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19篇
  免费   6329篇
  国内免费   4906篇
电工技术   301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329篇
化学工业   26307篇
金属工艺   7708篇
机械仪表   2570篇
建筑科学   4115篇
矿业工程   1097篇
能源动力   2182篇
轻工业   6611篇
水利工程   543篇
石油天然气   4273篇
武器工业   609篇
无线电   74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992篇
冶金工业   3251篇
原子能技术   1564篇
自动化技术   6564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1210篇
  2022年   2683篇
  2021年   4164篇
  2020年   2468篇
  2019年   2093篇
  2018年   1830篇
  2017年   2341篇
  2016年   2883篇
  2015年   2914篇
  2014年   3953篇
  2013年   4474篇
  2012年   4864篇
  2011年   6049篇
  2010年   4390篇
  2009年   5116篇
  2008年   4356篇
  2007年   4877篇
  2006年   4560篇
  2005年   3732篇
  2004年   3085篇
  2003年   2934篇
  2002年   2465篇
  2001年   2047篇
  2000年   1809篇
  1999年   1523篇
  1998年   1144篇
  1997年   928篇
  1996年   840篇
  1995年   749篇
  1994年   668篇
  1993年   512篇
  1992年   458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338篇
  1989年   232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62篇
  1986年   185篇
  1985年   155篇
  1984年   153篇
  1983年   110篇
  1982年   111篇
  1981年   124篇
  1980年   116篇
  1979年   99篇
  1978年   87篇
  1977年   86篇
  1976年   99篇
  1975年   9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1,5-己二烯交联烯烃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剪切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1,5-己二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交联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烯烃类聚合物(简称交联聚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潜表征交联聚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用旋转黏度计和超声波仪研究了1,5-己二烯用量对交联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及交联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交联聚合物溶液抗剪切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聚合条件(单体80mL、助催化剂0.4mL、CS-1催化剂0.090g、1,5-己二烯0.40mL、0℃、24 b)下所合成的交联聚合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7×106,数均相对分子质量3.6×106。加入少量1,5-己二烯能提高交联聚合物的抗剪切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交联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交联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抗剪切稳定性越好。1,5-己二烯用量约为0.1 mL时(单体40 mL),交联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达到最大值(16.8 mPa·s)。  相似文献   
92.
氯甲烷在镁修饰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催化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镁修饰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氯甲烷可以被催化转化为烃类产品。分别采用了离子交换和浸渍的方法来修饰ZSM-5分子筛。离子交换的Mg-ZSM-5催化剂和浸渍的Mg/ZSM-5催化剂都可以提高反应产物中的低碳烯烃的选择性,降低烷烃的选择性,并且保持较高的反应活性,但高的浸渍量对反应活性有一定的影响。NH3-TPD的结果表明,浸渍镁的ZSM-5催化剂的强酸中心数目明显减少。镁的修饰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导致了产物中低碳烯烃的增加。浸渍Mg的ZSM-5催化剂是潜在氯甲烷转化生成低碳烯烃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3.
就软交换网络和WCDMAR4网络互通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借此提出了对互通节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4.
结合经过校正后的适合于本地无线环境的OKUMURA-HATA传播模型,建立起一种新的本地化基于1x EV—DO系统数据业务吞吐量分析的覆盖预测仿真模型,可应用于1xEV—DO系统的网络规划及系统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95.
对玉门减压深拔减五线生产微晶蜡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工业应用,生产结果表明:以减压深拔减五线为原料经酮苯脱蜡脱油、白土精制生产微晶蜡,操作过程平稳,酮苯脱蜡脱油过程过滤速度较快,脱蜡油和粗蜡的平均收率可达到78.24%。微晶蜡产品质量符合SH/T 0013-1999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5%Na2WO4-2%Mn/SiO2催化剂;用XRD、XPS、BET、O2-TPD和CO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浸渍法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a2WO4-Mn/SiO2催化剂中W和Mn的原子浓度在催化剂表面和体相分布较为接近,而且两种制备方法所得的催化剂具有相似的催化性能,Na2WO4与α-方石英之间的相互作用,催化剂释放晶格氧的能力,碱性强弱是影响甲烷氧化偶联活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7.
以草酸乙醇溶液为沉淀剂,采用不同的沉淀次序(并流、反加和正加)制备了CuO-ZnO-Al2O3/HZSM-5复合型催化剂,对CO2加氢直接合成二甲醚反应的催化活性顺序为:并流法催化剂>反加法催化剂>正加法催化剂。3种复合催化剂的还原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并流法催化剂<反加法催化剂<正加法催化剂。在沉淀过程中,反加法和正加法均形成类胶体沉淀,相应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也较大。IR研究发现,催化剂在1101cm-1处表现Cu/Zn/Al氧化物与HZSM-5分子筛之间相互作用的IR吸收峰强度与其催化活性间存在对应关系。XRD结果表明,并流法得到的催化剂前驱体中有铜锌同形取代现象,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8.
番禺30-1砂岩强水驱气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垂向非均质性严重且边底水能量强的番禺30-1气田面临的潜在开发问题,通过岩心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对其夹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划分出19个流动单元并定量描述了各流动单元的特征参数,建立了该气田的精细地质模型。综合评价表明,新建的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该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
基于PC机群的大地电磁Occam反演并行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羽  王家映  孟永良 《石油物探》2006,45(3):311-315
Occam反演以其稳定收敛和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但偏导数矩阵的计算和拉格朗日乘子的求取导致大量的模型正演,使得反演速度较低。为此,研究了用基于PC机群的并行计算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对Occam反演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反演方法中各计算耗费的时间,提出对约占计算量90%的偏导数和拉格朗日乘子进行并行计算的思想,即偏导数计算采用频点计算一级的大粒度并行,拉格朗日乘子扫描和一维搜索分别采用弘值计算一级的大粒度并行和频点计算一级的小粒度并行;给出了并行计算的实现方法,即在PC机群上,利用主一从编程模式实现Occam反演的整体并行计算。在计算中,采用任务组合方式,减少了通信量,较好地实现了负载均衡。在4节点PC机群上,对应于拉格朗日乘子的扫描和一维搜索方式,整体加速比分别达到3.36和2.83。  相似文献   
100.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media streaming platform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MPEG‐4 content over IP networks. The platform includes an MPEG‐4 compliant streaming server and client, supporting object‐based representation of multimedia scenes, interactivity, and advanced encoding profiles defined by the ISO standard. For scalability purposes, we employ an application‐layer multicast scheme for media transmission using overlay networks. The overlay network, governed by the central entity of the network distribution manager, is dynamically deployed according to a set of pre‐defined criteria. The overlay network supports both broadcast delivery and video‐on‐demand content. The multimedia streaming platform is standards‐compliant and utilizes widespread multimedia protocols such as MPEG‐4,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and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 The design of the overlay network was architected with the goal of transparency to both the streaming server and the client. As a result, many commercial implementations that use industry‐standard protocols can be plugged into the architecture relatively painlessly and can enjoy the benefits of the plat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