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608篇 |
免费 | 4466篇 |
国内免费 | 158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677篇 |
综合类 | 4930篇 |
化学工业 | 3056篇 |
金属工艺 | 2475篇 |
机械仪表 | 12068篇 |
建筑科学 | 4772篇 |
矿业工程 | 2834篇 |
能源动力 | 2152篇 |
轻工业 | 1186篇 |
水利工程 | 1950篇 |
石油天然气 | 1960篇 |
武器工业 | 839篇 |
无线电 | 367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275篇 |
冶金工业 | 1608篇 |
原子能技术 | 1298篇 |
自动化技术 | 29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050篇 |
2023年 | 1763篇 |
2022年 | 2238篇 |
2021年 | 2373篇 |
2020年 | 2114篇 |
2019年 | 1565篇 |
2018年 | 952篇 |
2017年 | 1522篇 |
2016年 | 1619篇 |
2015年 | 1848篇 |
2014年 | 3194篇 |
2013年 | 2710篇 |
2012年 | 3152篇 |
2011年 | 2969篇 |
2010年 | 2779篇 |
2009年 | 2993篇 |
2008年 | 3162篇 |
2007年 | 2801篇 |
2006年 | 2452篇 |
2005年 | 2295篇 |
2004年 | 2299篇 |
2003年 | 2106篇 |
2002年 | 1746篇 |
2001年 | 1649篇 |
2000年 | 1575篇 |
1999年 | 1361篇 |
1998年 | 1273篇 |
1997年 | 1171篇 |
1996年 | 1158篇 |
1995年 | 998篇 |
1994年 | 918篇 |
1993年 | 818篇 |
1992年 | 777篇 |
1991年 | 694篇 |
1990年 | 661篇 |
1989年 | 590篇 |
1988年 | 125篇 |
1987年 | 67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7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分析活塞配缸间隙对活塞2阶运动的影响,优化活塞动力学特性,对于发动机减振降噪具有重要意义。以非道路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活塞动力学计算模型及整机多体动力学计算模型,进行了配缸间隙对活塞动力学与发动机机体振动噪声影响的仿真分析;对机体和曲轴进行模态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整机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配缸间隙增大后,摩擦平均有效压力依次减小;活塞敲击力先小幅减少,然后急剧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在主推力侧,不同配缸间隙计算方案均在2阶谐次下出现最大振动峰值;在次推力侧,振动在800~3 000 Hz频段内差异比较明显,在2 000~3 000 Hz频段内差异尤为显著。机体噪声的1/3倍频程分析显示不同配缸间隙计算方案在中心频率500Hz时出现最大声功率级。 相似文献
995.
997.
为了探究制动器摩擦颤振内在非线性特性,设计平路D档起步和坡道空挡下坡两种试验工况,采集制动器振动信号并进行时域、时频域和相图分析。分析表明:平路D档起步工况下的摩擦颤振具有明显的短时、宽频带和冲击特征,振幅随制动压力变大而增大,持续时间随压降率减小而增长;坡道空挡下坡工况下既会发生短时、宽频带和冲击颤振,也会发生长时、多频率和周期型颤振。在不同的相对运动速度下,会因摩擦-速度非线性发生单周期、倍周期、多耦合周期乃至混沌振动。摩擦颤振存在3种不同的基础频率及其非线性耦合关系,表明颤振机理既有黏滑振动效应,也可能有底盘角系统的模态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998.
对新开发的振动颗粒康复仪的振动噪声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原样机的声强测试分析,确认实施按摩作业的薄壁圆柱桶与颗粒层为主要噪声源;其次,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圆柱桶进行了模态分析与振动响应分析,得到了圆柱桶场点处声压级频率响应曲线,构建了对圆柱桶噪声分析的数值仿真模型;最后,进行了试验验证。对现有不锈钢材质圆柱桶的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隔振处理分析,变桶底连接为法兰连接,并在法兰与振动平台间增加隔振层。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样机相比,场点处声压级降低了约16.7dB。若当筒体材料选用阻尼大、比重小、壁厚大的有机玻璃材料时,基频的提高使结构的固有频率更远离激振频率,仿真发现与原样机相比,场点处声压级有望降低约28.2dB。搭建了改为有机玻璃桶且增加隔振层的试验样机,噪声试验表明:与原样机相比,空桶工作时,噪声降低了约15.2dB(A);加入按摩颗粒后,噪声降低约3.5dB(A)。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自行搭建的管道内壁残余应力测试平台,通过切割法测得核电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管板接头传热管内壁的焊接残余应力,结合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传热管内壁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测得传热管/管板接头中传热管内壁近焊缝处的轴向和周向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随着距焊缝中心线距离的增加,残余拉应力减小并变为压应力,在距离焊缝中心线12mm处,残余压应力最大,在距离焊缝中心线21mm处残余应力减小至焊前初始应力;传热管内壁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核电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管板接头传热管内壁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为获取光学平台多自由度微振动信息,设计了一种基于平面镜双频激光干涉的三自由度动态微振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采用三个测量轴获得测量反射镜的三点位移信息,计算出测量镜平动、扭转角、俯仰角信息,实时检测三自由度的微振动情况,从而为光学系统的微振动补偿控制提供基础。对微振动测量系统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建立了不确定度模型,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精度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系统在校准和计量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实验过程中,采用高精度地震计对待测平台进行同步测量,与系统平动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系统的测量准确性。该系统的平动分辨率可达到5nm,扭转角分辨率为5.05μrad,俯仰角分辨率为4.69μrad,具有多自由度、非接触、高分辨、可溯源的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