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28篇
  免费   5233篇
  国内免费   2762篇
电工技术   397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986篇
化学工业   9172篇
金属工艺   4357篇
机械仪表   1601篇
建筑科学   812篇
矿业工程   576篇
能源动力   1477篇
轻工业   2175篇
水利工程   289篇
石油天然气   1694篇
武器工业   368篇
无线电   640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77篇
冶金工业   2120篇
原子能技术   406篇
自动化技术   2237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740篇
  2022年   1080篇
  2021年   1350篇
  2020年   1440篇
  2019年   1387篇
  2018年   1253篇
  2017年   1494篇
  2016年   1510篇
  2015年   1524篇
  2014年   2091篇
  2013年   2289篇
  2012年   2588篇
  2011年   2547篇
  2010年   1814篇
  2009年   2083篇
  2008年   1948篇
  2007年   2392篇
  2006年   2269篇
  2005年   1864篇
  2004年   1560篇
  2003年   1563篇
  2002年   1332篇
  2001年   1216篇
  2000年   1101篇
  1999年   870篇
  1998年   771篇
  1997年   698篇
  1996年   549篇
  1995年   519篇
  1994年   451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钟靖龙  宋宝    刘永兴  徐必业 《微电机》2022,(5):40-44+61
针对柔性伺服系统的多频谐振抑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DPG的级联陷波器参数整定方法。以系统速度环开环bode图及陷波器bode图预处理结果作为训练数据,并以相位裕度作为奖励函数训练神经网络,实现所设计的伺服系统级联陷波器深度及宽度参数优化训练。搭建了三质量柔性伺服系统实验平台,并开展了多频谐振抑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参数选择方法能够 找到具有最大相位裕度的陷波器参数,并有效地抑制系统多频谐振。  相似文献   
942.
李博宇 《测控技术》2023,42(1):99-105
基于投影仪的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投影仪与相机的非线性特点,使用现有相位恢复算法得到的相位值具有一定的误差,影响了三维测量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型误差校正的高精度相位恢复算法。通过对标准平板进行相位恢复,分析其误差分布特征;用二次多项式对该误差进行逼近,得到误差的分布规律;根据求出的二次型误差模型对投影仪结构光系统得到的初始相位值进行修正,得到了高精度的相位恢复结果。实验表明,该算法比现有算法具有更高的相位恢复和三维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43.
太赫兹波频段介于毫米波和红外光之间,具有诸多优异特性,太赫兹天线更是太赫兹通信、雷达和成像等应用系统中的核心元器件。然而,目前报道的太赫兹天线均无法满足较大动态范围的相位扫描、高效率辐射和大偏转角度的需求。该文设计了 3 种石墨烯太赫兹天线,最小尺寸为 5 μm,并对其辐射效率和相位调控特性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具有双共振模式的石墨烯-金属太赫兹超表面天线,缓解了传统的基于单共振模式的相位动态调控范围和辐射效率之间的矛盾,实现了 0~360°的动态相位调控,且辐射效率高于 20%。该研究采用微加工工艺进行样品加工,通过改变栅极电压,在实验上获得了 1.03 THz 的太赫兹动态相位调控,反射率高于 23%,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该文基于连续相位编码设计了石墨烯超表面相控阵天线,理论上实现了太赫兹波束在-25°~25°范围内的实时波束偏转。该文为解决超表面相控阵天线的相位动态调控范围小、辐射效率低等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44.
以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为技术路线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电接入、电网异步互联等领域迅速发展。MMC的阻抗建模是分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振荡起源的重要依据。文中分析MMC在交、直流侧激励下的谐波传递机制,建立一种适用于交、直流侧阻抗计算的通用方法。对一次系统频域建模关联了MMC所连接的交、直流侧网络阻抗,并考虑包含解耦双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及负序内环控制在内的全部控制模块。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对MMC阻抗进行计算,并在PSCAD/EMTDC环境中对双端背靠背MMC系统在多种工况下1~5kHz频段内进行扫频,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并详细分析网络阻抗耦合、控制链路延时、功率等级、负序内环和外环控制等因素对MMC阻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针对直驱风电机组直流电压环和锁相环失稳问题,基于直驱风电机组电流源型线性化模型,分析了电网强度、直流电容输入功率以及控制参数对直驱风电机组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直流电压环和锁相环稳定性分析的电流源型阻尼转矩模型,通过阻尼转矩法揭示了直驱风电机组失稳机理;进一步地将阻尼转矩法拓展至多机并联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电网强度的减小、直流电容输入功率的增加、控制参数(直流电压环比例参数、锁相环比例参数)的减小会降低直驱风电机组低频振荡模式(直流电压环模式、锁相环模式)的阻尼系数,当阻尼系数小于0时,该模式下系统失稳,表现为直驱风电机组发生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946.
