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97篇
  免费   3310篇
  国内免费   1711篇
电工技术   200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698篇
化学工业   13200篇
金属工艺   1097篇
机械仪表   2999篇
建筑科学   955篇
矿业工程   954篇
能源动力   2309篇
轻工业   13456篇
水利工程   301篇
石油天然气   21272篇
武器工业   67篇
无线电   3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1篇
冶金工业   937篇
原子能技术   62篇
自动化技术   717篇
  2025年   431篇
  2024年   1159篇
  2023年   1087篇
  2022年   1567篇
  2021年   1920篇
  2020年   2118篇
  2019年   2062篇
  2018年   1692篇
  2017年   2125篇
  2016年   2269篇
  2015年   2048篇
  2014年   3093篇
  2013年   3398篇
  2012年   3603篇
  2011年   3688篇
  2010年   2684篇
  2009年   2471篇
  2008年   2208篇
  2007年   2892篇
  2006年   3189篇
  2005年   2807篇
  2004年   2512篇
  2003年   2300篇
  2002年   2027篇
  2001年   1680篇
  2000年   1506篇
  1999年   1263篇
  1998年   1018篇
  1997年   886篇
  1996年   699篇
  1995年   544篇
  1994年   436篇
  1993年   285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以棉籽油为原料,利用干法分提对其进行改性。考察了结晶温度、冷却速率、养晶时间及搅拌速率对棉籽固脂碘值、0℃固体脂肪含量(SFC)及固脂得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分提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5℃,冷却速率2℃/h,养晶时间10 h,搅拌速率15 r/min。所得固脂的碘值(I)为91 g/100 g,0℃SFC为31.6%,固脂得率为12.89%。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调查江苏省辖区内的食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现况。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13市区流通和餐饮环节的油炸食品、速食面、食用油类等样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1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 采集5类食物共277份, 15种多环芳烃的检出率为18.8%, 各类食品中目标化合物检出含量范围: 油炸面类食品0.3~197.7 μg/kg; 速食面0.3~72.0 μg/kg; 食用油0.3~27.4 μg/kg; 果蔬类 0.1~2.56 μg/kg; 谷物0.1~6.92 μg/kg。苯并(a)芘(BaP)均未超标。结论 江苏省内食品中存在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 15种多环芳烃的总含量的均值以油炸面类食品和食用油最高, 速食面次之, 谷物与果蔬类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63.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油中维生素A和4种维生素E生育酚的方法。利用维生素A醋酸酯和维生素E生育酚分别在325nm和294nm的波长下的吸收特性。以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双波长的方式,考察研究处理方式并开发同时检测食用油中维生素A和E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结果表明:维生素A的精密度RSD为0.84%~1.39%,回收率范围在95.8%~104.4%;维生素E的各生育酚组分精密度RSD为2.01%~4.14%,回收率范围在96.2%~112%。本方法也可应用于测定不同食用油中维生素A和E且有效可靠。测得葵花籽油维生素A含量735.58±3.86 μg/100g,维生素E(α-TE)的含量为54.33±2.92 mg/100g;玉米油维生素A含量676.75±2.15 μg/100g,维生素E(α-TE)的含量为24.78±1.36 mg/100g。通过方法验证,确认液相色谱同时检测维生素A和E的方法用于食用油中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964.
碳氧比能谱测井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宏 《新疆石油地质》1994,15(4):316-320
打碳氧比能谱测外资料和动静态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在克拉玛依油田的探井油气层评价、观察井动态监测、开发井水淹层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5.
