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93篇
  免费   1853篇
  国内免费   1184篇
电工技术   29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392篇
化学工业   884篇
金属工艺   1448篇
机械仪表   1560篇
建筑科学   6549篇
矿业工程   491篇
能源动力   259篇
轻工业   243篇
水利工程   394篇
石油天然气   343篇
武器工业   130篇
无线电   40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70篇
冶金工业   570篇
原子能技术   1097篇
自动化技术   74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428篇
  2017年   576篇
  2016年   572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1198篇
  2013年   1183篇
  2012年   1528篇
  2011年   1774篇
  2010年   1336篇
  2009年   1485篇
  2008年   1363篇
  2007年   1587篇
  2006年   1374篇
  2005年   1163篇
  2004年   967篇
  2003年   850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410篇
  1997年   340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 new ion beam analysis-based, single ion technique called the time to first phot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decay of the luminescence signal of phosphors. Such measurements are currently needed to study luminescence decay mechanisms following high-density excitations and to identify strongly luminescent phosphor coatings with short lifetimes for ion photon emission microscopy (IPEM). The samples for this technique consist of thin phosphor layers placed or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PIN diodes. Single ions from an accelerator strike this sample and simultaneously create ion beam induced luminescence (IBIL) from the phosphor that is measured by a single-photon-detector, and an ion beam induced charge collection (IBICC) signal in the PIN diode. In this case, the IBICC signal provides the start pulse and the IBIL signal the stop pulse to a time to amplitude converter. It is straightforward to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also measures a signal proportional to activity versus time with an accuracy of 5% as long as the number of detected photons per ion is less than 0.1, which usually requires the use of absorbers for the IBIL detector or electronic discrimination for the IBIL signals. Details of the new analysis are given together with examples of luminescence decay measurements of several ceramic phosphors being considered to coat IPEM samples. IPEM is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at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y (SN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in Denton, and the Universities and INFN of Padova and Torino.  相似文献   
82.
利用离子束混合-离子注入(Ar^ )和磁控溅射相结合的实验技术在HR-1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注入N^ 的SiC涂层,并用表面分析手段对所制备涂层的表面形貌,剖面形貌、相结构,表面成分,表面元素的化学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涂层结构致密,表面平整、膜层成分均匀;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一明显的过渡层,增强了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对充氘涂层的阻氢性能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元素与氢形成稳定的化学键,抑制了氢的扩散和迁移,使得涂层具有一定的阻氢能力。  相似文献   
83.
The impact of the pulse height deficit effect in gas ionization detectors on the accurate extraction of depth information from heavy ion elastic recoil detection spectra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in GaN films and GexSi1−x/Si heterostructures have been analyzed with a 200 MeV 197Au beam. Employing an empirical parameterisation of the pulse height deficit, a global energy calibration of the detector can be achieved. Energy spectra have been compared, calibrated with either a constant or a full energy-dependent compensation for the deficit. A constant compensation results in significant distortion of the extracted depth profile for heavier ions, whereas an energy-dependent compensation yields true concentration–depth profiles.  相似文献   
84.
黄志纲 《钢结构》2002,17(5):30-31
介绍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大跨度走廊中蜂窝梁的设计。  相似文献   
85.
波束形成和解码的联合迭代接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DMA技术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有效技术,但在判决反馈最小均方波束形成中,在深衰落之后期望用户波束会指向干扰用户,严重影响了波束形成的性能。文中提出在波束形成和信道解码之后,经过编码、交织,重新生成波束形成的参考信号,再进行波束形成,有效克服了深衰落之后的波束指向错误。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文章论述了推广回旋管应用中所碰到的高功率传输,模式变换和辐射尖锐的波束等技术难点,对现有的准光系统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7.
磁偏转电子枪研制核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叙述了磁偏转电子枪的原理和结构以及用EQD-3型电子枪研制各种核靶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88.
谬廷 《中国激光》1994,21(1):26-30
本文提出光束轨迹方程的一般解,导出解析解的存在条件,推广了文献[1]的光线传播理论,文中以一特定梯度折射率棒为例,讨论了高斯光束在棒中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89.
作者在多年实验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离子束增强沉积薄膜合成及其在材料表面优化中的应用、所用设备、膜的合成、表面优化技术与机理,并展望了前景。  相似文献   
90.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是淀积薄膜、微细加工和材料表面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这种等离子体电离水平高,化学活性好,可以用来实现基片上薄膜的室温化学气相淀积和反应离子刻蚀,因此对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和薄膜传感器件的发展,这种等离子体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采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原理,没有灯丝的离子源可以提高离子源的使用寿命,可以增加离子束的束流密度。可以确信,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的发展,将把离子源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显然,这必将对材料表面改性工艺,包括离子注入掺杂等工艺的发展发挥作用。自从1985年以来,为了得到大容积等离子体而发展了微波电子回旋共振多磁极等离子体,这些技术在薄膜技术、微细加工以及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我们将在本文中,介绍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的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