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2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412篇
电工技术   2264篇
综合类   667篇
化学工业   517篇
金属工艺   1037篇
机械仪表   2490篇
建筑科学   223篇
矿业工程   327篇
能源动力   292篇
轻工业   132篇
水利工程   29篇
石油天然气   292篇
武器工业   131篇
无线电   2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34篇
冶金工业   306篇
原子能技术   32篇
自动化技术   66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782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840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杰  黄坤 《工矿自动化》2013,39(6):52-56
针对基于PI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转矩波动大、易受负载变化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转速外环的自抗扰控制器,代替PI控制器以改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性能;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自抗扰控制器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改进了控制器的调节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参数优化自抗扰控制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抗负载扰动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22.
由于关节柔性降低了系统的带宽并影响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因此,采用基于关节力矩负反馈的控制策略。通过减小电机端有效惯量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带宽并增强鲁棒稳定性;在机器人的控制上,采用一种基于全状态反馈的复合控制结构,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并在现有的机械臂上实现了位置和阻抗控制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以三自由度搬运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机械设计参数与能量指标关系的程序计算和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机械设计参数对控制能量的影响,从而为在提高控制系统性能角度优化机械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对于单轴稳定平台,载体的运动主要是通过反电动势和摩擦力矩耦合给平台的.鉴于复杂非线性的摩擦力矩耦合不能简单用线性模型代替的情况,研究了稳定平台的摩擦特性.指出了相关参考文献中描述的摩擦模型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更贴近实际情况的摩擦模型,并将其加入到稳定平台系统模型中.为了减少载体运动对平台稳定的十扰,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但一般的变结构控制需要的信息多从而会导致系统结构的复杂化,故对其进行r简化.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器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的超前滞后控制.通过仿真证实了使用摩擦模型可以有效判断控制器控制效果的好坏,对控制器的设计和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基于螺旋理论,将并联机床全部分支中可作为驱动输入的运动副锁定后,可以得到作用在动平台上的 约束螺旋.选出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同的约束螺旋与机构本身固有的结构约束螺旋组成约束矩阵,根据约束矩阵 的秩确定输入的合理性.将约束力/力矩矩阵的最小奇异值与最大奇异值之比定义为约束力/力矩各向同性度,并 以此为指标对各驱动输入组合的优劣性进行评价.驱动输入选择结果表明,该并联机床存在5 种合理输入,其中以 UPS 分支中的5 个P 副为驱动输入是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6.
A nonlinear observer for estima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velocity, lateral velocity, and yaw rate of a vehicle,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of vehicle side-slip estimation, is modified and extended in order to work for different road surface conditions. The observer relies on a road-tire friction model and is theref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adhe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 surface. The friction model is parametrized with a single friction parameter, and an update law is designed. The adaptive observer is proven to be uniformly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and uniformly locally exponentially stable under a persistency-of-excitation condition and a set of technical assumptions, using results related to Matrosov's theorem. The observer is tested on recorded data from two test vehicles and shows good results on a range of road surfaces.  相似文献   
27.
传统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遍历逆变器生成的全部7个电压矢量, 计算负担较大.当转矩误差较小时, 零电压矢量利用率较高, 则可当转矩误差位于阈值范围, 电机系统直接输出零电压矢量, 否则,依然遍历7个电压矢量, 并给出阈值确定方法. 基于上述策略, 本文增加了6个定子磁链扇区位置约束, 将转矩误差大于阈值时的备选电压矢量降至4个, 并增加磁链扇区数目至12个和磁链误差约束, 进一步减小备选电压矢量. 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3种简化策略控制下,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运行正常, 控制性能与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基本相当,平均开关频率分别降低至77.48%, 77.09%和76.12%, 平均遍历电压矢量个数分别降低至58.29%, 32.86%和29.14%.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运行时间分别减小至57.70%, 32.96%和29.48%.  相似文献   
28.
随着交流电机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三相交流异步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各种各样的变频调速方案相继出现,作为当前两种主要的交流电机变频控制方法,矢量控制和直接转机控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比较为核心,对二者的控制原理、特性以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同时,在分析的直接转矩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基于Simulink环境下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模型的搭建,并得到相应的仿真图象。  相似文献   
29.
In this study, the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VHCF) properties of 7050-T7451 aluminum alloy and its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butt weld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of FSW joints still occurs at 7.0 × 108 cycles.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the FSW joints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base material, especially in the super long life regime. Most fatigue cracks initiate at the thermo-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 and heat affected zone on the advancing side of the FSW joints, and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zones to fatigue is attributed to the metallurgical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30.
《材料科学技术学报》2019,35(7):1261-1269
High depth-to-width ratio friction stir welding is an attractive method for the joining demands of aluminum profiles, which is sparked with its extremely low heat input and high mechanical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the joint formation mechanism was studied by a numerical model of plastic flow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A fluid-solid-interaction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establish the coupling model, and the material to be welded was treated as non-Newtonian fluid. The thread structure and the milling facets on tool pin promoted drastic turbulence of material. The thread structure converged the plasticized material by its inclined plane, and then drove the attached material to refill the welds. The milling facets brought about the periodic dynamic material flow. The thread structure and the milling facets increased the strain rate greatly under the extremely low heat input, which avoided the welding defects. The condition of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648 K and the strain rate of 151 s−1 attributed to the lowest coarsening degree of precipitat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joint reached 265 MPa, equivalent to 86% of base material. The amelioration via the material flow model inhibits the welding defects and optimizes the parameter intervals, providing references to extracting process-structure-property linkages for friction stir wel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