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53篇 |
免费 | 762篇 |
国内免费 | 3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02篇 |
综合类 | 728篇 |
化学工业 | 428篇 |
金属工艺 | 337篇 |
机械仪表 | 1347篇 |
建筑科学 | 398篇 |
矿业工程 | 182篇 |
能源动力 | 347篇 |
轻工业 | 134篇 |
水利工程 | 79篇 |
石油天然气 | 215篇 |
武器工业 | 88篇 |
无线电 | 17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25篇 |
冶金工业 | 203篇 |
原子能技术 | 132篇 |
自动化技术 | 2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258篇 |
2020年 | 219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188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336篇 |
2014年 | 599篇 |
2013年 | 554篇 |
2012年 | 722篇 |
2011年 | 766篇 |
2010年 | 527篇 |
2009年 | 490篇 |
2008年 | 522篇 |
2007年 | 677篇 |
2006年 | 558篇 |
2005年 | 495篇 |
2004年 | 437篇 |
2003年 | 331篇 |
2002年 | 232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82.
新横切机垛板台采用西门子S5-115U可编程序控制器构成PC控制系统,其中侧导板采用智能模板IP241位置编码器进行定位控制,与PC控制器构成DDCS分布式PC控制系统。文中主要介绍智能模板IP241在侧导板控制系统中应用的硬件,控制功能及软件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83.
84.
介绍SSQ-B数控取心仪软件从DOS操作系统升级到Window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设计采用Visual C 6.0开发工具,使用微软公司提供的活动模板库(ATL)创建实现了各个组件功能模块.详细介绍组件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在数控取心软件中的应用,并利用相关分析法进行曲线自动匹配,结合取心施工工艺流程,采用精确的上提值计算方法,实现取心深度的准确定位.给出了上提值的2种计算方法和曲线的匹配方法.通过在多个油田试用,该软件达到现场取心施工的要求,取心目的层深度误差小于4 cm,实现20 cm薄层的准确定位取心. 相似文献
85.
86.
87.
葵花岛油田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葵花岛油田在盐水泥浆条件下准确识别储层流体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不断提高该油田储层流体识别的符合率,本文充分利用该油田比较丰富的试油投产资料及3700测井资料,开展了该油田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建立了该油田油气水层及气层识别图版,同时应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了葵花岛油田模糊逻辑储层流体识别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该油田内各井进行储层流体识别,最后结合上述图版及模糊逻辑储层流体识别成果,综合划分了该油田各井的有效厚度,重新计算了原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圆满完成了葵花岛油田的储量套改工作。 相似文献
88.
API RP 2A-WSD是美国石油协会(API)基于工作应力法(WSD)推出的海洋工程设计、建造的系列标准,也是国内外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的重要依据; API RP 2A-LRFD是美国石油协会于1993年基于载荷与抗力系数法(LRFD)推出的系列标准。对2种结构设计方法(WSD和LRFD)进行了论述,并从质量控制角度进行了对比论证。选取两类典型的海洋模块钻机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进行计算,通过对结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种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区别。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例,得出WSD方法作为钻机结构设计方法的实用性结论。 相似文献
89.
90.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及物联网、云计算、AI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业务形成了大容量、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等新特征,这就要求数据中心能够实现大规模、快速灵活部署和弹性扩展。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设周期长,土建建设与业务需求不匹配;业务部署灵活性、扩展性不佳。基于上述矛盾,具备装配化、模块化特征的微型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应用而生。本文以双层双联微模块方案研究为例,总结分享新技术研究历程,为后续产品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