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1篇
  免费   588篇
  国内免费   214篇
电工技术   148篇
综合类   299篇
化学工业   779篇
金属工艺   172篇
机械仪表   321篇
建筑科学   476篇
矿业工程   36篇
能源动力   67篇
轻工业   1477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96篇
武器工业   28篇
无线电   3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8篇
冶金工业   162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47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三重介质油藏干扰试井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在建立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类油藏的干扰试井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筒储存、表皮系数、窜流系数以及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观测井的井底压力没有影响,而井筒储存是否会对观测井井底压力造成影响取决于井筒储存系数的大小以及激动井和观测井之间的距离,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与单井试井的结果相类似。  相似文献   
22.
浅析油气井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价和分析钻井、完井、防砂和增产措施等作业环节对油气井产能的影响,对试井解释计算出的总表皮进行了有效分解,并给出了分解后各作业环节引起的表皮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定量分析了影响油气井产能的因素,其中射孔、钻井污染和防砂三个作业环节是影响油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为钻井、完井、防砂和增产过程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受海洋浮游生物水母的胃环流系统的启发,提出将仿生机械学的原理应用到设计海上溢油回收装置中的设计观点,然后引入了仿生机械学,介绍了人工水母模型的设计。人工水母模型就是仿造天然水母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结合漩涡原理设计出的进行溢油回收的模型。仿生型海上溢油回收装置的设计为研究和开发海上溢油处理设备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利用仿生机械学来设计溢流回收设备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试井分析获得的总表皮系数进行分解,得到用来表征地层损害程度的地层损害表皮系数,并由此确定地层损害半径和预测油井措施增产率,形成一套储层损害矿场评价方法。在塔中T井等多井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针对钻井液、完井液等液体浸入对近井带地层所造成的伤害,在建立地质模型时,将伤害带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假设,并定性地绘制出渗透率变化图形,再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方法和裘比公式以及达西定律,得到了各种不同模型下的表皮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6.
进行人脸识别前,首先要精确定位出一幅图像中人脸的位置,为了快速定位人脸位置,本文提出一种肤色定位的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将实际获取的彩色图像转换为YCbCr和HSI空间图像,并将Cb和Cr图像中的数值进行四舍五入处理,结合Cb、Cr、H和S的阈值去除大部分背景,再统计当前图像中的彩色部分的Cb和Cr值,分别取最多2个数值来共同确定肤色位置,最后由当前位置的亮度信息图像排除手等纯肤色部分,准确定位人脸。本文算法能提高正检率并降低误检率,有利于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27.
夏热冬冷地区"双层皮"玻璃幕墙节能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强  黄义龙  曹芹 《节能技术》2006,24(1):46-49
玻璃幕墙是影响到建筑能耗的关键部位。本文分析了传统玻璃幕墙的弊端;通过玻璃幕墙的耗能计算公式说明影响玻璃幕墙耗能的相关因素;阐述了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型玻璃幕墙—“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构造和节能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双层皮”玻璃幕墙比传统的“单层皮”玻璃幕墙具有更佳的热工性能,其节能效果与通风和遮阳构造设计等有关。  相似文献   
28.
良导体在平面电磁场作用下的趋肤效应有简单的公式描述,而涡流检测中电各向异性材料的趋肤效应却非常复杂。该文通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涡流检测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涡流检测中电各向异性材料的趋肤效应。  相似文献   
29.
文章主要描述仿生机器蛇的设计,包括机器蛇的结构设计和运动规划连贯动作的实现。通过对蛇形机器人在有障碍物和无障碍物环境中,进行不同连贯动作的运动规划和运动形式变化,找出机器人设计的不同侧重点;最后,将对本文的不足和实验时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30.
The realization of liquid metal-based wearable systems will be a milestone toward high-performance, integrated electronic skin. However, despite the revolutionary progress achieved in many other components of electronic skin, liquid metal-based flexible sensors still suffer from poor sensitivity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resistance change of liquid metal to deformation. Herein, a nacre-inspired architecture composed of a biphasic pattern (liquid metal with Cr/Cu underlayer) as “bricks” and strain-sensitive Ag film as “mortar” is developed, which breaks the long-standing sensitivity bottleneck of liquid metal-based electronic skin. With 2 orders of magnitude of sensitivity amplification while maintaining wide (>85%) working range, for the first time, liquid metal-based strain sensors rival the state-of-art counterparts. This liquid metal composite features spatially regulated cracking behavior. On the one hand, hard Cr cells locally modulate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which avoids premature cut-through cracks and prolongs the defect propagation in the adjacent Ag film.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parated liquid metal cells prevent unfavorable continuous liquid-metal paths and create crack-free regions during strain. Demonstrated in diverse scenarios, the proposed design concept may spark more applications of ultrasensitive liquid metal-based electronic skins, and reveals a pathway for sensor development via crack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