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1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220篇
电工技术   652篇
综合类   201篇
化学工业   749篇
金属工艺   531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23篇
矿业工程   148篇
能源动力   466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武器工业   18篇
无线电   4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737篇
冶金工业   345篇
原子能技术   83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微细群圆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微细群圆柱结构电化学腐蚀加工法及其形状和尺寸控制方式。根据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群圆柱电化学腐蚀加工过程中的电场分布,优化设计阴极形状。开展了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微细群圆柱结构的工艺试验,获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2.
Al-doped LiVPO4F cathode materials LiAlxV1-xPO4F were prepared by two-step reactions based on a car-bothermal reduction (CTR) process. The properties of the Al-doped LiVPO4F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XRD studies show that the Al-doped LiVPO4F has the same triclinic structure (space group p-↑1 ) as the undoped LiVPO4F. The SEM images exhibit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Al-doped LiVPO4F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undoped LiVPO4F and that the smallest particle size is only about 1 μm. The Al-doped LiVPO4F was evaluated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lithium batteries,and exhibited an improved reversibility and cycleability,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addition of Al^3+ ion by stabilizing the triclini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3.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不同Na+掺杂浓度的Li1-xNaxNi1/3Co1/3Mn1/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探究了Na元素掺杂对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当x≤0.3时,样品不会出现其它杂相;当x>0.3时,样品中会出现NaNi1/3Co1/3Mn1/3O2的杂相。同时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阳离子混排度逐渐增加。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少量Na+的掺入可以提高LiNi1/3Co1/3Mn1/3O2在0.2C,0.5C下的放电比容量并增强其循环稳定性,但会损坏材料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24.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碱性物质容易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加快、寿命缩短,因而调控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对于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功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综述了高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表面碱性物质的形成机理及处理手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环境中的水、二氧化碳对表面碱性物质形成的影响。探讨了表面碱性物质形成过程中,由于锂离子和过渡金属的迁移与固化引发的表面结构的相变现象,造成了三元正极材料的加工储存性能的恶化。还对降碱工艺中的洗涤、干燥、低温烧结等过程进行了重点说明,阐述了洗涤工艺对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降低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指出需选择合适的洗涤、干燥条件,减小材料表面发生的变异。最后结合目前降碱工艺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5.
某铜业公司电解厂在 2020 年 2 月份出现阴极铜底部长大面积粒子,当月阴极铜平均返修率急剧升至 10.45%,远高于正常生产时的 4%。通过分析阴极铜底部结粒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消除了阴极铜底部长大面积粒子,将阴极铜返修率降至 4% 以下,提高了阴极铜质量。  相似文献   
26.
钟磊 《铜业工程》2022,(2):101-104
为了保持阴极铜化学成分和质量长期稳定,某铜冶炼企业对阴极铜化学成分进行监控,对铜冶炼生产系统中电解工序物料、产出后又重回本系统物料、贵金属系统中产出物料、外购原料中物料的杂质总量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杂质对阴极铜质量影响的措施,为阴极铜质量的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并提升了企业适应复杂原料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7.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混合法制得NCM@LMFP/C(LiNi0.6 Co0.2 Mn0.2 O2@LiMn0.6 Fe0.4 PO4/C)复合正极材料,系统地研究了NCM与LMFP/C复合比例(9∶1,8∶2,7∶3,6∶4,5∶5)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NCM与LMFP/C复合比例小于8∶2时,亚微米级LMFP/C出现富集、团聚,将NCM包埋其中.当NCM与LMFP/C复合比例为8∶2时,LMFP/C均匀地包覆在NCM颗粒表面或填充于其颗粒空隙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热稳定性良好:电流为0.1 C和1 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0.1和165.0 mAh/g,均高于理论测算容量(178.9和164.3 mAh/g);循环8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5.7%,优于NCM(94.9%);复合正极材料热失控温度相比于NCM提高了25℃且放热量更低.  相似文献   
28.
为了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浸出效率,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实现对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浸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索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温度和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锂、镍、钴和锰浸出率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电化学浸出前后正极片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实现了有价金属的还原,正极材料浸出后,主要剩余具有多孔结构的黏结剂PVDF;在硫酸浓度0.8 mol/L、浸出时间60 min、温度50 ℃、电流密度30 mA/cm2的条件下,锂、镍、钴和锰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7.2%、95.68%、95.09%、94.61%。  相似文献   
29.
移动式阴极在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流场、电场及温度场的分布,在简化阴极设计的同时,提高了光整效果。通过理论并结合实验分析表明:扫描参数的合理匹配是提高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效果的关键工艺因素之一。实验中,在参数适当匹配并结合其他参数的条件下,对试件表面经少许几次扫描后,将试件的原始表面粗糙度Ra由1.7μm降至0.2μm以下。  相似文献   
30.
邓超 《有色金属设计》2005,32(3):41-44,52
根据近年来对国内炭素厂阴极焙烧车间设计中所作的优化和改进,提出了几个以增产、节能、节约投资和便于操作维修为目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