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3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篇 |
综合类 | 88篇 |
化学工业 | 41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47篇 |
建筑科学 | 208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398篇 |
水利工程 | 7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无线电 | 17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篇 |
冶金工业 | 31篇 |
原子能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2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42.
目的以气味活度值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树莓中典型性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不同树莓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味阈值评价16个不同品种树莓的气味活度值,并采用气味轮图法确定树莓的香气类型,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树莓中不同香气成分对整体香气的贡献。结果 Macblack和Bristol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香叶醇,总气味活度值均低于10,以玫瑰香、花香和香脂香为代表香型;其余14种树莓中Reveille总气味活度值最高,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芳樟醇、1-壬醛为关键性风味化合物,香气类型以紫罗兰香为主,以柑橘香和玫瑰花香为辅;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贡献率为53.98%,主成分2贡献率为46.01%,Bristol和Macblack与主成分2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14个品种与主成分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芳樟醇、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1-壬醛对树莓香气的贡献最大,是树莓的典型性挥发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43.
以红树莓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并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优化AB-8型大孔树脂纯化花色苷的工艺,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红树莓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提取剂浓度90%、pH4.0、温度 30℃、时间 150 min、料液比 1∶10(g/mL),花色苷提取率高达 1.15 mg/g。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 pH2.0、静态吸附时间150 min、乙醇洗脱剂浓度90%、洗脱剂pH2.0、解吸时间30 min,纯化后花色苷纯度显著提高到纯化前的1.68倍;纯化后的花色苷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而对啤酒酵母(Saccharomycete cerevisiae)及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则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4.
45.
46.
47.
以红树莓冻果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阶段红树莓果酒的功效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陈酿结束后为(18.00±0.07)%;活性成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总酚、花色苷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3.32±2.26)mg/L和(173.64±5.72)mg/L,黄酮在发酵第9天达到最大值为(67.03±0.30)mg/L,原花青素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6.38±0.04)mg/L;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90.18±0.77)%,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87.93±2.10)%;果酒发酵期间,有机酸除L-苹果酸升高、柠檬酸降低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琥珀酸、乳酸变化最明显;陈酿期间,L-苹果酸呈缓慢升高趋势,琥珀酸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柠檬酸、乳酸、草酸、酒石酸和莽草酸呈降低趋势;红树莓果汁、红树莓果酒发酵和陈酿... 相似文献
49.
以红树莓为主要原料,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海藻酸钙凝胶硬化红树莓果粒工艺模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1.24%、抽空时间Ⅰ 41 min、氯化钙0.32%、抽空时间Ⅱ 31 min,此条件下红树莓果粒硬度为451.18 g,感官分数为90.23分。红树莓、蓝莓和草莓罐头品质比较分析表明:各罐头VC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草莓、红树莓、蓝莓罐头,差异显著(p<0.05);红树莓和蓝莓罐头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草莓罐头(p<0.05);红树莓罐头VC和总酚保留率高于其它罐头;红树莓罐头还原糖、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罐头(p<0.05)。经硬化的红树莓罐头更有效地保留了其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