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63篇 |
免费 | 5105篇 |
国内免费 | 369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93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5324篇 |
化学工业 | 6125篇 |
金属工艺 | 5645篇 |
机械仪表 | 4014篇 |
建筑科学 | 6926篇 |
矿业工程 | 3031篇 |
能源动力 | 1378篇 |
轻工业 | 2868篇 |
水利工程 | 2255篇 |
石油天然气 | 3338篇 |
武器工业 | 477篇 |
无线电 | 179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398篇 |
冶金工业 | 3131篇 |
原子能技术 | 472篇 |
自动化技术 | 23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2篇 |
2023年 | 732篇 |
2022年 | 2179篇 |
2021年 | 2147篇 |
2020年 | 1695篇 |
2019年 | 1500篇 |
2018年 | 1398篇 |
2017年 | 1674篇 |
2016年 | 1862篇 |
2015年 | 1895篇 |
2014年 | 2710篇 |
2013年 | 3016篇 |
2012年 | 3259篇 |
2011年 | 3598篇 |
2010年 | 2717篇 |
2009年 | 2798篇 |
2008年 | 2605篇 |
2007年 | 3188篇 |
2006年 | 2831篇 |
2005年 | 2446篇 |
2004年 | 2099篇 |
2003年 | 1785篇 |
2002年 | 1596篇 |
2001年 | 1327篇 |
2000年 | 1197篇 |
1999年 | 991篇 |
1998年 | 824篇 |
1997年 | 740篇 |
1996年 | 633篇 |
1995年 | 514篇 |
1994年 | 448篇 |
1993年 | 331篇 |
1992年 | 318篇 |
1991年 | 220篇 |
1990年 | 198篇 |
1989年 | 183篇 |
1988年 | 119篇 |
1987年 | 85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56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27篇 |
1964年 | 11篇 |
1961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41.
242.
243.
裂陷区存在大量缺失下盘地层沉积的控盆主边界正断层,这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盆地的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该类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已有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调研基础上,通过断裂活动与沉积充填响应关系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地层楔形体法。断层的活动过程是上盘楔形地层超覆体的形成过程,某一地质时期内,因断层活动的阶段性而发育多个地层楔形体,所有地层楔形体的视厚度就代表了地层沉积时期的断层活动产生的垂距。文中将地层楔形体法应用于沙南—埕北地区,对缺失下盘地层沉积控盆边界断层的活动性做了评价,明确了沙三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强烈。 相似文献
244.
页岩气井体积压裂排量大、时间长,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变化剧烈,引起的温度应力对套管强度具有较大影响。在考虑压裂液摩擦生热以及排量与壁面换热系数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页岩气井套管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场模型,对压裂过程中温度瞬态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页岩气井套管压裂过程中井筒降温幅度较大,储层温度为78.5℃时最大降幅达到64.7℃;跟端和趾端温度差最大值出现在压裂初期60~210 s。依据推导出的套管抗外挤强度计算公式进行强度校核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应力对套管抗外挤强度产生较大影响,且随着压裂排量的不断增大,抗外挤强度降幅也不断增大,冬季施工压裂液排量为20 m~3/min时,套管抗外挤强度降低16.4%。 相似文献
245.
低渗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分段压裂是低渗致密气藏增产改造的关键手段,压裂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和影响因素分析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气体流动中的压降分析,通过对地层段、裂缝段、射孔孔眼段和井筒段的压降进行耦合,综合考虑裂缝应力敏感性、孔眼周围气体汇聚效应和井斜角的影响,建立了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模型,并分析了速度系数、井斜角、应力敏感系数等因素对产能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新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便于工程应用。垂直裂缝产量沿井筒呈中部低、端部高的"倒钟形"分布,且跟端方向裂缝产量略高于趾端方向。随速度系数减小,气井产量先增加后稳定不变,增加幅度随裂缝条数增加而加大;气井产量随井斜角增加而增加,且增加幅度随水平段长度增加而加大;生产后期,裂缝应力敏感会显著降低气井产量,应力敏感系数越大,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246.
为研究黏土矿物类型对页岩油中轻烃和重烃数量及变化规律的影响,借助人工合成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蒙脱石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伊利石有机黏土,使用压力机对合成有机黏土的柴油饱和样进行超压下孔缝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深层,纯黏土矿物选择残留重烃,纯蒙脱石较纯伊利石残留烃量更大;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介入直接使蒙脱石选择性残留轻烃,但没有改变伊利石的选择性残留特征;含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蒙脱石黏土页岩残留烃品质较好,多为轻烃化合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含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含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伊利石黏土页岩残留烃品质较差,多为重烃化合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含量越多越利于残留烃的保存。 相似文献
247.
为了避免UOE钢管制造工艺中原有U成型机刀片梁突然失效导致长时间停机,需要设计、制造新的刀片梁替换原刀片梁。采用有限元法建立U成型过程模型,并根据U形筒的尺寸、刀片梁的受力状态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根据验证的模型,分析刀片梁的应力分布,优化刀片梁的结构,并验证结构优化方案。根据优化方案改进刀片梁,经使用后发现刀片梁的应力分布得到明显改善,大幅度地提高了刀片梁的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48.
249.
常规纯弹性理论通常把钻井过程中直井井壁诱导缝的形成归结为钻井液密度过高或者水平主应力差值过大,然而该理论却并不能完全合理地解释深井井壁诱导缝的成因。为揭示井壁诱导拉伸缝形成机理,考虑钻井液循环期间低温钻井液与高温井壁围岩的热交换,基于多孔介质热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适于深部地层的井壁稳定分析模型,研究了流固热耦合作用下的井周周向有效应力、孔隙压力与温度分布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在最大水平地应力方位,井眼钻开初期多孔弹性作用居于主导,孔隙压力在近井壁地带出现谷值,对诱导缝的形成起到了抑制作用;(2)然而随着钻井液与地层热交换的进行,钻井液的冷却作用愈加重要,井周周向有效应力由挤压状态逐渐转变为拉伸状态,从而导致近井壁地带诱导缝的形成。结论认为,为避免诱导缝的形成,在工程上一方面需加强钻井液的封堵性,控制液柱压力向井周的扩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调整优化钻井液密度与流变性能,控制井底钻井液当量密度(ECD)。 相似文献
250.
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态复杂,预测难度较大。建立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数学模型;考虑水平井井周裂缝应力和流体的实际状态,根据断裂力学理论给出水平井井周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按照Irwin延伸扩展准则判断裂缝是否延伸,遍历计算起裂点及其扩展点并不断迭代求解直至满足约束条件,建立裂缝延伸扩展数学模型;提出了用测井资料预测压裂裂缝长、宽、高的方法,建立用测井资料预测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态的方法。针对四川页岩气水平井,研究了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方法,对四川页岩气水平井H1-3井压裂裂缝形态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水平井H1-3井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近井周围压裂裂缝的延伸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