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82篇 |
免费 | 555篇 |
国内免费 | 56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65篇 |
技术理论 | 11篇 |
综合类 | 935篇 |
化学工业 | 669篇 |
金属工艺 | 153篇 |
机械仪表 | 179篇 |
建筑科学 | 1537篇 |
矿业工程 | 385篇 |
能源动力 | 539篇 |
轻工业 | 617篇 |
水利工程 | 487篇 |
石油天然气 | 1421篇 |
武器工业 | 24篇 |
无线电 | 3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1篇 |
冶金工业 | 422篇 |
原子能技术 | 212篇 |
自动化技术 | 3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77篇 |
2020年 | 227篇 |
2019年 | 314篇 |
2018年 | 240篇 |
2017年 | 217篇 |
2016年 | 246篇 |
2015年 | 271篇 |
2014年 | 390篇 |
2013年 | 422篇 |
2012年 | 479篇 |
2011年 | 641篇 |
2010年 | 542篇 |
2009年 | 479篇 |
2008年 | 424篇 |
2007年 | 469篇 |
2006年 | 510篇 |
2005年 | 493篇 |
2004年 | 394篇 |
2003年 | 347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261篇 |
2000年 | 265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中西部地区大型盆地都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这些大大小小的构造事件对盆地的形成演化起到了不同的控制作用。晚古生代以来,中西部地区大型盆地的发展可分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北聚南离"过渡构造体制和中生代以来的陆内变格体制,盆地关键变革期总体受控于这2种构造体制,随所处构造位置不同,在变革期次以及变形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总体存在2个关键期:一是海西晚期-印支早期,主要导致盆地完成海陆转变;二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这是中西部地区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时期,也是主要构造主形成期,同时也大多对应着碎屑岩层系的主要成藏期和改造期,其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断裂-褶皱改造和差异抬升掀斜作用。 相似文献
62.
岩相约束下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盆地深层致密气藏沉积和成岩演化复杂,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是揭示沉积-成岩耦合及认识致密储层甜点成因的关键,也是甜点预测的基础。本研究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和X-衍射等资料相结合,选取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深层花港组典型致密气藏,研究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通过开展岩石学特征研究,划分主要岩相类型,结合埋藏史分析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不同岩相砂岩成岩差异及成岩演化过程,建立不同岩相的成岩演化模式,揭示沉积对成岩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港组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主要发育块状层理中-粗砂岩、砾质砂岩、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和泥砾质砂岩四种岩相类型。块状层理中-粗砂岩和砾质砂岩刚性石英含量较高,粘土含量较低,胶结物类型以薄层绿泥石和硅质胶结为主;前者经历的成岩作用较为完整,埋藏后期仍然发育有一定的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容易形成较好储层;但后者常常因为分选性较差,最终易形成压实紧密,硅质胶结强烈的致密储层。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刚性石英含量较低,粘土含量较高,胶结物类型以厚层绿泥石、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相伴生为主;由于沉积分异作用,碎屑颗粒常呈层状定向排列,埋藏后期细粒层部分压实致密,粗粒层部分保留有块状层理砂岩性质,发育局部孔隙带,形成次一级储层;泥砾质砂岩塑性泥岩撕裂屑含量较高,同时混杂有大量泥质杂基,在埋藏早期就已经压实致密,各类孔隙均不发育,基本为非储层。 相似文献
63.
南海西部海域东方某气田Y平台采取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模式开发莺歌海组二段浅部气藏,储层埋深在井深1300m左右,最大水平位移为3783 m,最高水垂比为2.73。该气田经过十几年的开采,储层存在一定程度压力衰竭。同时,Y平台水平段穿过断层,钻进期间漏失风险高。在前期的一些开发井作业中,储层段钻进时曾多次发生井漏等复杂情况。因此,针对以往开发难题和结合Y平台的地层特点,进一步改良屏蔽暂堵无固相钻井液体系,配套环空ECD实时监测与精细控制工艺,成功解决了该区域储层漏失难题。Y平台实施的5口井提效显著,φ215.9 mm水平井段平均机械钻速为77.27 m/h,创造了东方区域类似浅部气藏大位移水平井的作业纪录。储层保护效果好,测试产量超油藏配产25%。 相似文献
64.