南亚琪  雷鑫  范超  桂小琰 《微电子学》2022,52(4):651-655
设计了一种6 bit 6~18 GHz工作频段的宽带高精度有源移相器。片上集成了输入无源巴伦、逻辑编码器、RC多相滤波器、矢量合成单元、数控单元等。该移相器的设计采用55 nm CMOS工艺实现,芯片尺寸为1.29 mm×0.9 mm,移相器核心尺寸为1.02 mm×0.58 mm。后仿结果表明,在6~18 GHz频率范围内,增益误差RMS值小于1 dB,相位误差RMS值小于0.75°,输入回波损耗、输出回波损耗分别小于-8.5 dB、-8.9 dB,芯片总功耗为20.7 mW。该6 bit移相器的相对带宽为100%,覆盖C、X和Ku波段,适用于雷达探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947.
常规的微波光子系统采用强度调制方式实现微波信号的电光转换,由于调制器采用马赫-曾德尔干涉结构(MZI),系统性能不仅受到自身正弦响应特性的制约,而且需要进行偏置点控制,因此存在动态范围受限、系统控制复杂以及3 dB固有损耗带来的效率不足的问题,而采用相位调制可避免该问题。围绕相位调制光传输链路,为了完成相位调制信号的光电解调,文章提出采用薄膜滤波器通过边带抑制与边带选通两种方式实现相位调制到强度调制的转换,并分析了链路射频性能与器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实测对比了相位调制与常规强度调制链路之间的传输特性,通过分析可知,在相同链路配置条件下,相位调制链路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而且光滤波带来的均衡作用,使得相位调制链路的3 dB带宽比强度调制链路大两倍。  相似文献   
948.
交流系统短路后,柔性直流可等效为具有一定幅值和相位的电流源。文中基于受端电网发生故障时的柔性直流等效模型,分别对影响柔性直流等效电流源相位、幅值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柔性直流等效电流源的相位主要受故障类型影响,而幅值主要受控制方式、限幅环节以及电气距离影响,且不同情况的相互组合对交流系统短路电流的影响更加复杂。研究表明,对于交流侧三相短路故障,柔性直流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共有馈入为零、馈入为有功控制环节限幅值、馈入为无功控制环节限幅值和馈入为无功控制环节参考值4种情况。最后通过基于PSCAD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相关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9.
针对X波段双偏振雷达信号在降雨路径中的衰减现象,本文提出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进行X波段双偏振雷达衰减订正,首先对总差分传播相移进行EMD分解得到有限个基本模式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并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准则将IMF分为噪声IMF和信号IMF两类,然后对信号IMF进行有效重构得到差分传播相移,再将差分传播相移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差分传播相移率,最后对求得的差分传播相移与差分传播相移率采用自适应约束方法进行反射率衰减订正。利用EMD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EMD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X波段双偏振雷达回波数据中后向散射的影响,在保留真实的气象信息的同时,有效地抑制差分传播相移的显著波动,进而衰减订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50.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a ceramic core and a blade, ceramic core localization, shell preparation, casting process, core leaching technology, and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f a single-crystal hollow turbine bl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solidification sequence of the blade platform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oling sequence and the pulling-out direction of the blade. The primary dendrites were obviously enlarg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lade thickness owing to the change in the local cooling rate. Besides, the γ′ phase had a high uniform size distribution ranging from 0.40 to 0.60?µm after heat treatment, and the cubic degree was more homogeneou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s-cast microstructure, which are favorable for the superalloy structure. Moreover, γ′ phase siz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its quantity gradually reduced owing to the increase of the wall thickness in the growth di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