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曾江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11):15-16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人民日报》头版报眼作创刊广告
1950年7月1日,在当时的三联书店、中央重工业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三方合力下,成立了科学技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前身),出版社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面向金属加工领域的《机械工人》杂志。 相似文献
92.
曾江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17):15-16
2008年,创刊于1950年的《机械工人》杂志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冷、热加工两刊双双扩容为半月刊,同时,《机械工人》更名为《金属加工》。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本刊特开设“金属加工史话”栏目,既回顾本刊深厚的历史积淀,又着眼于未来,通过总结本刊悠久的办刊传统,继住开来,继续书写这部机械制造技术长卷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3.
刘永刚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24):17-17
不知不觉间,《机械工人》已经伴我走过了五个年头。回忆刚参加工作时,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一肚子书本上的理论,急于在实践中施展拳脚,却事与愿违,实际加工中总是出现很多新的偏差和问题。这时,出于偶然我和《机械工人》相识了,从此就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里面所介绍的数控机床、工艺改进、工装改造、刀具、数控编程和机床维修都是实战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不正是我所欠缺的吗? 相似文献
94.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8,(24):18-18
2008,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度,即将离我们远去。回顾这一年,有太多大喜大悲的事件交织在一起。拥有58年历史的《机械工人》杂志也在这一年里更名为《金属加工》。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和帮助,本刊在积极填写读者服务卡、调查表、给我们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及踊跃投稿的热心读者、作者 相似文献
95.
邱友胜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8,(12):4-4
1992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车间见习。到技术组查阅资料时,一眼就被《机械工人》杂志丰富的内容所吸引。从此,与《机械工人》结缘。在这15余载,《机械工人》杂志伴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在焊接工艺技术方面具有较高权威的高级工程师、国际焊接工程师。在我人生成长的旅途中,《机械工人》杂志是良师、是益友。当我被现场技术难题、新工艺开发、结构改进等问题困扰而一筹莫展时,是《机械工人》给了我灵感和启发,从而找到了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工作闲暇之时,是通过翻阅《机械工人》杂志学习到了热加工方面的相关知识,开拓了眼界,从而能时刻掌握行业及相关热加工行业的发展动态。在我以后的技术工作中,《机械工人》杂志依然是我不或缺的资料和学校。 相似文献
96.
曾江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8,(20):4-5
又是一年国庆日,又逢举国欢庆时。《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创刊于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10月1日,自此本刊的命运就与祖国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58年来,我们的祖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读者从技术工人成长为行业领导、企业经理和工程师,我们的刊物也从一本老牌技术杂志发展成为金属加工领域的品牌媒体。 相似文献
97.
栗延文 《机械工人(热加工)》2005,(1):i001-i001
前不久在近期出版的《青年文摘》中看到一篇题为《实在》的短文,回想《机械工人》近年来所走过的历程,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98.
读者朋友们,您还记得去年我刊对美国芝加哥机床展、日本东京机床展的报道和今年的中国国际机床展的报道吗?您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要对世界四大机床展作报道的承诺吗?应该还记忆犹新吧。今年9月 相似文献
99.
100.
为了使广大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能够准确地把握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发展的趋势,为企业制定长远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现代零部件》杂志社、《机械工人》杂志社共同利用装备制造商和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在CIMT2007期间相聚北京的机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