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61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130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3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李飞  张晓奇  董汇标  沈静云 《混凝土》2015,(2):56-58,62
研究利用废砖再生粗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粗骨料,对比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显微硬度、硬化混凝土气孔分析探讨其对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随着废砖粗骨料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但对劈裂抗拉强度影响不大;水胶比是影响其界面处显微硬度和抗盐冻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
采用微磁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粒径分布对垂直磁记录介质中过渡区噪声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颗粒间相互相互耦合作用可以增加介质的矫顽力和剩磁矩形比,使过渡区宽度有稍许减小,同时也使垂直于记录轨道方向的关联长度有一定增加.结果还表明,粒径为Voronoi分布的介质的过渡区噪声高于粒径为一致分布的介质,且随着颗粒间相互交换耦合作用增加和记录密度的提高,噪声的差值也会变大.因此,可以通过采用粒径具有一定分布的介质来减弱颗粒间相互交换耦合作用和记录密度对介质过渡区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探究粉煤灰对玻化炉渣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微观手段对玻化炉渣混凝土界面展开研究,分析粉煤灰对玻化炉渣骨料-水泥石的界面过渡区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玻化炉渣混凝土中粉煤灰最佳掺量为10~20 kg/m3.掺入粉煤灰能有效改善玻化炉渣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降...  相似文献   
44.
张晋  贺曦文  郑怡  张耀庭 《硅酸盐通报》2023,(10):3489-3498
高强度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HS-ECC)中的精细硅砂骨料粒径通常小于0.30 mm,价格昂贵且不利于减少HS-ECC收缩,同时精细硅砂的开采和加工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粒径在0.30~<4.75 mm的地聚物骨料(GPA)作为精细硅砂的替代骨料制备HS-ECC,GPA的粒径被划分为三组,分别为0.30~<1.18 mm、1.18~<2.36 mm、2.36~<4.75 mm,以研究各粒径区间对HS-ECC抗压强度、拉伸应变能力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GPA粒径与石英砂骨料相同时,HS-ECC延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对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影响较小,平均裂缝宽度和平均裂缝间距均明显减小,GPA-水泥基质界面过渡区宽度大于石英砂-水泥基质界面过渡区宽度;GPA粒径不同时,HS-ECC的延性、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随GPA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平均裂缝宽度和平均裂缝间距均随GPA粒径的增大而增大,GPA-水泥基质界面过渡区宽度随GPA粒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5.
通过高温浓碱溶液浸泡试验以及截面形貌观察,测试了690镍基合金机械拉拔式堵头(封装堵头试样)的应力腐蚀开裂(SCC)敏感性。结果表明:堵头胀接过渡区出现明显的沿晶应力腐蚀裂纹,其SCC敏感性明显高于堵头其他区域,这是由于胀接过渡区域局部塑性变形不连续而出现较高的局部残余应力,在高温浓碱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显著的SCC。多个封装试样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评价堵头试样的SCC敏感性。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离子侵蚀对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过渡区的影响,借助SEM和EDS,以Ca元素和Si元素为特征元素进行面扫描,实现了对骨料和砂浆基体的区分,发现了经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浸泡60 d后的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趋于疏松;以S元素和Cl元素为示踪元素,观察到其在界面区的富集,证明了界面过渡区是离子侵蚀的主要通道;浸泡60 d后界面区显微硬度分别下降约70%和20%,界面过渡区宽度分别增加约50%和20%.研究实现了对离子侵蚀后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位置和范围的界定,且表现出与显微硬度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7.
过渡区和图象分割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章毓晋 《电子学报》1996,24(1):12-17
过渡区是实际图象中介于目标和背景之间的特殊区域,本文介绍过渡区的特点和确定过渡区的方法。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自动基于过渡区的新分割算法,并把该算法与常见的阈值选取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运算简单并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8.
段亚洲  余德平  邱吉尔  郭达  姚进 《表面技术》2019,48(11):131-139
目的减小钢轨钢表面因离散硬化产生的硬化区与基材边界处的硬度突变,从而消除磨损过程中硬化区与基材边界处因材质不连续而产生的早期碎裂现象,进一步提高钢轨钢的耐磨性和寿命。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流等离子体束离散硬化的表面织构化热处理方法。与之前的离散圆点状硬化不同,通过调节等离子体束在试样表面的运动速度,改变试样表面的加热时间,在硬化区与基材之间人为地附加了一个过渡区。为了揭示织构化热处理对钢轨钢滚滑性能的影响,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磨损试验。磨损后的试样经切割、打磨、抛光和腐蚀,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以分析试样的磨损过程和织构化热处理提高试样耐磨性的机理。结果由于附加过渡区的存在,相变区的一边被拉长,形状变为泪滴状。硬化区到基材的硬度变化率由3500 HV/mm降低至200 HV/mm,在圆点状硬化中可观察到的硬度突变消失。同时,在磨损实验中,泪滴状硬化试样的磨损量较圆点状硬化试样降低了27%,边界碎裂消失。结论具有附加过渡区的试样比圆点状硬化的试样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塑性变形能力,该方法对提高钢轨钢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骨料种类对混凝土孔结构及微观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apidAir和MAP-BEI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分别以玄武岩、砂岩和灰岩为人工骨料的大坝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及界面特征.结果表明:配合比一定时,灰岩混凝土气泡数量最多,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最小;砂岩混凝土气泡数量最少,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最大,工程中应予以足够重视.界面Ca(OH)2的富集程度受骨料化学属性及物理性能(如长期吸水率)影响.上述3种骨料-浆体界面Ca(OH)2的富集程度为砂岩玄武岩灰岩,界面过渡区厚度为砂岩灰岩玄武岩,砂岩界面性能最薄弱.  相似文献   
50.
界面过渡区(ITZ)网格划分是混凝土三维细观分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通常只考虑砂浆和骨料两相结构;少数研究用格构模型或背景网格法确定ITZ单元,所得的ITZ单元尺寸与实际不符。提出一种基于已有的砂浆和骨料两相网格生成约50μm厚的五面体ITZ单元的方法,使得建立的混凝土三相细观结构更接近实际。所得的三维细观结构为模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