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34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63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99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辐射接枝技术在纤维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纤维抗皱性、吸湿性、阻燃性、拒水性等改性方面对辐射接枝技术在纤维改性中的研究和应用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42.
对后背门内板拉伸过程出现的起皱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CAE分析制定整改方案,通过现场模具维修,消除了该处起皱问题,对类似制件的开发和模具维修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3.
为有效预测管材液压成形过程中存在的制品在外侧过度减薄和内侧起皱等问题,用JSTAMP/NV对汽车副车架成形的弯曲、预成形和管材液压成形工序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各工序的成形极限云图和壁厚分布.应用逆向求解器HYSTAMP仅需直接指定管坯的尺寸参数、材料和弯曲工艺参数即可自动执行弯曲仿真并可在几秒内获取弯曲仿真的结果.设定液压成形工序的液压加载曲线和方向以及轴向进给位移,应用LS-DYNA执行预成形和液压成形工序仿真.JSTAMP/NV能有效模拟管材液压成形工艺过程,并预测和消除成形过程中在变形区出现的屈曲、起皱和破裂等缺陷.  相似文献   
44.
针对现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量方法存在仅能静态测量某时刻织物折皱回复角度值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视频序列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度动态测量方法。按AATCC66-2008标准要求,以SDL-M003折皱回复角试验机的负载装置压试样,再将试样置于视频序列采集系统中,对采集到的单帧图像依次进行二值化、细化预处理,采用Hough变换检测图像中织物折皱回复两翼对应的角度,进而获得折皱回复角。试验结果显示,基于视频序列的方法与AATCC66-2008测量方法的结果接近,表明了基于视频序列方法的可行性,并且该方法可以精确描述织物折皱回复的动态过程,为实现新的折皱回复性能指标的提出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5.
在平面应变假设条件下,对轴对称拉深成形法兰区的起皱失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采用数学方法,将以积分形式表示的应力解析式进行了简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起皱过程中变形能的计算式。给出的算例表明,对起皱过程中的变形能分别以简化后的计算式和以原积分式进行计算,其结果误差很小,相对误差小于0.8%。该起皱失稳临界压边力的计算和分析简化方法有助于给出简明和符合实际的起皱判据。  相似文献   
46.
刘成霞  徐晶 《纺织学报》2012,33(7):48-52
目前的抗皱性测试方法只能测试织物单一方向的折皱回复性,这与服装穿着时多方向的起皱形态相差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首先设计一种能近似模拟服装膝盖和肘部起皱形态的多方向起皱装置,然后给出了其使用与测试方法,进而提出两个评价指标--急弹性和缓弹性抗皱面积比,最后将20块织物的这两个指标与急弹性和缓弹性折皱回复角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急弹性和缓弹性抗皱面积比分别与急弹性和缓弹性折皱回复角具有高度正相关关系。且多方向起皱装置所形成的折皱形态更接近服装实际穿着时的起皱形态,也能更好地反映织物的综合抗皱能力。  相似文献   
47.
邰茉  胡盼  王靖涛 《化工进展》2018,37(8):3067-3075
流体流动诱导微胶囊膜起皱和变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已有一些模拟和实验研究,但是对于微通道内不同因素对于微胶囊褶皱情况的影响以及褶皱的存在对于微胶囊实际膜面积和粒径的影响等方面却鲜有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制备了具有褶皱膜的聚酰胺微胶囊,并提出通过溶剂浸泡法将微胶囊膜褶皱伸展开,以分析微胶囊的实际膜面积和实际粒径。同时,定义了褶皱度的概念,将抽象的褶皱情况数值化,使分析更为方便。最终,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由于与流体剪切力正相关,流体流量和黏度的增大会导致微胶囊褶皱度增加;当这两者固定时,微胶囊粒径的改变对其褶皱度基本无影响。在应用方面,微胶囊壁面褶皱情况的分析为制备单核双壁式微胶囊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49.
为了改善两端不对称形状管件内高压成形后的壁厚均匀性,提高管件内高压成形极限,采用Dynaform有限元模拟软件并结合实验,研究了补料压力、轴向补料量对管件成形过程中起皱和破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补料压力低于32 MPa时,失效形式为死皱;当补料压力高于42 MPa时,失效形式为破裂,适宜的补料压力区间为34~42 MPa;当左右补料量分别为42和22 mm,整形压力126 MPa时,可得到合格非对称瓶形管件,管件最大膨胀量为70.75%,壁厚最大减薄率为27.12%。通过控制管材在内压和轴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合理的预成形,包括管材两端的合理补料量以及合理的起皱形状和数量,可在最终的内高压成形中实现更好的壁厚均匀性,提高成形极限。  相似文献   
50.
Coenzyme Q10 (CoQ10) is a major ingredient in skin care products because of its anti‐wrinkle effects, although it has some side effects especially at higher amounts.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 the anti‐wrinkle related properties of CoQ10 and a proprietary Commiphora mukul gum resin (guggul) and triheptanoin preparation (GU‐TC7). GU‐TC7 is prepared with a supercritical CO2‐co‐solvent extraction with ethanol, standardized to 2% guggulsterones and triheptanoin, a triglyceride composed of three 7‐carbon fatty acids. Treatment of CCL‐110 skin fibroblasts with GU‐TC7 demonstrates a mild proliferative effect compared to CoQ10 and increased type I collagen synthesis. Additionally, GU‐TC7 inhibit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MP‐1) express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t 20–100 μg mL?1 and inhibited human elastase expression by more than 50% as compared to no elastase inhibition with CoQ10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U‐TC7 possesses properties that are applicable to the treatment of wrinkles and may be considered for its further evaluation in skin care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