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38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11篇 |
综合类 | 175篇 |
化学工业 | 278篇 |
金属工艺 | 608篇 |
机械仪表 | 1431篇 |
建筑科学 | 262篇 |
矿业工程 | 189篇 |
能源动力 | 248篇 |
轻工业 | 65篇 |
水利工程 | 23篇 |
石油天然气 | 92篇 |
武器工业 | 38篇 |
无线电 | 24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73篇 |
冶金工业 | 445篇 |
原子能技术 | 47篇 |
自动化技术 | 3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257篇 |
2011年 | 327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255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303篇 |
2006年 | 356篇 |
2005年 | 314篇 |
2004年 | 291篇 |
2003年 | 274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57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振动裁切工艺过程中的细微分割效果,减小了一次性裁切面积,降低了裁切抗力。本文通过对振动裁切工艺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对比分析了普通裁切与振动裁切过程中裁刀与纸叠间的相对运动关系,裁切速度小于裁刀的最大振动速度是实现振动裁切效果的前提条件,对比分析了振动裁切和普通裁切时裁切力的大小,得到了提高振压力可减小裁切抗力的结论。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振动裁切机构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对影响裁切力大小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了各项参数的优化值,其中裁刀体振动幅值比优化前有略微降低,而速度和加速度幅值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3.
采用Pro/E作为开发平台,对直线振动筛各构件进行建模并装配。使用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对模型结构进行检查和改进,并利用ADAMS分析了隔振弹簧阻尼系数对振动筛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通过分析常见的单螺杆泵、双螺杆泵的结构特点,阐述这两种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并将单螺杆泵、双螺杆泵这两种泵进行对比,总结出两种螺杆泵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越性.同时针对单螺杆泵在应用中产生振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振动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单螺杆泵振动应采取的几种方法与措施;并针对双螺杆泵在应用中对含沙量比较敏感提出一定的防治措施,为以后在油田中的应用中合理选择螺杆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
张璐佳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9,27(7):74-78
现有基于PLC的隔振器滞回动力自动控制系统存在控制误差高的不足,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的硬件部分由动态控制中心、伺服电机、动力传感器、前置信号放大器、及数据计算单元等关键的模块构成,为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在伺服电机模块中内置了型号的单片机控制器,保证电磁控制信号的稳定输出;依据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原理设计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控程序,并给出了动态预测矩阵控制的基本流程,利用动态滚动预测的模式来降低控制时域内的误差,并保证滞回动力值的稳定输出;分析数据表明,提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功能性方面可以满足批量测试及远程控制的要求,在3个稳态值条件下的系统误差都明显低于传统隔振器控制系统,最高的误差输出在0.05之间。 相似文献
96.
97.
98.
99.
100.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2017,37(9):3107-3114
The approach of machining ceramics wi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process is a great challenge till date due to its low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achining is made possible by reinforcing with a conductive phase which increases the overal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resent work focuses on machining of 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filled alumina composites. Samples with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2.5 to 12.5 vol.% are considered for machining. At lower concentration of 2.5 vol.%, effective machining is not possible. Wire lag phenomena is observed during machining at 5 vol.% sample concentration. Proper machinability is observed with concentration of 7.5 vol.% or more. Also, long micro-cracks are obtained during machining that leads to the workpiece breakage. Spalling effect is observed as the most dominating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A comparison between alumina composites and conducting metallic alloys were carried out for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