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3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724篇
电工技术   484篇
综合类   508篇
化学工业   3076篇
金属工艺   3658篇
机械仪表   397篇
建筑科学   49篇
矿业工程   185篇
能源动力   820篇
轻工业   188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20篇
武器工业   105篇
无线电   6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99篇
冶金工业   774篇
原子能技术   115篇
自动化技术   11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821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833篇
  2005年   668篇
  2004年   595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O. Ozdemir  S. Zeytin 《Vacuum》2007,82(3):311-315
Two-phase (B2+L12) nickel aluminide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pressure-assisted volume combustion synthesis (CS). The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mples containing NiAl+Ni3Al were investigated. Aluminum (99% pure, 15 μm) and carbonyl nickel (99.8 pure, 4-7 μm) powders were used. The produc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was carried out at 1050 °C under 150 MPa uniaxial pressure in open air atmosphere in an electrical resistance furnace for 60 min.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wa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analysis, and exothermic temperature of powder mixture was determined as 653 °C.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amples was confirm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SEM and XRD analysi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has very low poros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NiAl was completed successfully.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test materials measured according to Archimedes’ principle was 98.04%. The microhardness of test materials was about 351 HVN1.  相似文献   
12.
脉冲电镀最佳参数之探索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正交实验法对脉冲电镀各控制参数进行试验,对影响分散能力、镀层可靠性及外观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寻找影响外观质量的显著因子并加以控制,同时进一步优化脉冲电镀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子探针,图象分析仪、差质变分析仪和X射线衍仪定量研究了Ni在球铁中的分布和Ni铸态球铁组成相比例奥氏体中含碳量以及贝氏体转变TTT曲线线的影响,结果表明,Ni在球铁中呈连续负偏析,其加入可以影响球铁组成上比例,并使粤氏体中含碳量和贝氏体转变孕育期期增加。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SiCp/Ni-P复合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SiCp/Ni-P复合镀层与钢基体的结合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复合镀层中离界面5μm厚度以内区域的组成及应力状态对镀层/基体的界面结合有决定性作用,在该区域以外SiC粒径变化不影响镀层的结合强度。适当的热处理可提高界面结合力。  相似文献   
15.
用电刷镀的方法,对尺寸为2000mm×1000mm×0.8mm 的 A_3钢板电刷镀锌保护层;并对影响镀锌层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n-Al2O3/Ni复合镀层的组织与滑动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用电刷镀技术制得了镍基n-Al2O3复合镀层,并对镀层的滑动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比较细腻,镀层中纳米粒子分布均匀,与基质金属结合紧密。镀层显微硬度达到HV700,比快速镍镀层提高约40%。滑动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大,镀层的耐磨性提高,摩擦系数也呈增大趋势;但当镀层中n-Al2O3粒子的超过2.56%(质量分数)时,镀层的耐磨性显著下降。纳米复合镀层的磨损机制以疲劳磨损为主,而快速镍底层以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7.
镀液中SiC含量和粒径对Ni-P-SiC复合化学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 P SiC复合镀层 ,系统研究了镀液中SiC含量和粒径对镀层结构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镀层中SiC析出量随镀液中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SiC含量一定的情况下 ,当SiC粒径为 7.0 μm时 ,析出量最大 ;镀液中SiC的含量和粒度对原始镀层的硬度影响不大 ,但对 4 0 0℃热处理后的镀层硬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镍代钴矿用硬质合金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镍代钴矿用硬质合金的国内外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张丽芳  郑国 《包装工程》1993,14(6):284-287
对云母粒子化学镀镍及以LDPE为基材,镀镍云母粒子为填料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进行研究。认为此种导电复合材料只有质量轻、强度大及良好的导电等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在不同压强下,将超细微粒压制成片。随压强增大,马氏体体积分数和比饱和磁化强度σs明显增大,而矫顽力Hc呈线性下降。压力效应与平均粒径d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