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1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25篇 |
化学工业 | 80篇 |
机械仪表 | 14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1029篇 |
石油天然气 | 11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8篇 |
冶金工业 | 8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促进肉制品生产的多样性并同时拓展果蔬的应用领域,使得肉制品营养、保健、色泽诱人且口味独特,在肉制品的加工中添加果蔬形成复合果蔬肉制品,已经成为肉制品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果蔬的添加形式与添加量、工艺路线等因产品形式不同而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复合果蔬肉制品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原料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与应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肉类深加工、果蔬的充分利用及高档复合肉制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2.
供应链中生鲜果蔬由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乙烯释放等因素,持续消耗有机物质(如糖和淀粉),导致生鲜果蔬品质降低。在整个供应链中,生鲜果蔬的生理、生化变化受内在因素(种类与品种、产地与采收期、成熟度或生长期)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O2和CO2体积分数、乙烯体积分数、挤压、撞击、振动等)的影响。目前,供应链中应用了许多采后技术来提高品质和保留率,以减少生鲜果蔬的品质劣变,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作者简要介绍了供应链中生鲜果蔬品质劣变(如霉变、萎蔫、褐变、软化、黄化等)机制、生鲜果蔬品质劣变影响因素,以及通过采用共性管控技术减缓生鲜果蔬的品质劣变,并综述了智能标签在生鲜果蔬新鲜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3.
香气是水果及其产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保持天然风味、改善香气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一直是行业追求的目标,这使得准确全面分析水果中的香气物质至关重要.由于水果基质复杂,香气化合物含量低,特别是一些关键香气物质极微量或不稳定,所以对水果香气成分的准确分析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工作.简述了水果香气物质的提取方法和目前水果香气物质研究... 相似文献
44.
罗汉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了不同罗汉果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脱氧核糖法,抗超氧阴离子试剂盒法及比色法分析了不同罗汉果提取物清除自由基及抑制大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和丙二醛(MDA)的生成。结果:(1)罗汉果提取物(MGC、MGI、MGII)均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及减少红细胞溶血的发生,但随抗氧化体系的不同,不同的罗汉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2)罗汉果皂甙是罗汉果提取物中抑制红细胞自氧化溶血及丙二醛(MDA)生成的主要的活性成分,它与提取物中其它组分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和O2·的协同作用。结论:罗汉果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罗汉果皂甙是提取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5.
46.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影响,以“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50,100,200μmol/L)在0.05 MPa条件下减压处理2 min,常压状态下浸泡8 min。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自然晾干表面水分,在温度(0±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放置48 h后,损伤接种交链格孢菌于相同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多酚氧化酶(PPO)、肉桂醇脱氢酶(CAD)活力及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降低了杏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上升。在贮藏42 d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组(50,100,200μmol/L)的病斑直径分别为8.41,7.20,8.01 mm,比对照组病斑直径低5.68%,19.32%,9.45%(P<0.05),接种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低10.00%,21.11%,12.22%(P<0.05),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组抑制杏果实交链格孢菌生长效果最佳。褪黑素处理可提高杏果实PAL、C4H、... 相似文献
47.
48.
为快速、无损检测白檀果实的含油率及其油脂各脂肪酸含量,采用DA 7200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115份白檀果实的光谱数据。采用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乘积分散校正法(MSC)、卷积平滑法(SG)、一阶导数(FDE)、二阶导数(SDE)以及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效果,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分析(PCR)建立含油率及各脂肪酸含量的预测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交互验证决定系数(RCV)和交互验证标准偏差(RMSECV),确定最佳模型,同时结合化学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白檀果实含油率、棕榈酸含量、油酸含量的最佳建模方法为PLS与SG+FDE预处理,硬脂酸含量为PLS与SNV+SDE预处理,亚油酸含量为PLS与MSC+SDE预处理,亚麻酸含量为PLS与FDE预处理;模型校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可以用于白檀果实含油率和各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其含油率和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含量的定标外部验证系数分别为0.960 2、0.727 8、0.909 1、0.709 8、0.903 7和0.912... 相似文献
49.
机械损伤是导致水蜜桃运输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合理的包装方式对水蜜桃的品质保持效果显著。本实验参考公路运输标准,于常温(23±1℃,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模拟不同距离的快递运输,以‘白凤’水蜜桃为试材,在外包装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5种内包装方式(P1~P5)对运输过程中水蜜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珍珠棉+保鲜膜的内包装方式(P5)能保持水蜜桃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失重与呼吸强度,减轻果肉褐变,减缓L*值的下降速率,维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并保持组织较低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活性。综合新鲜程度、风味及口感等感官品质因素,P5包装处理对运输过程中水蜜桃的防护与保鲜效果最为显著,为最适宜水蜜桃采后流通的内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50.
J
M Sala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0,80(13):1887-1894
Changes in the amount,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epicuticular wax in relation to rindstaining and peel pitting of Fortune mandarin fruits from trees grafted on different rootstocks and growing in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he citrus area of Valencia (Spain) were studied. The epicuticular wax amount was higher on fruits from the north quadrant of the tree and was more influenced by the orchard location than by the tree rootstock. The main constituent classes of the epicuticular wax were alkanes > esters > ketones > aldehydes > fatty acids > primary alcohols > triterpenes. In the north quadrant of the tree the alkane and ester content in the wax of fruits from an orchard with fruits not rindstained in recent years was higher and the ketone and fatty acid content was lower than in fruits from an orchard with fruits rindstained in recent years. The epicuticular wax of Fortune mandarin peel had an amorphous structure in which crystalline plates and platelets were inserted. The wax layer was more damaged in fruits from the rindstained orchard.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a) that damage to the epicuticular wax structure may be a factor that can influence rindstaining and peel pitting of Fortune mandarin fruits but is not a determining factor, and (b) that wax yield is not related to rindstaining and peel pitting of Fortune mandarin fruits. © 200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