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1篇
  免费   99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电工技术   420篇
综合类   466篇
化学工业   4415篇
金属工艺   285篇
机械仪表   135篇
建筑科学   505篇
矿业工程   170篇
能源动力   1139篇
轻工业   639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73篇
武器工业   70篇
无线电   1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8篇
冶金工业   333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16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525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无机阻燃剂高聚合度聚磷酸铵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贾云  陈君和 《石油化工》2006,35(1):56-59
以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为原料、氨气为保护气,制备了高聚合度聚磷酸铵无机阻燃剂。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的影响。采用端基滴定法测定了聚磷酸铵的聚合度,并用X射线衍射(XRD)法表征了聚磷酸铵的晶体结构,同时测定了聚磷酸铵的粒度和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聚磷酸铵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磷酸氢二铵)∶n(五氧化二磷)∶n(尿素)=1∶1∶0.3,反应温度280~300℃,反应时间40m in,热处理温度250~280℃,热处理时间110m 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大于600,平均粒径直径小于50μm,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4g;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物质为Ⅱ型聚磷酸铵。  相似文献   
12.
Polyaryloxydiphenylsilanes were prepared from phosphorus‐containing diols and diphenydichlorolsilane through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With a stoichiometric imbalance in feed monomers, the resulting polymers exhibited moderate melting points and good processing properties. The polymers prepared showed initi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above 340 °C,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high char yields at 850 °C and very high limited oxygen index values of 56–59. The polymers' char yields and their (P + Si) contents showed linear relationships.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欧洲轿车新战略决策,也即:将要提高轿车的电池电压,,阻燃材料的比率和工作温度;Synolite5001-T-1牌聚酯树脂的阻燃防炎性能优于酚醛树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废旧塑料生产阻燃建筑装饰材料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废旧热塑性塑料和锯末粉通过加入阻燃剂改性 ,生产防火阻燃型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所生产的产品 ,其阻燃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 (GB5464 - 85)中规定的不燃性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型磷系膨胀阻燃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伟 《塑料科技》2002,(5):13-16
介绍了一种新型磷酸盐,通过试验分析了其作为膨胀型阻燃剂对聚烯烃及热固性塑料的阻燃机理与阻燃效果;红磷 酚类体系在高温聚合物中有较好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6.
几种重要的有机氯系阻燃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亨 《中国氯碱》2002,17(7):25-27
介绍了氯化石蜡、氯化聚乙烯、四氯邻苯二甲酸酐、四氯双酚A、六氯环戊二烯 及由六氯环戊二烯衍生的几种氯系阻燃剂的生产过程和用途。  相似文献   
17.
This work aims to compar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onte Carlo composition-PDF method and a presumed-β-PDF in order to reveal their effects on the prediction of flow and scalar fields in swirling confined methane diffusion flame. Using the intrinsic low dimensional manifolds method for modelling the chemistry and a second moment closure for the turbulence, it is shown that both PDF-methods provide a similar accuracy level of the prediction of mean quantities. While the presumed-β-PDF performs using reasonable computational efforts, the Monte Carlo-PDF allows to capture well the turbulence-chemistry interaction and strong finite-chemistry effects such as local extinction.  相似文献   
18.
19.
高镁边缘磷矿制取阻燃剂氢氧化镁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量的高镁低磷边缘磷矿废渣堆存对环境的影响,开发了以其为原料制取阻燃剂氢氧化镁工艺.该工艺主要包括酸解磷矿和镁沉淀过程,重点讨论了沉淀氢氧化镁过程中时间、温度、氨镁摩尔比n(NH3/MgO)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80min,n(NH3/MgO)为5∶ 1,镁的沉淀效率为80%.  相似文献   
20.
An analysis of papers on hydrogen combustion at low pressures is performed, which ref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atalytic reactions on the reactor wall to the gas-phase part of the process. A new model for the heterogeneous loss of active reaction centers was proposed and tested experimentally to explain inconsistencies that occur in some papers. In this model, the diffusion region of chain termination is formed under standar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vacuum oxyhydrogen flames at a reactor gas pressure a thousand times lower than the boundary pressure postulated by the previous models as the pressure below which the diffusion region of chain termination cannot be form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2, No. 2, pp. 10–18, March–April,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