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17篇 |
免费 | 819篇 |
国内免费 | 26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60篇 |
综合类 | 690篇 |
化学工业 | 539篇 |
金属工艺 | 634篇 |
机械仪表 | 1476篇 |
建筑科学 | 825篇 |
矿业工程 | 1606篇 |
能源动力 | 344篇 |
轻工业 | 192篇 |
水利工程 | 527篇 |
石油天然气 | 351篇 |
武器工业 | 61篇 |
无线电 | 27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50篇 |
冶金工业 | 775篇 |
原子能技术 | 20篇 |
自动化技术 |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235篇 |
2020年 | 263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273篇 |
2015年 | 342篇 |
2014年 | 633篇 |
2013年 | 414篇 |
2012年 | 727篇 |
2011年 | 730篇 |
2010年 | 519篇 |
2009年 | 492篇 |
2008年 | 407篇 |
2007年 | 522篇 |
2006年 | 493篇 |
2005年 | 431篇 |
2004年 | 342篇 |
2003年 | 344篇 |
2002年 | 294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219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在幂律型浆液平板窄缝流动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桩端后注浆浆液上返高度的计算公式。并对上返高度随注浆压力、桩埋深、桩径、泥皮厚度的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桩底浆液压力越大、桩侧泥皮越厚、桩长越短,浆液上返高度越大,即越容易发生桩顶冒浆。工程实例研究表明,桩顶冒浆的主要原因包括桩侧泥皮厚、试桩龄期短、持力层可注性差和桩底沉渣厚。通过降低注浆压力,减小桩侧泥皮及桩底沉渣厚度,提高泥皮强度可以防止桩顶冒浆的发生。对于发生桩顶冒浆的试桩,可采用间歇注浆进行处理。与未发生桩顶冒浆的桩相比,发生桩顶冒浆并通过复注达到设计注浆量的桩,其极限承载力较高。这是由于沿桩侧泥皮上返的浆液,通过劈裂、置换桩侧泥皮,使桩侧摩阻力略微提高。 相似文献
63.
从桩侧竖向摩阻力作为大直径基桩水平承载力显著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首先分别建立了桩侧摩阻力硬化和软化τ–s模型作用下单位长度桩身抗力矩Ms的数值解及其相应的解析方程。随后,在传递矩阵法基础上分别推导了考虑桩身抗力矩Ms影响的传递矩阵系数解析解。最后,通过影响参数及工程案例对比分析,分别证明了本文所推导的附加弯矩–转角本构模型和传递矩阵解的正确性,并得出以下结论:对侧阻硬化模型而言,桩身抗力矩Ms随着桩径d、抗剪刚度系数比值k2/k1的增加以及弹性极限位移seu的减小而增加;对侧阻软化模型而言,桩身抗力矩Ms随着桩径d、参数β(=su2/seu)和αres(=τu,res/τu,eq)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4.
65.
结合实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施工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轨排井处侧墙的变形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对结构措施进行加强,满足施工阶段地面超载引起的水平侧压力作用下轨排井处侧墙位移变形自身安全的需要,经过与施工过程中的监控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轨排井处侧墙位移数值模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地下车站轨排井处侧墙的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以常州市无辐式摩天轮轨道安装工程基准网的建立为实例,深入分析小范围高精度精密控制网的特点,研究了建立小范围高精度三维控制网的方法,重点针对同时涉及地面地下楼顶三种不同高度的控制网。以翔实的数据通过较系统的精度分析,提出对于在该情况下建立高精度控制网的有效方法,来保证整网的精度及可靠性,并结合实际总结了应用的作业经验。文中所有表格数据均取部分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并非完整实际工作数据。 相似文献
67.
68.
69.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利用对于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大城市中浅层地下空间利用的日趋饱和,对于大深度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变得十分紧迫.通过介绍日本大深度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理论、基础设施形式、施工方法等几方面的现状,为我国合理利用大深度地下空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