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80篇
  免费   4282篇
  国内免费   2575篇
电工技术   10487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5769篇
化学工业   8500篇
金属工艺   3715篇
机械仪表   11383篇
建筑科学   13520篇
矿业工程   6033篇
能源动力   3476篇
轻工业   4488篇
水利工程   5348篇
石油天然气   4484篇
武器工业   1133篇
无线电   66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23篇
冶金工业   4300篇
原子能技术   529篇
自动化技术   8623篇
  2024年   606篇
  2023年   2196篇
  2022年   2521篇
  2021年   2849篇
  2020年   2347篇
  2019年   2713篇
  2018年   1113篇
  2017年   1910篇
  2016年   2335篇
  2015年   3079篇
  2014年   6162篇
  2013年   4381篇
  2012年   5345篇
  2011年   5206篇
  2010年   4758篇
  2009年   4840篇
  2008年   5346篇
  2007年   4451篇
  2006年   4131篇
  2005年   4050篇
  2004年   3917篇
  2003年   4028篇
  2002年   3260篇
  2001年   2871篇
  2000年   2515篇
  1999年   2025篇
  1998年   1958篇
  1997年   1746篇
  1996年   1600篇
  1995年   1544篇
  1994年   1540篇
  1993年   1295篇
  1992年   1321篇
  1991年   1354篇
  1990年   1203篇
  1989年   1313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9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含蓄热式电采暖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运行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蓄热式电采暖系统运行的各种特点,建立了含蓄热式电采暖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调度模型。将某典型蓄热电采暖用户场景作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蓄热式电采暖运行情况进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其对电网的负荷冲击,减小电网峰谷差,提升电采暖设备的使用效率,大幅降低用户采暖的运行费用。该方法可为蓄热式电采暖用户参与和电网互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采暖系统经济运行水平、降低电网峰谷差以及促进蓄热式电采暖系统推广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含有的硝酸盐氮仍可能引起敏感水域水质恶化,故仍需进一步开发尾水深度脱氮技术.研究采用乙酸钠、葡萄糖、甲醇、乙醇4种碳源作为外加碳源,探究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悬浮污泥系统进行城市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硝酸盐质量浓度约为15 mg/L、硝酸盐氮容积负荷率为0.03 kg/(m3·d)的条件下,分别投加4种不同的碳源,SBR均能达到97.80%以上的NOx--N去除率,出水ρ(NOx--N)<1 mg/L.4个系统实现稳定深度脱氮所需的COD/ρ(N)分别为5、12、6和7,对应去除1 g NOx--N的碳源量分别为7.35、12.00、4.00和3.37 g,其中乙醇为碳源时投加量最低而葡萄糖为碳源时最高.使用原位全周期方法测得的4个系统平均氮去除速率分别为0.72、0.19、0.32和0.73 kg/(m3·d),其中乙醇和乙酸钠为碳源时反应速率最高而葡萄糖为碳源时最低.碳源种类对微生物种群组成具有显著影响.经过78 d的培养之后,乙酸钠和葡萄糖系统污泥与接种污泥相比种群结构简单,乙酸钠为碳源时微生物以Firmicutes门为主(94%),葡萄糖为碳源时微生物以Actinobacteria门(45%)和Patescibacteria门(44%)为主.与之相反,甲醇、乙醇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比起种泥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游梁式抽油机系统的"倒发电"现象,传统的能耗制动和回馈制动造成电能浪费和谐波污染等问题,制动能量得不到合理利用.采用超级电容储能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能够在抽油机电机处于再生发电状态时回收能量,并在电机处于电动状态时将能量释放,实现系统的节能降耗.然而,该方案存在储能装置容量配置较大、成本较高等不足,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文章提出基于功率-容量约束的超级电容器模组参数配置方法,该方法以提高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性价比为目标,对储能系统的初始充电电压进行优化;以抽油机再生制动能量的有效回收和及时释放为前提,制定储能系统控制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参数配置方法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满足节能效果和系统成本双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自然拼读的穿戴式哑语翻译装置",以手套为主要的穿戴式载体,利用手套上位于指关节上的弯曲传感、手背的加速度传感器及部分特殊部位的光敏传感器对字母手势进行识别编码,并利用标准手语将识别的手势转换成对应的字母和音调,然后组合成对应的汉语拼音,发送给语音模块,由语音模块合成并朗读出汉字,从而实现任意哑语信息的实时翻译.