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58篇 |
免费 | 978篇 |
国内免费 | 30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22篇 |
综合类 | 815篇 |
化学工业 | 5387篇 |
金属工艺 | 827篇 |
机械仪表 | 7528篇 |
建筑科学 | 1235篇 |
矿业工程 | 930篇 |
能源动力 | 644篇 |
轻工业 | 663篇 |
水利工程 | 614篇 |
石油天然气 | 2722篇 |
武器工业 | 144篇 |
无线电 | 6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48篇 |
冶金工业 | 1031篇 |
原子能技术 | 181篇 |
自动化技术 | 6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1篇 |
2023年 | 604篇 |
2022年 | 659篇 |
2021年 | 882篇 |
2020年 | 664篇 |
2019年 | 548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420篇 |
2016年 | 501篇 |
2015年 | 672篇 |
2014年 | 1633篇 |
2013年 | 1264篇 |
2012年 | 1343篇 |
2011年 | 1357篇 |
2010年 | 1115篇 |
2009年 | 1214篇 |
2008年 | 1246篇 |
2007年 | 1078篇 |
2006年 | 1122篇 |
2005年 | 1112篇 |
2004年 | 1128篇 |
2003年 | 1114篇 |
2002年 | 917篇 |
2001年 | 844篇 |
2000年 | 748篇 |
1999年 | 645篇 |
1998年 | 566篇 |
1997年 | 551篇 |
1996年 | 466篇 |
1995年 | 450篇 |
1994年 | 403篇 |
1993年 | 365篇 |
1992年 | 389篇 |
1991年 | 312篇 |
1990年 | 294篇 |
1989年 | 28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针对球磨机端盖磨损快,使用寿命短,异常进矿导致的设备故障分析产生原因,采取了在进、出料口加装机械密封的改进方案。彻底解决了故障,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4.
995.
针对耐高温动态热密封组件中的常用元件弹性支架编织弹簧,研究了其压缩率、装配方式、热暴露温度等参数对其弹性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编织弹簧高温弹性失效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氧化是编织弹簧高温回弹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温度低于800℃、压缩率小于50%的服役条件下,编织弹簧的回弹率不小于95%,在航天热密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随着高速与重载铁路的发展,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问题变得更加显著,不仅影响乘车舒适度,增加维护成本,还会直接危害行车安全,目前尚无根本的解决办法。对国内外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形成机理、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车轮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形式有很多,根据疲劳裂纹在踏面下方萌生位置的不同,将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分为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次表面滚动接触疲劳和较深层次滚动接触疲劳。随着冶金和车轮制造技术的提高,由低周疲劳或棘轮效应造成的表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成为主要的疲劳损伤类型。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研、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主要从车轮材料、车轮既有损伤、线路条件、列车运行参数、轮轨间第三介质等方面对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减缓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具体措施。此外,探讨了车轮踏面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7.
喷丸对25CrNi2MoV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25CrNi2MoV钢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方法对25CrNi2MoV钢进行表面喷丸处理,并采用3D形貌仪、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X射线应力分析仪与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等仪器,对试样表面形貌、表面显微组织、显微硬度、表面残余压应力与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与未处理试样相比,经喷丸处理后,试样表面形貌由磨削加工槽型向酒窝状的弹坑转变,表面粗糙度增大,表面显微硬度由503HV0.2增大到577HV0.2,增加了14.7%,表面残余压应力由-90.0 MPa增大到-758.0 MPa。当喷丸强度为0.445 mmA时,试样具有最好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其额定寿命(L10)、中值寿命(L50)、特征寿命(L63.2)分别为4.973×10^6次、6.578×10^6次和6.945×10^6次,分别是未处理试样对应寿命的11.1倍、7.3倍和7.0倍,试样滚动接触疲劳失效形式主要为疲劳剥落。当喷丸强度为0.596 mmA时,试样表面出现微裂纹,导致滚动接触疲劳寿命降低,此时试样疲劳失效形式主要为点蚀与疲劳剥落。未处理试样疲劳失效形式主要为分层。结论喷丸处理能细化试样表层晶粒组织,增大试样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与表面残余压应力。合适强度的喷丸处理可以抑制试样表面与次表面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显著提高滚动接触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998.
根据釜用完全剖分式机械密封的市场需求,对目前产品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