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815篇 |
免费 | 7384篇 |
国内免费 | 347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343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8902篇 |
化学工业 | 2019篇 |
金属工艺 | 4839篇 |
机械仪表 | 19210篇 |
建筑科学 | 2898篇 |
矿业工程 | 3205篇 |
能源动力 | 2368篇 |
轻工业 | 2006篇 |
水利工程 | 1786篇 |
石油天然气 | 1079篇 |
武器工业 | 3924篇 |
无线电 | 140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466篇 |
冶金工业 | 1145篇 |
原子能技术 | 507篇 |
自动化技术 | 209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850篇 |
2023年 | 3052篇 |
2022年 | 3466篇 |
2021年 | 4336篇 |
2020年 | 3910篇 |
2019年 | 3283篇 |
2018年 | 1511篇 |
2017年 | 2390篇 |
2016年 | 2906篇 |
2015年 | 3694篇 |
2014年 | 6178篇 |
2013年 | 5264篇 |
2012年 | 6197篇 |
2011年 | 6285篇 |
2010年 | 6032篇 |
2009年 | 6081篇 |
2008年 | 7354篇 |
2007年 | 6003篇 |
2006年 | 4762篇 |
2005年 | 4453篇 |
2004年 | 3738篇 |
2003年 | 3028篇 |
2002年 | 2191篇 |
2001年 | 1946篇 |
2000年 | 1440篇 |
1999年 | 1207篇 |
1998年 | 1005篇 |
1997年 | 812篇 |
1996年 | 708篇 |
1995年 | 604篇 |
1994年 | 477篇 |
1993年 | 355篇 |
1992年 | 276篇 |
1991年 | 289篇 |
1990年 | 248篇 |
1989年 | 240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952.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各大高校中电类专业所开设的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给出在Proteus环境中实现单片机系统仿真的实例,从而体现出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教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53.
丁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6)
针对目前Matlab有限元程序向量化程度不高的状况,综合运用Matlab内置函数、向量下标、逻辑数组等,给出刚架单元静力分析主要环节的向量化程序代码。这些代码简洁、高效,涉及后处理法和先处理法中结构刚度矩阵集成、结构荷载列阵集成及支承条件处理等,并已通过Matlab运行验证,能够同时用于平面刚架和空间刚架,也可直接或经适当修改用于其他有限元程序。 相似文献
954.
详细介绍了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整套预应力施工技术。采取在拉索两端拉一根钢丝绳,由一端向另一端滑移的方法完成拉索安装;采取对称分级的张拉方法,总体上分为3级张拉完成,第1级张拉完成后拆除支撑,而后进行第2和第3级预应力张拉。实践证明,方案技术上合理,降低了施工成本。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对预应力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仿真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张拉过程中拉索索力相互影响比较小,卸载完成后,结构竖向位移变化较大,张拉完成后,结构竖向位移最大变化为63mm,说明预应力施加对结构竖向变形起到一定控制作用。设计了详细的施工和安全监测方案,监测数据表明索力、结构竖向位移、构件内力与仿真计算分析的偏差都在一个较合理的范围之内,以索力控制为主控参数,竖向位移为第2控制参数,并综合考虑构件内力,确认施工张拉已经达到设计及相关验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55.
956.
957.
958.
简要介绍了BP网络与Elman网络,建立了燃气负荷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采用两种神经网络分别对燃气小时负荷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在采样点较少,不考虑外部干扰时,在精度上Elman网络明显优于BP网络。 相似文献
959.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分析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在主轴回转误差影响下加工成形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主轴各种频率的误差运动分量造成的加工误差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同时介绍了测试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60.
提要通过创建直接连接区域热水采暖系统数学模型和多目标稳态在线优化模型,对此系统不同控制策略进行动态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单纯应用室外气候补偿控制不能获得预期的室温舒适性和节能效果,而采用基于多目标稳态在线优化控制策略不但能满足室温舒适性目标,且可获得近16%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