该基于自然拼读的穿戴式哑语翻译装置,易于携带,不受使用位置和待翻译文字内容的限制,易于推广,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提出适用于装配式大跨度组合框架结构的钢管混凝土柱-混合梁节点. 为了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受力机理,对2个足尺中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2个试件分别采用混合梁端型钢翼缘削弱式(RBS)节点以及梁端普通型钢节点. 对2个节点的破坏形态、耗能能力、承载能力、延性以及混合梁的应变分布规律进行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对梁端型钢翼缘的削弱处理可以有效促进试件在翼缘削弱区形成塑性铰,避免梁端焊缝的脆性破坏. 相比型钢未经处理的节点,翼缘削弱节点展现出更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梁底附加钢筋屈服后的黏结滑移会影响节点的耗能能力,在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其配筋率,以防止过早出现附加钢筋屈服后的黏结滑移.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现有外骨骼机器人人机自由度不匹配和关节对中性差的问题,提出欠驱动下肢康复机器人. 欠驱动机器人只有4个直线驱动,驱动的直线运动通过推杆和人机连接机构转化为人下肢在矢状面内的屈伸运动,带动人体进行步态康复训练. 建立机器人系统的人机耦合模型,进行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对人机耦合模型中影响动力学结果的参数进行分析,建立驱动力与肢体推动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推力系数最大为目标进行参数分析与优化,得到最佳的结构参数. 根据优化后的结构参数搭建康复机器人实验系统,对髋、膝关节驱动力与角度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最大髋关节角度误差为2.9°,最大膝关节角度误差为6.4°,最大误差均约为9%,验证了动力学模型和参数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焊接T型板焊接处埋藏式裂纹扩展进行研究,依据相互作用积分法及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结合ANSYS软件,对含埋藏式初始裂纹的T型板试件模型在疲劳荷载的下的裂纹三维扩展进行模拟,获得T型板焊缝埋藏式裂纹的扩展规律,最后采用Forman公式评估埋藏式片状裂纹的剩余寿命。结果表明:埋藏式裂纹扩展主要表现为张开型扩展,初始椭圆球缺陷只影响裂纹扩展初期阶段的平面形状,当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后,其平面形状会趋近于圆形直至扩展至构件表面,同时裂纹扩展后波浪形空间形态也说明不能忽略Ⅱ和Ⅲ型裂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分析常规烟囱内筒的流动特征,包括流动角区的分布、流动压降的分布,以及横截面积和侧面积对流动阻力的影响。针对半圆形内筒压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弧弓形内筒,可有效结合圆形内筒和半圆形内筒的优点,具有结构紧凑、横截面积小且流动压降低的特点。研究表明,当内筒横截面积相同时,优弧弓形内筒的压降小于半圆形内筒,略大于圆形内筒的压降。为确保与圆形内筒具有相同压降,半圆形内筒应增大横截面积约5%,而优弧弓形内筒应增大横截面积约3%。该结果可为电厂烟囱内筒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蔺占芳  王柯 《绝缘材料》2021,54(3):54-59
综合考虑直流GIL内部的传热及电荷积聚过程,研究建立了直流GIL电-热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基于该模型,仿真计算了直流电应力和热应力耦合作用下,绝缘材料体积电导率对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将现有交流盆式绝缘子典型绝缘材料的体积电导率减小两个数量级,可以有效抑制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但若过度减小绝缘材料的体积电导率反而会加剧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荷积聚.  相似文献   
1000.
盆式绝缘子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设备研制的核心元件,直流电压下绝缘子长期承受单极性直流电场作用,其表面会积聚大量电荷,导致固-气界面处局部电场畸变,极易引发绝缘子沿面闪络,降低设备的绝缘水平.本研究借鉴直流绝缘子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合理控制绝缘子表面场强及提高绝缘材料的电阻率实现对表面电荷积聚的抑制,借助仿真手段指导结构优化设计,完成了绝缘子浇注并通过交直流应力下的介电试验及力学性能试验,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