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7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152篇
化学工业   778篇
金属工艺   69篇
机械仪表   385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39篇
能源动力   134篇
轻工业   55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391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1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段存基 《矿产勘查》2018,9(3):305-312
文章在总结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矿石的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具有以幔源为主的幔壳混合源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流体,与陆内俯冲形成的热液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水混合,在成矿前形成了以地幔流体为主的深源流体。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_2]~-、[Au H_3Si O_4]~0形式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硅化、硫化物形成作用和降温减压作用,是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的主要机理。萑香洼金矿床的成因与和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陆内俯冲、伸展作用有关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氮化硅陶瓷滚子磁流变抛光的工艺技术,提出了所用油基磁流变抛光液的基本要求,确定了该磁流变抛光液的各组分及其最佳体积比,并研究了配制方法;利用陶瓷滚子抛光试验机研究了磁流变抛光液不同抛光磨料、不同粒径对氮化硅陶瓷滚子抛光质量和抛光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配制的磁流变抛光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氮化硅陶瓷滚子的抛光要求;抛光效果随着抛光磨料及其粒度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以氧化铝为磨料的磁流变抛光液对陶瓷滚子抛光的表面粗糙度值最小,以金刚石微粉M1.5/3为磨料的磁流变抛光液对陶瓷滚子抛光的材料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4.
为更好的研究碳钢在油/水双相流体中的腐蚀磨损问题,解决抽油杆/管之间的腐蚀磨损问题。利用自制的金属表面水润湿测定装置测定了油/水流体中碳钢表面水润湿率随含水量和流速的变化。利用往复磨损试验机和扫描电镜,在牺牲阳极保护条件下,研究了碳钢在不同流体中的纯磨损失重和表面破坏情况,探究表面水润湿率与碳钢纯磨损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含量的增加,碳钢表面水润湿率提高;但是其表面水润湿率在含水量35%的流体中随着流动速度的提高而降低,在含水量45%和60%的流体中随含水量的提高而升高。碳钢在油/水流体中的纯磨损失重和摩擦因数均随着其表面水润湿率的提高而增加,碳钢的纯磨损行为受到表面水润湿率的影响。在油/水双相流体中碳钢发生磨粒磨损,表面水润湿率低的条件下以塑性去除机制为主;表面水润湿率高的条件下,以脆性去除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995.
国内页岩气开采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华 《中外能源》2013,18(2):23-32
因页岩气开发具有资源潜力大、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等优点,已成为当前能源研究的热点和突破口.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在页岩气开发实验区钻井62口,其中24口井获得工业气流,这预示着国内页岩气资源开发全面铺开.页岩气储层与常规储层差异很大,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尤其是水平井钻井、完井及压裂技术,才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介绍了国外页岩气开采技术以及国内近两年在页岩气钻井技术、钻井液技术、固井技术和压裂技术方面取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奠定了国内页岩气开发的技术基础.论述了页岩气开采面临的技术和环境问题,指出下一步页岩气技术发展方向.今后,需要结合国内页岩气藏特点,在借鉴国外新技术及国内经验基础上,通过工具研制、技术配套、方案优化,尽快完善适用于页岩气开发的水平井钻井技术;从流变性、封堵能力方面进一步完善油基钻井液体系,同时开展适用于页岩气水平井钻井的水基钻井液体系研究;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多采用油基钻井液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冲洗液、水泥浆体系及固井工艺技术.开发适合页岩气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相关的井下工具、工作液和施工工艺,加强压裂裂缝动态监测,优化压裂设计.形成配套的钻井和压裂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水及废渣处理技术,重视贞岩气开采的环境污染评估,保证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6.
王中华 《中外能源》2013,(10):34-43
国内开展钻井液研究与应用经历了起步、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正是由于处理剂的发展,钻井液技术有了长足进步,钻井液由分散到不分散,到低固相、低或/和无黏土相钻井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配套。不分散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三磺"钻井液、饱和盐水钻井液、聚磺钻井液、聚磺钾盐钻井液、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正电胶钻井液、硅酸盐钻井液、氯化钙钻井液、有机盐钻井液、甲基葡萄糖苷钻井液、聚合醇钻井液、胺基抑制钻井液、超高温钻井液、超高密度钻井液等一系列钻井液体系,解决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和不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快速钻井难题。围绕井壁稳定、防漏堵漏机理和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井下复杂的发生,保证了钻井质量。今后需要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钻井,以及页岩气水平井钻井的需要,从抗温、井壁稳定、润滑、防卡等方面,研究关键处理剂,实现处理剂系列化;减少关键处理剂在生产、流通及其他环节的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减少钻井液处理剂品种;在保证钻井液性能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钻井液处理剂用量;科学的选择和使用钻井液,重视油基钻井液的应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围绕绿色环保、抗高温抗盐的目标,开发高性能钻井液处理剂,建立钻井液及其处理剂的毒性检测评价手段,促进钻井液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97.
香蕉皮制备绿色钻井液处理剂的作用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香蕉皮粉末作为水基钻井液添加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香蕉皮粉末具有较好的降滤失作用;随着老化温度的升高,香蕉皮粉末处理水基钻井液粘度先增大后减小,香蕉皮粉末在水基钻井液中降滤失作用逐渐减弱,大于150℃之后几乎失去降滤失作用。线性膨胀率实验和泥球实验表明,香蕉皮粉末水提取液对膨润土的水化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优于4%氯化钾溶液。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香蕉皮粉末在改性淀粉体系钻井液中表现出良好的降粘、降滤失和润滑作用,在聚丙烯酰胺体系钻井液中表现出降滤失和润滑作用,在KD-03体系钻井液中表现出增粘、降滤失作用,在杂多糖甙体系钻井液中表现出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通过考察Spalding[1]提出的牛顿流体速度分布式,提出一种新的非牛顿幂律流体在光滑圆管中的湍流流动速度分布的统一关系式.此关系式的优点在于对任意n值下都可使管中心的速度梯度为零且适用于管壁附近,计算结果与1963年Bogue和Metzner[2]的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999.
胡志德  晏华  王雪梅  唐锐  张平  杨健健 《功能材料》2013,(18):2645-2649
从磁流变液的配方设计入手,采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固体润滑剂对磁流变液摩擦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固体润滑剂在不同触变剂体系和不同基础油体系磁流变液中的配伍性,记录了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无机层状结构类固体润滑剂和高分子化合物类固体润滑剂的加入均能有效地改善磁流变液的润滑性能,其中MoS2在无机层状结构类固体润滑剂中的润滑效果最佳,氮化硼的润滑效果最差。固体润滑剂在以SiO2为触变剂的磁流变液体系中的减摩效果优于以高岭土为触变剂的磁流变液体系。与硅油磁流变液体系相比,在矿物油磁流变液体系中聚四氟乙烯和氮化硼能能起到明显的润滑效果,MoS2和石墨的润滑效果变弱。  相似文献   
1000.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performances of both new develope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vegetable based cutting fluids (refined sunflower and canola oils) including different percentage of extreme pressure (EP) additive and two commercial cutting fluids (semi-synthetic and mineral cutting fluids) in turning processes were reported in this work. Performances of cutting fluids we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surface roughness, cutting and feed forces and tool wear during longitudinal turning of AISI 304L.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dry cutt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8% of EP included canola based cutting fluid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