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48篇 |
免费 | 1421篇 |
国内免费 | 75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83篇 |
综合类 | 2586篇 |
化学工业 | 1152篇 |
金属工艺 | 452篇 |
机械仪表 | 1242篇 |
建筑科学 | 7577篇 |
矿业工程 | 707篇 |
能源动力 | 278篇 |
轻工业 | 1243篇 |
水利工程 | 973篇 |
石油天然气 | 443篇 |
武器工业 | 145篇 |
无线电 | 245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74篇 |
冶金工业 | 574篇 |
原子能技术 | 105篇 |
自动化技术 | 57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347篇 |
2023年 | 665篇 |
2022年 | 816篇 |
2021年 | 1072篇 |
2020年 | 769篇 |
2019年 | 698篇 |
2018年 | 308篇 |
2017年 | 497篇 |
2016年 | 564篇 |
2015年 | 747篇 |
2014年 | 1689篇 |
2013年 | 1558篇 |
2012年 | 2069篇 |
2011年 | 1965篇 |
2010年 | 1508篇 |
2009年 | 1598篇 |
2008年 | 1913篇 |
2007年 | 1622篇 |
2006年 | 1273篇 |
2005年 | 1522篇 |
2004年 | 1022篇 |
2003年 | 682篇 |
2002年 | 587篇 |
2001年 | 458篇 |
2000年 | 446篇 |
1999年 | 396篇 |
1998年 | 260篇 |
1997年 | 271篇 |
1996年 | 230篇 |
1995年 | 181篇 |
1994年 | 166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94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针对目前框架结构工程施工中,在框架梁柱节点部位梁柱钢筋的锚固做法与规范要求的差异,着重介绍了新规范在梁柱节点部位的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基于能量原理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弹塑性位移求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按照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了三个层数分别为4、7和10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利用能量法对各框架结构按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计算了其滞回输入能;利用pushover方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能量分布规律,通过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法是可行的;利用文献[1]中楼层弹塑性变形耗能与弹塑性层间位移的关系求出各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并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简化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结构易损性分析,并结合历次的震害资料及设计实践,就其结构选型与抗震设计中建筑体型、结构空间刚度及改善框架柱和上部砖房抗震性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97.
998.
常用结构计算软件与结构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结构计算软件日益普及的今天,设计人员只需作必要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就会给出计算分析结果。然而对绝大多数设计人员而言,计算软件是一个“暗箱”,人们无法监控其计算和处理的全过程,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清晰的结构概念,并对所使用的结构计算软件的基本假定、计算模型和适用范围有所了解,并从整体上控制结构性能,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一种新的钢框架节点——预应力钢结构节点,该节点在顶底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增设了钢拉杆。钢拉杆与梁平行,并通过张拉钢拉杆使梁柱间产生预压力。试验研究表明:在往复荷载下,该节点的耗能由顶底角钢的非弹性变形提供,而钢拉杆和梁柱均保持弹性。该节点的主要优点是(1)拥有自定心(self—centering)的能力从而大大减小了在地震后的残余变形;(2)初始刚度较大与全焊接节点相似:(3)地震下破坏集中在节点的角钢处,地震后可以较方便地通过更换节点处的角钢来修复节点。 相似文献
1000.
外墙外保温及不同材料的技术性能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墙外保温优予其它形式的墙体保温。根据北京和上海的施工,对比不同外墙外保温材料的技术性能和适用范围,指出外墙外保温符合我国节能型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