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10篇 |
免费 | 2877篇 |
国内免费 | 192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69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2991篇 |
化学工业 | 6097篇 |
金属工艺 | 1889篇 |
机械仪表 | 3282篇 |
建筑科学 | 3688篇 |
矿业工程 | 3555篇 |
能源动力 | 766篇 |
轻工业 | 2614篇 |
水利工程 | 1320篇 |
石油天然气 | 3542篇 |
武器工业 | 674篇 |
无线电 | 240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27篇 |
冶金工业 | 1564篇 |
原子能技术 | 760篇 |
自动化技术 | 35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729篇 |
2023年 | 1177篇 |
2022年 | 1406篇 |
2021年 | 1681篇 |
2020年 | 1344篇 |
2019年 | 1057篇 |
2018年 | 603篇 |
2017年 | 873篇 |
2016年 | 976篇 |
2015年 | 1240篇 |
2014年 | 2360篇 |
2013年 | 1857篇 |
2012年 | 2169篇 |
2011年 | 2263篇 |
2010年 | 1866篇 |
2009年 | 2070篇 |
2008年 | 2374篇 |
2007年 | 1892篇 |
2006年 | 1854篇 |
2005年 | 1890篇 |
2004年 | 1717篇 |
2003年 | 1407篇 |
2002年 | 1161篇 |
2001年 | 1009篇 |
2000年 | 925篇 |
1999年 | 736篇 |
1998年 | 701篇 |
1997年 | 616篇 |
1996年 | 554篇 |
1995年 | 482篇 |
1994年 | 473篇 |
1993年 | 349篇 |
1992年 | 347篇 |
1991年 | 354篇 |
1990年 | 348篇 |
1989年 | 287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9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971.
972.
973.
在松软地层进行防渗工程施工时,存在钻孔易塌孔,灌浆难起压易导致垂向挤密抬动,灌浆易漏浆串浆导致耗浆量大,灌浆过程难控制等技术难题。传统的“袖阀管灌浆法”、“预埋花管法”、“孔口封闭灌浆法”等工法在深厚松软地层的施工中很难达到设计要求。为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研究提出一种“自下而上,浆体封闭,高压脉动灌浆”新工法,介绍其中的“浆体封闭技术”成果。针对施工工艺要求,研制出低强度快凝硬塑状封孔浆体,通过实验得到性能参数;基于浆体封闭力学机理,对封孔效果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封孔浆体材料具备足够的止浆、耗能作用;对灌浆所需的最低注浆压力进行了计算,为选择注浆设备提供依据;另外,对自下而上灌浆施工中,提管所需的拔管力进行了计算,为提高工效、避免灌浆管出现抱死事故,提出边灌边转工艺方法,可使灌浆管顺利提升,即使在深孔情况下也无需使用拔管机。通过在怀化托口水电站河湾地块深厚松软红层进行原型试验,验证研制的封孔浆体的应用效果,分别在浅孔全段注入、深孔(最大达 120 m )孔底以上 20 m 深注入封孔浆体材料,实施“自下而上,浆体封闭,高压脉动灌浆”。试验中 8 m 深松软层达到 1.5 MPa 以上的灌浆压力, 120 m 深可达到近 8 MPa 的灌浆压力(均为孔口压力),地层抬动仅为 12 mm ,灌后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表明在高压灌浆情况下,封孔浆体使用效果良好;建议在深孔注浆过程中,灌浆管边灌边转,无需使用拔管机,工艺更便捷、高效。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在松软地层实施高压灌浆,采用浆体封闭技术是可行的,研制的封孔浆体性能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974.
975.
体可视化是一门交互地视觉呈现三维数据场的技术,允许用户直观方便地理解数据中所包含的几何结构和特征信息,在医学影像、石油勘探、大气气象和科学计算模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三维数据场内部特征的复杂性,实现高表达力的体可视化需要同时考虑数据的特性和用户的因素.基于感知的体可视化技术在可视化流程中考虑人类感知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特点,使得可视化的结果符合人类感知特性和习惯,达到有效地揭示数据特征的目的.文中从用户驱动的体数据分析、符合感知的可视化设计和表意性体可视化3个方面对基于感知的体可视化的相关技术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出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6.
为了充分利用GPU的海量线程并行架构,提高等值面可视化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区间树硬件加速索引的Marching Cubes算法.该算法在预计算阶段利用GPU构造多区域的区间树作为体数据体素的值域索引;在实时运行阶段根据用户给定的阈值,通过该索引并行地搜索活跃体素,并生成活跃体素的多级索引,然后分配线程处理活跃体素,抽取并绘制等值面.将文中算法应用到不同体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其能够显著地提高现有Marching Cubes算法的效率;与现有的GPU基准算法相比,最高能达到4~10倍的加速比. 相似文献
977.
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不同密实度的理想散粒体数值模型,通过Voronoi-Delaunay网格剖分建立离散域,采用基于边界点的椭圆拟合算法模拟散粒体中的孔隙,并进一步分析了在双轴压缩条件下散粒体孔隙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同时结合数值试样中单孔隙的变化过程,分析了散粒体变形的微细观力学机理.研究表明,散粒体二维孔隙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在双轴压缩条件下,不同密实度散粒体的孔隙要素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总体说来,松散试样小孔隙比例增加,大孔隙比例减少,孔隙趋于均匀;而密实试样小孔隙比例减少,大孔隙比例增加.孔隙的排列方向与荷载主方向有关,初始密实度对其影响不大.双轴加载过程中长轴沿水平方向的细长孔隙首先崩溃,长轴沿轴向加载方向的孔隙存留下来并在散粒体变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最终沿加载方向产生一个稳定的颗粒结构.单孔隙的发展过程显示,大孔隙上承担着较强的力链,双轴压缩过程中随着变形的发展,松散试样中接触力链较强的单个大孔隙逐渐分裂成为多个小孔隙,颗粒接触力链分布趋于均匀;而在密实试样中,随着变形发展小孔隙逐渐融合形成大孔隙. 相似文献
978.
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地质断层三维可视化构模的原理、方法及实施过程.针对地质断层三维构模的特点与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边界表示、面向地质实体并兼顾拓扑关系的三维矢量数据模型,以有效地组织和描述包含断层的复杂地质体几何结构模型.提出了断层与地层的统一构模技术,给出了在其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如断层面的推演拟合、地层层面重构、断层与地层的交切处理与局部重构)的解决方案.基于断层的属性、断层数据所反映的断层面的特征和质量,应用3种方法来拟合断层面.在地层层面重构时,考虑到了断层面在地层面网格加密、插值时的约束和屏蔽作用,实现了具有多值面的逆断层网格生成技术.应用三角网切割算法TRICUT来实现断层与地层的交切处理.通过北京奥运公园场区基岩地质模型中的断层构模实例验证了这些技术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9.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