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81篇
化学工业   99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95篇
建筑科学   456篇
矿业工程   218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121篇
水利工程   255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阿姆河流域耕地变化及水土匹配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亚阿姆河流域4个分区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和水资源等数据,运用耕地变化速率、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法以及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对阿姆河流域耕地变化和水土匹配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5年阿姆河流域耕地以146.74 km2/a的速度在扩张,且各时期、各分区扩张的速度不同;在不考虑咸海来水不断减少、生态持续恶化的前提下,绿洲区匹配状况属比较公平和相对合理状况;阿姆河流域水土资源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全流域生态用水被农业用水严重挤占,阿姆河流域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成为影响咸海水量及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用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演绎推理法和文献研究法,探索耕地细碎化的概念、过程、机制和效应,并构建耕地细碎化研究框架,为耕地细碎化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①耕地细碎化是耕地在自然-人为双重因素驱动下,耕地地块在形态上不断分割、变小,耕地产权在主体上不断细分、多元的过程,并分别表现为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耕地景观细碎化和耕地权属细碎化; ②耕地细碎化研究应遵循“诊断-机制-效应-治理”的理论框架,耕地细碎化诊断需从形态和权属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机制可从自然切割力、利用切割力、设施切割力和管理切割力4个方面揭示不同因素的作用机制,效应需揭示不同尺度下耕地细碎化形态和产权的趋势性转折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治理研究应按照“问题识别治理潜力治理路径保障措施”的逻辑顺序构建。  相似文献   
14.
《大氮肥》2007,30(6):414
钾肥需求增长是业内一直关注的热点。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发展中国家收入增加、生物燃料开发增加粮食需求改变饮食结构、作物利用多样化是钾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耕地又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虽然伊朗耕地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却处于落后状态,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耕地资源在利用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已成为影响该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伊朗耕地的利用结构和生产水平,论述了伊朗耕地的利用特征,提出了一些耕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今后伊朗农业的发展和耕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农业对水土热"三要素"的利用已严重过度即"过劳",只有让公众和决策层了解长期过劳必将危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才能促使农业政策和法规作相应调整,以避免农业的病入膏肓直至"过劳死",以达到中国农业经济及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建强 《治淮》2013,(4):14-15
一、龙飞山小流域基本情况 龙飞山小流域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平桥镇银钱村,地处信阳市城区的东北部,距离市区仅有8km,南北长4.3km,东西宽3.7km,总面积8.94km2。地面坡度组成:小于5°的占25%,5°~10°的占49%,10°~25°的占20%,大于25。的占6%,沟壑密度0.64km/km2。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和水稻土,岗岭为黄棕壤,质地较粘。植被主要为栎类、松类、山合欢、刺槐、黄荆条、野山楂、山茅草等。2004年流域内有人口3062,人口密度342人/km2,耕地245hm2,人均耕地0.08hm2。  相似文献   
18.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非农业建设等原因,占用耕地现象特别严重,致使耕地日益减少。本文利用了山东省的相关资料,研究其耕地变化原因,为山东省耕地资源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涝区面积达288.2万hm2,占区域面积的28.3%。同时,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影响,该区域又是旱灾易发地区,为了综合治理松嫩平原易旱易涝耕地,提高区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1999年起,在青冈县芦河涝区开展了易旱易涝耕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后明  顾梅 《治淮》2012,(1):17-18
蚌埠地处淮河中游下段,地跨淮河两岸,辖怀远、固镇、五河3县及淮上、禹会、蚌山、龙子湖4区,总面积5952km2,人口约350万.全市除淮河南岸有少量的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9%)外,其余85%的土地是平原洼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这部分耕地土壤肥沃,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极易遭受旱涝灾害特别是涝灾的地区.淮河流域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区.夏季,南北冷暖气流频繁交汇于此便产生高频的降雨,引起淮河流域干、支流水位持续快速上涨,造成洪涝灾害;若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久地维持在江淮上空,又会产生高温闷热天气,引发干旱.近几年夏季,蚌埠市常发生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洪涝交加的自然灾害,引起气象、水文和防汛部门的关注,本文试图从蚌埠地区旱涝急转的演变过程来探讨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今后的防汛抗旱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