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身体写作”作为女性对抗强大的男性主流话语的武器,实现了女性自我的颠覆,但随着消费时代的兴起,商业浪潮却将女性身体写作置于尴尬的境地。“身体写作”由刚开始的内在心灵的描述转变为赤裸裸的下半身描写尤其是性经历的描写,“身体写作”本是女性主义的反男权利器,如今却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帜成为迎合身体消费背景下大众的低俗趣味,这不能不看作身体写作在中国的误读。  相似文献   
42.
"身体写作"作为女性对抗强大的男性主流话语的武器,实现了女性自我的颠覆,但随着消费时代的兴起,商业浪潮却将女性身体写作置于尴尬的境地。"身体写作"由刚开始的内在心灵的描述转变为赤裸裸的下半身描写尤其是性经历的描写,"身体写作"本是女性主义的反男权利器,如今却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帜成为迎合身体消费背景下大众的低俗趣味,这不能不看作身体写作在中国的误读。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世界著名的兵家策略典籍《孙子兵法》,自向西方传播后,有不少翻译版本,却因西方学者对孙子哲学思想的误读,曾导致文化关键词的翻译不当。从《孙子兵法》中的关键词"天"入手,从语言文化方面探讨原因,分析了西方早期翻译家由于对孙子哲学思想的误读而导致了对"天"的误译。  相似文献   
44.
误读,是指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往往只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本文从一些社会文化现象来解读"误读"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5.
本文拟探讨翻译偏差的存在理据,并通过变量分析进一步解读其认知概念。认为翻译偏差在哲学、认知、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存在理据;翻译偏差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客观存在的,受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的必然偏差,同时它又是一个由于不同译者语言、文化等认知能力差异而在偏差范围内出现波动的动态值。翻译偏差涵盖了误读、误译、改译、正译等四个认知范畴,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6.
公众对淘宝商城的此次更名容易产生两个误读。第一个误读在于,淘宝网和天猫日后能分别走上完全独立发展的道路,淘宝集市的小商家们得以重见曙光;第二个误读在于,淘宝此举是为了随之推进B2C商城的上市——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而言,这块更大的蛋糕显然还没到吃的时候。  相似文献   
47.
《Planning》2015,(5)
图像在被创作者创造之后,将是一种沉默的存在,虽然是人造物,但如同自然里的某个物件一般天然。图像能够超越自然事物的生与死,它在被创造的那一刻,便拥有神秘而长远的生命。创作者的性格、时代理念的差异,让图像更加具备模糊性和误读性,使观者产生种种错觉或臆断。而这种由图像引发的错觉正如贡布里希所说,是一种"无害的谬误"。  相似文献   
48.
在《女勇士》和《中国佬》的中国形象塑造上,汤亭亭无疑是既成功又失败的。成功的是汤亭亭有意误读中国文化和历史满足了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赢得了作品的成功;失败的是汤亭亭塑造的中国形象并不是中国的原本面目。她对中国的认识本就不可靠,她笔下的魑魅魍魉的中国、红色的中国、儒教的中国以及其用文化符号拼贴出的中国更是不可信。汤亭亭对中国的有意或者无意的误读,总的来说对提升中国形象并无益处,反而塑造出为西方人所钟情的神秘的东方色彩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49.
在相当长的时间,由于信息渠道和专业知识的局限,"新加坡经验"往往被误读——威权体制、高薪养廉、严刑峻法、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模式等,不仅令普通民众,甚至也让专家学者深感困惑:这是真实的新加坡吗?本文对新加坡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50.
"误读"是从文学到建筑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指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并非作者的创作初衷这一现象。从文学评论引出"误读"这一概念,从接受美学和信息论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误读现象,认为误读的产生在于两点:建筑语言的多义性与主体认知结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