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6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6篇
轻工业   486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辽宁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分布的情况,发现问题和食品安全的隐患,为食品安全隐患风险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19年辽宁省共采集的12类4694份样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辽宁省2017年-2019年4694份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总体检出率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最高12.78%,不同种类食品中米面制品、婴幼儿奶粉及辅食和水产及其制品有较高检出,检出率分别为15.02%、14.81%、12.46%,不同包装中散装样品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为9.55%,不同抽样场所中网店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为14.06%。结论 辽宁省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其中婴幼儿奶粉及辅食、餐饮食品和水产及其制品受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其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22.
Silage may contain several agents that are potentially hazardous to animal health, the safety of milk or other animal food products, or both. This paper reviews published literature about microbial hazards, plant toxins, and chemical hazards. Microbial hazards include Clostridium botulinum, Bacillus cereu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Mycobacterium bovis, and various mold specie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 botulinum in silage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cattle botulism. A high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 botulinum spores in forage in combination with poor silag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C. botulinum in silage. The elevated pH level that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aerobic deterioration of silage is a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concentrations of L. monocytogenes, 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 and molds in silage and may also encourag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M. bovis, the bacterium that causes bovine tuberculosis. Soil is a major source of B. cereus spores in silage; growth of this bacterium in silage appears to be limited. Hazards from plant toxins include pyrrolizidine, tropane and tropolone alkaloids, phytoestrogens, prussic acid, and mimosine, compounds that exist naturally in certain plant species that may contaminate forages at harvesting. Another group of toxins belonging to this category are ergot alkaloids, which are produced by endophytic fungal species in forages such as tall fescue grass, sorghum, and ryegrass. Varying effects of ensiling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se plant toxins have been reported. Chemical hazards include nitrate, nitrite, and toxic oxide gases of nitrogen produced from nitrate and high levels of butyric acid, biogenic amines, and ammonia.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hazards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ly fermented silages, which can be avoided by using proper silage-making practices and creating conditions that promote a rapid and sufficient reduction of the silage pH and prevent aerobic deterioration.  相似文献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微生物定量检测法,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原理,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分布情况, 发现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共采集6类共1058份食品样品, 对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4株, 总检出率为15.50%。食源性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40.93%), 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9.29%)、金黄色葡萄球菌(2.38%)、单增李斯特氏菌(2.08%)、沙门氏菌(1.42%),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0。不同食品类别中水产品检出率最高, 达到了43.52%, 其次为烘焙食品(13.64%)、小摊贩食品(10.62%)、生鸡肉(8.47%)、冷藏膳食(7.50%)和熟肉制品(6.82%), 不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餐饮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50.00%), 其次是农贸肉菜市场(17.70%)、超市(16.71%)和小摊贩(10.62%), 最低的是零售店(9.83%)。散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5.85%)高于预包装食品的检出率(9.09%)。中心城区烘焙食品、生鸡肉致病菌检出率要高于周边区, 周边区域小摊贩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零。结论 2016年广州市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对食品安全隐患较高的食品应加强监管, 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不仅检出速度慢而且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差。现如今随着生物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便是其中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市场的技术。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高效快速实时检测和监控食品中的微生物,从而为建立新的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体系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在检测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方面的应用进展,对比了各类传感器的优缺点,总结存在阻碍商业化发展的因素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吉林省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分析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采样原则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样本采样要求,对2011-2019年吉林省9个市的肉及肉制品采集5683株样品,依据GB/T 4789的标准方法,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阳性食源性致病菌314株, 总体检出率为5.53%, 其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依次为1.47%、5.51%、9.41%。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标本中,农贸市场、酒店和超市检出率较高,集体食堂和学校周围小商铺均未检出。结论 吉林省各市不同场所的肉及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污染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对2006-2009年上海市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食品分离株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及S.aureus的流行特点.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J);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49株食品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本研究发现49株食品分离株中有19株含有肠毒素基因,16株含有传统肠毒素SEA和SEC,且SEC占93.8%,并检测到新型肠毒素SEG、SEI、SEJ和SEH.PFGE法基因分型显示5株菌不能被分型,其余44株可分为28个基因型,表现为基因型的多样性,且分离自不同时间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结论 应加强食品中S.aureus的监测分析,为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采用交叉划线法、径向划线法、琼脂扩散法及液体共培养法评价各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4 株具代表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从2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同时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将筛选出的益生菌添加到羟丙基纤维素、丙三醇及魔芋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制备生物活性抑菌膜,并对抑菌膜中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及抑菌膜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交叉划线法及径向划线法实验结果一致: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株,特别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对4?株目标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琼脂扩散法实验表明: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培养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液体共培养法实验表明:乳酸菌L. paracasei CICC 20241先于致病菌接种时表现出更高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此外,本实验制备的抑菌膜是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良好载体,适宜该菌株的生长存活并对目标致病菌表现出持续的抗菌活性,对于开发鲜食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9.
液相芯片技术(liquid chip technology)又称为灵活的多组分析(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x MAP)技术,是利用偶联特异性探针的荧光编码微球捕获待测核酸或蛋白后,逐一、快速地通过流式细胞仪双色激光探测区,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我国将液相芯片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食源性致病菌、转基因食品和农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液相芯片技术同时检测多种待测分子,具有高通量、快速、准确、所需样品量少、检测范围宽、可自由组合检测项目等优点。本文检索了国内外的文献,简要概述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并介绍该技术及其商品化试剂盒在食品安全和其他领域上的研究应用,最后对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的分析方法。方法 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沙门氏菌SipB基因、志贺氏菌ipaH基因、单增李斯特菌inlA基因作为目标基因, 设计4对PCR引物, 建立并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 评价该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并对人工污染的熟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构建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人工污染熟肉匀浆中4种致病菌的检出限为103 CFU/mL。结论 构建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 为食源性疾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