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145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For non-axisymmetric filament winding in the composite industry, it is difficult to automatically design fiber paths 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full coverage, and non-slippage. Geodesics and semi-geodesics are commonly used as non-slippage trajectories in the fiber path design. However, the uniqueness of these curves from the initial conditions severely restricts the freedom of desig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ing high performance par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class of trajectories with more freedom by generalizing splines, and gives the conditions to make these splines on cylinders and cones stable. The proposed trajectory has been applied to filament winding on elbows.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ber distribution is excellent, and the finished product has extremely uniform thickness.  相似文献   
72.
李玉龙 《机床与液压》2019,47(14):127-130
为满足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困油卸荷之需要,提出了一种具有更大卸荷面积、易加工的双斜型卸荷槽。基于常用的矩形卸荷槽,针对双齿啮合区与单齿啮合区之间不同的困油特点和卸荷措施,首先给出了双斜型卸荷槽的结构和形位设计;其次,由三维模型旋转面积的测量方法,得到一个困油周期内的卸荷面积,最后通过所建立的困油模型,进行双斜型、矩形卸荷槽下两类区域内的困油压力仿真。结果表明:双斜型较矩形能大幅提升卸荷面积,其中,双区的最大卸荷面积提升1.17倍,单区提升11.7倍;最大困油压力峰值,双区降低46.2%,对排油压力仅增加4.3%;单区则降低60.2%和仅增加1.6%,可视为无困油现象;双斜型两侧的型线轮廓,均由5个直线段和3个?2.0 mm圆弧段组成,结构简单、易加工等。为卸荷槽创新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3.
运用LMS Virtual.Lab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多刚体模型,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并与运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得到的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进行了对比。考虑齿轮箱体柔性化,通过对刚柔耦合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在获取箱体Craig-Bampton模态的基础上,建立了箱体-轴承-齿轮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获取了齿轮副动态啮合力、齿轮箱体表面振动响应云图以及关键点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并开展了台架试验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刚柔耦合法仿真得到的齿轮啮合力以及齿轮箱体动态响应,其能量主要集中在齿轮啮合频率及其倍频处,运用刚柔耦合法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在振动加速度以及振动位移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齿轮系统刚柔耦合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4.
斜齿轮传动装置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个带有原动机、工作机的斜齿轮传动系统为对象,建立了一个八质量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组,并采用四阶Runge-Kutte法进行求解,研究了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系统扭转振动、横向振动以及两者的耦合振动。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试验台,对斜齿轮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多种条件下的实验研究,文中得到的关于齿轮动力学特性的几个结论,对于理论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5.
针对齿轮耦合的简单平行转子系统,研究了固有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固有频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齿轮耦合使系统产生新的固有频率;齿轮啮合刚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齿轮测量中心上复杂齿廓测量的新方法——啮合线齿廓测量法。该方法减小了测头在X轴方向上运动距离,有效地保证了精度范围,同时减小测头重力中心的运动及测量时间,实现了高精度测量。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止齿廓基圆测量法在进行内齿轮测量时的干涉现象,同时实现小直径内齿轮(外圆直径小于10mm)的一次装卡完成齿形、齿向和齿距误差测量。  相似文献   
77.
陈玲琳  陈奇 《机械传动》2012,36(2):46-49
以CR- CR双排行星齿轮机构四挡自动变速器为例,运用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一般运动规律的特性方程式对该类变速器进行运动分析,采用啮合功率法将行星齿轮机构转化为定轴轮系机构,对自动变速箱的传动效率进行计算.所述方法为其进一步自动变速箱的结构改进和性能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
双圆弧弧齿锥齿轮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近年来弧齿锥齿轮设计与啮合理论、轮齿接触分析、动力学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对双圆弧弧齿锥齿轮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为改进尼曼蜗杆仅有2阶接触点,利用Logix齿轮能够实现3阶接触的基础,借鉴先前推广到Logix齿轮齿条的经验,进一步将Logix 齿轮啮合推广至Logix蜗轮蜗杆啮合,并加工出了这种蜗轮和蜗杆,证实了设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
为了提高准双曲面齿轮的强度和耐磨性,提高准双曲面齿轮的使用寿命,提出准双曲面齿轮的修正节锥设计方法。在不改变大轮外径和中点工作齿高的的情况下,令大轮的齿顶高系数fa≤ ,从而可以导出新的节锥参数,此时新的节锥与面锥重合或在准双曲面齿轮实体之外。利用齿面接触分析(TCA)、齿面承载接触分析(LTCA)和有限元法(FEM),分析齿轮副的啮合性态、齿面接触应力、齿根最大拉伸应力和齿根最大压缩应力。计算机模拟显示,采用修正节锥设计方法设计的准双曲面齿轮的齿面接触应力、齿根最大拉伸应力和齿根最大压缩应力显著减少,采用修正节锥设计方法设计的准双曲面齿轮在加工过程中可用一般的刀具,不需要特殊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