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1篇
  免费   1169篇
  国内免费   1582篇
电工技术   291篇
综合类   1151篇
化学工业   1614篇
金属工艺   4685篇
机械仪表   723篇
建筑科学   694篇
矿业工程   207篇
能源动力   123篇
轻工业   2453篇
水利工程   243篇
石油天然气   259篇
武器工业   110篇
无线电   19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86篇
冶金工业   1862篇
原子能技术   149篇
自动化技术   850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267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580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413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1089篇
  2010年   933篇
  2009年   1007篇
  2008年   1354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926篇
  2005年   1026篇
  2004年   849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86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传代比例对MDCK细胞培养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含10%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MDCK细胞,按不同传代比例(1∶4、1∶5、1∶6、1∶7、1∶8)连续传5代,观察细胞形态、长势、致密程度,绘制生长曲线,并通过生长动力学方法评价不同传代比例对MDCK细胞培养效果的影响。同时按最佳传代比例于细胞工厂(1层、10层)中进行扩大培养。结果不同传代比例的MDCK细胞均可在48 h增殖至致密单层,细胞生长曲线均趋于"S"型,细胞最大增殖密度均达11×104个/cm2以上。传代比例为1∶8的MDCK细胞平均最大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1∶4、1∶5、1∶6的比例(P <0.05),倍增时间显著短于1∶4、1∶5、1∶6、1∶7的比例(P <0.05)。按1∶8的比例在1层和10层细胞工厂中连续传代培养的MDCK细胞生长良好,且稳定。结论按1∶8比例传代的MDCK细胞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2.
裂缝病害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复杂服役环境下,既有裂缝视觉检测方法难以保证算法的鲁棒性和高效性。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渗流和区域生长联合分析的裂缝病害检测模型。首先,为了抑制不均匀光照和背景杂波的干扰,文章选用红外热图像作为裂缝病害感知源。针对红外裂缝图像数据,提出大津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相结合的裂缝区域种子点提取方法,提高裂缝病害检测效率。基于选取的种子点区域,展开裂缝病害渗流与区域生长联合分析,在保证裂缝检测精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裂缝病害检测速度。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现场混凝土结构进行裂缝图像采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既有裂缝视觉检测方法,文章算法在裂缝病害检测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报道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001)GaAs衬底上生长的单层及多层InAs量子点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结果,并对量子点的结构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多层量子点呈现明显的垂直成串排列趋势;随着InAs量子点层数的增加,量子点的密度下降,其尺寸随层数的增加趋向均匀.在试验条件下,5层量子点材料的InAs量子点厚度和GaAs隔离层的厚度的选择都比较合理,其生长过程中的应变场更有利于自组织量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拉伸实验研究稀土Ce对含Pb杂铜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Ce与Pb形成球状CePb3颗粒,粒径约3.6μm,均匀分布在铜基体中。CePb3与铜基体的错配度较低(约4.62%),可以作为有效成核质点,有利于晶粒细化。Pb存在于晶界会恶化铜的力学性能,Cu-0.1Pb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比纯铜降低43.1%和56.7%。Ce加入能净化铜的晶界,形成CePb3第二相颗粒,细化晶粒尺寸,提高铜的力学性能。与Cu-0.1Pb相比,Cu-0.1Pb-0.3Ce的抗拉强度(179MPa)和伸长率(38.5%)分别提高117.6%和151.6%。  相似文献   
25.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厚度为105 mm 5083铝合金热轧板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解释厚板力学性能不均匀性中存在的三大特征问题。结果表明:轧板厚度方向力学性能具有不均匀性,从表面到中心强度呈倒"N"形变化,伸长率呈半"U"形变化。在靠近表面的一个特殊层(第2层)上发现若干个由长纤维状晶粒(LFG)和短纤维状晶粒带(SFGB)构成的相似结构单元,这种长纤维状晶粒和短纤维状晶粒带的交替层状分布有利于通过分散集中在两者之间晶界线(BL)上的塑性变形来提高塑性。但是,在热轧过程中两种不同变形能力的晶粒会引起附加应力的交替分布,致使强度降低。越靠近轧板中心,越容易发生回复而非再结晶,这可能是近中心区域(第4层和第5层)强度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差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利用限制模压变形(CGP)法对AA6063铝合金进行塑性变形,改善其表面性能。结果发现,在第一道次后,合金的硬度值显著提高,硬度均匀性显著降低。而经后续的道次后,加工材料的硬度行为得到改善。此外,道次数增加后,在CGP第一道次中形成的细长晶粒逐渐转变为等轴晶粒。通过CGP工艺,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提高,这是因为钝化膜的快速形成以及第二相和析出物形貌的变化阻碍它们的电化学反应,减少潜在的局部腐蚀位点。  相似文献   
27.
通过温度与水分活度(aw)和温度与pH对微生物生长速率联合作用的预测模型分析栅栏效应,由于食品中联合栅栏作用下,存在着微生物生长/非生长界面,探讨通过微生物生长动力模型来限定微生物生长/非生长界面的可能性。由于联合栅栏效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作用是不同的,有时是叠加的,有时是协同的。分析食品中栅栏作用就需要量化栅栏技术,量化栅栏技术可能为开发一种最低限度影响产品质量的新一代食品保藏技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为改善三维晶粒组织可视化模型的统计性,采用Monte Carlo Potts方法建立了材料多晶体组织的一种大尺度三维数字化模型,并实现了其定量表征和三维可视化.逾万晶粒的统计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晶粒面数为13.8±0.1,晶粒尺寸分布和晶粒面数分布均可用Log-normal函数近似拟合,与实际材料晶粒组织情况相近.  相似文献   
29.
采用纳米W-Cu合金粉进行热压烧结,研究热压压力、热压气氛、钨粉粒度对热压烧结收缩动力学曲线的影响,观察和测定合金中钨晶粒的长大,测定部分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纳米W-Cu合金粉在H_2中热压烧结的方法可以在较高压力、很低的烧结温度下制成钨晶粒的超细晶粒W-Cu合金,其相对密度可达98.8%,高温500℃的力学性能远远超过常规W-Cu合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