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7篇
  免费   1785篇
  国内免费   1619篇
电工技术   64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790篇
化学工业   9837篇
金属工艺   2323篇
机械仪表   1544篇
建筑科学   476篇
矿业工程   704篇
能源动力   302篇
轻工业   2836篇
水利工程   216篇
石油天然气   1224篇
武器工业   121篇
无线电   14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35篇
冶金工业   1355篇
原子能技术   836篇
自动化技术   710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384篇
  2023年   844篇
  2022年   1223篇
  2021年   1177篇
  2020年   984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616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852篇
  2014年   1546篇
  2013年   1185篇
  2012年   1420篇
  2011年   1454篇
  2010年   1287篇
  2009年   1366篇
  2008年   1388篇
  2007年   1175篇
  2006年   1005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948篇
  2003年   797篇
  2002年   697篇
  2001年   634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495篇
  1998年   496篇
  1997年   468篇
  1996年   490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353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316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6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烧碱工业大多采用隔膜法和水银法制碱,但是这两种方法耗时、耗能且收率较低,目前已逐渐被离子膜法取代,对原有装置的设备布置和管道布置因此需要进行全新的设计。此外,还需要根据烧碱工业的规范要求及实际场地状况对装置相对位置及安全距离进行合理安排。设计中还要将所用的化学制剂的所有性质考虑在内,进行较为完善的综合性设计,以保证离子膜法烧碱装置能够安全稳定、长期有效地运转。  相似文献   
992.
制备了环保型绿色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甲基-3-丁基咪唑盐([BMIM]BF4),主要探讨“绿色合成”方法及其对模型油萃取脱硫的作用效果。在无溶剂条件下将N-甲基咪唑与1-氯代正丁烷通过高产率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产物[BMIM]Cl,再使其与NaBF4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目标物质,经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等测试方法验证可知,产物的分子结构为[BMIM]BF4;考察了萃取时间、温度、含硫化合物种类(苯并噻吩BT或二苯并噻吩DBT)及剂油体积比对脱硫率的影响,在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30 min、剂油体积比1:2的条件下,含DBT模型油的单级萃取脱硫率为54.4% 。对含DBT模型油进行了三级萃取及离子液体回收再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萃取脱硫率达到90%,离子液体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93.
<正>2014年11月,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发、在山东德阳化工有限公司工业化的复合离子液体C4烷基化技术(CILA)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特等奖。该技术针对浓硫酸法和氢氟酸法C4烷基化存在的安全环保及设备腐蚀问题,创新性地开发出复合离子液体C4烷基化新工艺,建成了世界首套100kt/a复合离子液体C4烷基化工业装置。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先进,过程清洁,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CILA  相似文献   
994.
《精细石油化工》2015,(5):61-64
采用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作萃取剂,H2O2作氧化剂通过直接萃取和萃取氧化两种方法对正庚烷、甲苯和噻吩组成的模拟油进行脱硫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了萃取-氧化耦合深度脱硫的最佳实验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氧化时间6h,双氧水用量1.0mL,离子液体与模拟油摩尔比为1∶1。该条件下模拟油的脱硫率为70.39%,比直接萃取脱硫高36%。  相似文献   
995.
天然气净化厂MDEA脱硫溶液发泡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装置平稳运行。盐杂质是引起MDEA溶液发泡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对盐杂质进行全分析。本文建立了一种MDEA脱硫溶液中盐类杂质的分析方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非金属阳离子分别采用不同色谱条件的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金属阳离子则通过采用N2O-C2H2火焰吸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脱硫溶液中盐杂质的全面分析,可为准确分析MDEA脱硫溶液发泡影响因素以及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应用超声波技术在温和条件下制几种硅胶固载化的咪唑类离子液体(1-丙基(三甲氧基硅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材料。应用29Si NMR、元素分析、低温N2吸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TG)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PO)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性能。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基团是以共价键固载到了二氧化硅上,固载化前后载体孔结构变化不大。几种材料在碳酸丙烯酯合成反应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PO转化率均大于96%,PC选择性都在98%以上,并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997.
川中北部磨溪—高石梯地区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但该区地层水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基于油气运移聚集理论,在分析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化学参数、氢氧同位素等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地层水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结果表明:龙王庙组、长兴组、雷一1亚段和须家河组的地层水均以CaCl2型为主,嘉二段以CaCl2,M...  相似文献   
998.
传统的稠油资源有效开发技术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环保与经济性的挑战。离子液体作为稠油常温有效开采的绿色溶剂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阐述了离子液体的概念和物理化学性质,简要回顾了离子液体的发展历程。从离子液体作为稠油降黏剂、分散剂、原位改质降黏驱替实验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认识。考虑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油田实际,离子液体应以现有热采技术无法经济有效开采的资源及注蒸汽开发后需提高采收率的稠油油藏为应用目标,作为超前储备技术加快研发,尽快从室内推向现场。参36  相似文献   
999.
胜利油田孤东和孤岛油区污水水质明显影响了配注聚合物体系的黏度,亟需研究不同水质因素对黏度的影响并寻求有效的水质处理剂。通过室内黏度和老化稳定性测试,研究了注入水中Fe~(2+)/Fe~(3+)、S~(2-)和氧含量等水质内部因素对聚合物体系黏度的影响,确定了保证聚合物溶液具有较高黏度的含量上限,并结合相应的要求优选了适合的除氧剂和除铁剂,在现场条件下验证其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Fe~(2+)/Fe~(3+)、S~(2-)和氧含量对聚合物体系黏度有显著的影响,要使现场配注的聚合物溶液具有较高的黏度,Fe~(2+)和Fe~(3+)含量最高应分别不超过0.5 mg/L和2mg/L,S~(2-)含量应控制在1 mg/L以内,溶解氧含量应控制在0.3 mg/L以下。Fe~(2+)/Fe~(3+)和S~(2-)的作用时间对聚合物溶液黏度没有明显的影响。硫脲和大港亚铁离子处理剂PP-I分别是与聚合物体系配伍性良好且应用效果最好的除氧剂和除铁剂,现场适应性较好。通过加入化学除氧剂和除铁剂能有效控制现场注入水中的氧含量和Fe~(2+)/Fe~(3+)含量在较低水平,使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具有较高的黏度,适于在油田聚合物驱和化学驱使用现场污水配液时使用。图3表6参17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了煤焦油和减压渣油中正庚烷沥青质的结构和分子组成的差异。在大气压光致电离源(APPI)和电喷雾电离源(ESI)下,质谱测得的煤焦油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均小于减压渣油沥青质,但其中含氧类化合物或其他含氧多杂原子相对丰度高于减压渣油沥青质。各类化合物中,煤焦油沥青质均含有更小等效双键数(DBE)的化合物;在相同DBE下,减压渣油沥青质的碳数分布范围更大,意味着减压渣油沥青质的烷基侧链分布范围宽。计算了煤焦油沥青质和减压渣油沥青质结构单元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30.54H26.57S0.04N0.54O 2.80和 C42.41H41.54S0.85N0.63O0.48。煤焦油沥青质结构单元的芳香度较高,而芳环数和芳环缩合度均小于减压渣油沥青质。煤焦油沥青质中的低缩合度化合物能够对沥青质聚集体中芳环的堆积作用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