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7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520篇
电工技术   939篇
综合类   423篇
化学工业   394篇
金属工艺   189篇
机械仪表   210篇
建筑科学   431篇
矿业工程   139篇
能源动力   273篇
轻工业   167篇
水利工程   298篇
石油天然气   137篇
武器工业   49篇
无线电   90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0篇
冶金工业   102篇
原子能技术   166篇
自动化技术   38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随着中国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消纳任务愈发艰巨.电力市场建设也需要结合电网发展特点,寻找高比例新能源背景下的市场模式.文中在分析西北区域现行两级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区域电网省间、省内两级电力市场协调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立了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目标的市场间优化协调机制,设计的机制可以推动省间、省内多个市场之间的有序衔接,促进电能的优化配置和调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某省级电力市场实际运行数据,对所提出的两级市场协调机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设计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资源并网规模不断增大,其波动性及反调峰性使得系统负荷峰谷差大大增加。同时由于调峰容量以及调峰积极性等因素的限制,单纯依靠现有单一的快速调峰电源难以满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下的系统调峰需求。因此,文章针对不同光伏渗透率下的电力系统调峰问题,首先将光伏的不确定性、季节性、波动性等多维时空特性模型化,然后建立常规调峰机组、电网弹性优化、负荷分级响应及储能系统四类资源协同互动的系统调峰模型,最后以系统调峰成本最小为目标得到不同光伏渗透率下的系统最优调峰策略,完成光伏不同渗透率与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动态匹配。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策略能够满足不同光伏渗透率下的系统调峰需求,保证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有效减少系统负荷峰值时的失电量。  相似文献   
73.
针对现有的计步算法无法适应用户行走状态、手机姿态多样性的问题,以及有效解决静止状态下的虚假步态周期的判别问题,提出基于峰值检测的自适应时间窗口计步算法。该算法通过检测加验证的方式进行计步,利用双重滤波对原始加速度进行预处理,根据峰、谷值时间差的自适应时间窗口消除伪峰值,再利用方差与标准差对检测到的峰值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传统方法(固定窗口峰值检测、条件判断峰值检测)在不同运动状态、不同手机姿态下的平均计步精度分别提高了7.7%、3.4%,并且优于目前流行的商业步数计算应用。  相似文献   
74.
用受迫振动法测量了夹角为60°和129.5°的铝双晶的内耗,都观测到一个温度内耗峰,峰巅温度是200℃左右(频率1Hz)激活能为0.88eV对于这个内耗峰的机制做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75.
振动时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旸  乔桂兰  李庆本 《焊接学报》1995,16(3):179-183
多次扫频法是进行振动时效机一研究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在梁形构件上进行试验,得到一组扫频曲线,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振动时效过程的动力学曲线呈“几”字型变化规律,以及剪切应力在振动晨效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现场评定振地效效果的定性判据。  相似文献   
76.
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高度择优取向的Al掺杂ZnO(ZAO)薄膜,并对薄膜在纯氩气中进行了400~600℃的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谱仪和四探针测试仪等对退火前后薄膜进行了表征和光学、电学性能研究.研究表明,纯氩气中退火处理对ZAO薄膜的晶体、光学和电学性能有影响.原位沉积的薄膜电阻率2.59Ωcm,可见光区透过率约70%.500℃纯Ar气氛中退火1h后,ZAO薄膜的平均晶粒有所长大,薄膜内应力达到最小,接近于松弛状态;薄膜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从70%提高到80%左右;而薄膜的电阻率变化不明显,从2.59Ωcm降低到1.13Ωcm.  相似文献   
77.
在研究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40Cr钢的淬透性时,发现其淬透性曲线上硬度不是单调下降,而出现了一硬化峰,该峰值硬度为32±2HRC,峰位距端面的距离随淬火温度提高而后移,与奥氏体化温度无关.TEM等分析表明,峰值出现的原因是在特定的冷速条件下,铬的碳化物析出强化了珠光体以及Fe4N型有序相形成强化了铁素体而引起的.硬度峰出现的冷速为2~4℃/S。  相似文献   
78.
Ⅰ型载荷下缺口前端氢浓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探针微分析仪,对Ⅰ型载荷下21Cr9Ni9MnN奥氏体钢缺口前端氢浓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缺口前端存在两个氢浓度的富集峰,一个位于缺口顶端,另一个距缺口稍远。缺口顶端的氢富集峰是位错对氢陷阱作用结果,而静水应力导致远离缺口的氢富集峰。对缺口前端氢的富集过程以及应力强度因子对氢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F? P—N合金加?对Snoek—Ke-Koster(SKK)峰的影响,发现与合金含La,P的原子浓度比(C_(La)/C_p)有关:对于C_(La)/C_p较大(例如4.56和2.6)的合金,La有明显增强SKK阻?效应:对于C_(La)/C_p=0.27的P过饱和合金,La对SKK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0.
方前锋 《金属学报》1996,32(6):565-572
试样表面镀一薄层Ti,消除内耗测最过程中氧吸附的影响.在镀Ti的Ta—O试样中详细研究了Snoek—Koster弛豫.观察到了两个内耗峰(较低温度的SK1峰和较高温度的SK2峰).考查之退火温度和氧含量对内耗峰的形状和稳定性的影响.SK1峰和SK2峰的激活能分别为1.4和2.1eV.用Seeger的螺位错上的双弯结成核和迁移以及几何弯结的迁移理论解释了实验结果.通过理论和实验比较,得到的螺位错上双弯结形成能约为0.9eV,螺位错与氧原子的结合能约为0.3eV实验还发现,进一步冷加工对Snoek峰的影响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可以略去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