65.
汉江堤防白蚁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流域气候温和,土质、植被适宜白生长。蚁害威胁到汉江河道堤防的防洪安全和两岸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严加防治。其治理办法有挖,寻,灌,烟熏等。施毒烟熏灭蚁行之有效,能省工省力、节省省金,但仍须加强认识,制订规划,配备人员,进行防治技术的科研与创新。 相似文献
66.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原油性质及分布规律复杂,烃源岩纵、横向沉积环境及生物来源非均质性强,具有斜坡带和西次凹多源供烃特征.将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进行了原油类型划分与油-源精细对比,梳理了原油分布与生烃次洼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北地区原油以凝析油为主,含少量轻质油和正常原油,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划分为... 相似文献
67.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中重要的含油气凹陷,近期勘探证实渐新统花港组是当前主力产气层段;截至目前,西湖凹陷花港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还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砂体等时对比及油气精细勘探进程。依据层序地层学结合天文旋回理论,利用小波变换和INPEFA技术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小波信号曲线、频谱及INPEFA曲线,建立了西湖凹陷花港组年代标尺及高精度层序界面格架。通过小波变换将GR曲线重构成不同阶次的小波信号曲线和频谱,以异常振动和能量团变化趋势凸显层序界面和旋回信息;同时,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技术对GR曲线进行积分处理获得INPEFA曲线,以拐点和正负趋势定量拾取层序界面和旋回特征,将花港组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SQ1—SQ5)。利用频谱分析明确三级层序内部地层叠置旋回,结合小波信号曲线变化特征,可将花港组划分为12套四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H12—H1)。花港组GR曲线的多窗口频谱分析结果表明,5套三级层序发育持续时间介于1 ~ 3 Myr。通过多尺度多方法融合测井技术对缺少岩心和古生物化石区构建多级次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具有一定推广意义,为渐新统花港组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8.
69.
Energy performance of office building envelope designs in the five major climate zones – severe cold, cold,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mild, and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 – in China was investigated. A major city within each climate zone was selected. These were Harbin, Beijing, Shanghai, Kunming and Hong Kong. Generic building envelope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data gathered from building surveys, local energy codes and the ASHRAE Standard. The overall thermal transfer value (OTTV) method and the heating degree-days technique were adopted in the analysis. Cooling and heating requirements due to heat gain/loss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spective OTTV parameters and building load coefficients. Different shape coefficients were also considered. For a typical floor, chiller load due to heat gain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 varied from 1.0 kW h/m2 in Kunming to 23.5 kW h/m2 in Beijing, and the heating load ranged from 2.7 kW h/m2 in Hong Kong to 124.3 kW h/m2 in Harbin. 相似文献
70.
在拟定、完善致密油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9个、美国6个共15个致密油盆地的成盆、成烃、成储、成藏进行类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致密油潜力大,但成藏条件复杂多变;中国有9个致密油盆地,分别位于中国大陆的东、中、西部三个构造区,由于受太平洋、西伯利亚、印度三大板块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三个构造区致密油盆地类型、规模、成盆、成烃、成储、成藏、富集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具体表现在,由西部构造区到中部构造区再到东部构造区,致密油分布规模由小到大再到中,分布层位由上二叠统到中侏罗统再到下白垩统,层位数目由多到中再到少;致密油生成条件由差到好再到较好,储集类型由多而复杂到相对复杂再到相对简单,储集性能由相对好到相对差再到相对好,渗透率由相对高到相对低再到相对高;致密油运聚成藏条件由相对差到好再到较好,油藏类型由多到少再到多;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西部构造区最大,其次是中部构造区,再次是东部构造区。中美致密油盆地及致密油成藏既有共性也具有明显不同,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构造的稳定性和沉积相的非均质性:中国致密油盆地构造稳定性差,陆相沉积,而美国致密油盆地构造稳定性好,海相沉积,从而导致中国致密油盆地的生烃能力比美国差,但储集条件总体好于美国。中国致密油的成藏机制与富集模式要比美国更为复杂和丰富,美国致密油的品质总体要好于中国致密油,盆地规模与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比中国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