目的:研究鱼油脂肪酸混合体系中各脂肪酸在自由基作用下的氧化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新鲜鱼油作为研究对象,在有、无光照条件下采用亚铁离子-抗坏血酸自由基发生体系,用GC-MS联用分析仪测定各脂肪酸在5h和5d内脂肪酸的变化。结果:在自由基作用下,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应开始后立即出现迅速下降的情况,经过10h后,其含量下降超过90%,其中DHA和EPA的下降尤为剧烈;单不饱和脂肪酸在自由基作用下其氧化速度和氧化程度相对多不饱和脂肪酸小,10h后其含量下降仅20%~30%。结论:鱼油自由基氧化体系中,脂肪酸氧化速度和程度与其不饱和程度成正相关;此反应体系中积累的环氧基饱和脂肪酸和烯醛类化合物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的结果;无论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还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光照对它们的氧化速度和氧化程度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发育典型的干旱冲积扇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窜流通道,并控制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从冲积扇储层构型解剖入手,综合应用测井、岩心、现代沉积等资料建立了冲积扇储层构型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静态数据分析研究区窜流通道的类型和分布样式,冲积扇储层内部发育有别于其他碎屑岩储层的窜流通道类型,根据窜流通道的物性特征可分为大孔高渗通道和相对低渗通道2类。不同沉积相带内部发育不同成因的窜流通道:扇根内带为流沟系统,扇根外带为片流朵体骨架,扇中为高能水道。不同类型窜流通道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特征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流沟分布于单期槽流砾石体的上部,流沟之间相互交叉汇合形成\"树状\"组合,剩余油分布于槽流砾石体未被流沟切割的部位;片流朵体骨架在片流带内孔、渗性能最好,在三维空间内呈\"发束状\"发散,剩余油分布于单一片流朵体侧缘和上部;扇中高能水道为高孔、高渗的宽带状储集体,单一水道切割叠置频繁,剩余油富集在物性较差、规模较小的低能水道内;扇缘储层构型样式单一,径流水道规模小且多孤立分布,剩余油主要受控于开发井网与措施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967.
甘油二酯(DAG)作为一种低热值的功能性脂质,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体系中。为了考察DAG油作为煎炸油的可行性,以橄榄油基二酯油(ODO,82.3%)和橄榄油(OO,92.43%)煎炸薯条,对比研究两种油煎炸后的薯条在水分含量、质构、油含量、色泽、淀粉糊化度以及体外模拟消化淀粉水解率等方面的差异,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消化过程中薯条表面的微观形态变化,最后对两种油煎炸的薯条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ODO煎炸薯条的水分含量(57.07%)、油含量(28.15%)、淀粉糊化度(90.7%)、体外模拟消化淀粉水解率(63.02%)分别高于OO煎炸薯条的水分含量(49.93%)、油含量(25.74%)、淀粉糊化度(88.3%)和体外模拟消化淀粉水解率(53.47%);在质构和色泽上,与OO煎炸薯条相比,ODO煎炸薯条具有更高的脆度、更低的硬度及更好的色泽;从微观形态看,ODO煎炸薯条外表面淀粉颗粒的收缩、分散和变形更明显,经体外模拟消化后,OO和ODO煎炸薯条均发生了较大的细胞破裂,其中ODO煎炸薯条显微结构破坏更严重;OO和ODO煎炸薯条在口感、外观、风味、油腻性、脆度...  相似文献   
968.
堵水调剖剂对改善高含水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弱凝胶和颗粒类油田传统堵水调剖剂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介绍了植物油脂的特点及其在新兴领域如植物油聚硫橡胶、植物基生态润滑材料的研究进展、应用推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硫化交联、交内酯化和皂化水解等化学改性方法将植物油脂及其工业副产物油脚用于油田堵水调剖领域。植物油脂和油脚价格低廉,化学改性方法简便易操作,对岩心的封堵效果好,在油田深部堵水调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69.
矿物油是C_(10)~C_(50)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直链、支链和环状烷烃以及烷基取代芳烃两大类,化学成分复杂。食用植物油中普遍存在矿物油污染,含量达到1~1 000 mg/kg,矿物油污染来源广泛,涉及原料的采收、运输、加工和油脂的精炼、包装与储存等过程。植物油中干扰矿物油分析的成分较多,如甘油三酯、奇数碳正构烷烃、角鲨烯、甾烯、胡萝卜素等,需要采用适当方法排除。由于矿物油组成复杂,目前常用具有等碳响应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含量,其中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是测定矿物油的理想技术。考虑到普及性问题,一些实验室开发了固相萃取结合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法。综述了国内外近十年来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的分析方法,以期为我国油脂及其相关产品中矿物油的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47(5):1059-1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