性和晶相结构单一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