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30篇
  免费   2352篇
  国内免费   1319篇
电工技术   1828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4052篇
化学工业   1872篇
金属工艺   823篇
机械仪表   1008篇
建筑科学   2543篇
矿业工程   953篇
能源动力   746篇
轻工业   2943篇
水利工程   749篇
石油天然气   875篇
武器工业   205篇
无线电   15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01篇
冶金工业   752篇
原子能技术   242篇
自动化技术   400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710篇
  2019年   612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659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925篇
  2014年   1484篇
  2013年   1424篇
  2012年   1871篇
  2011年   1815篇
  2010年   1444篇
  2009年   1371篇
  2008年   1343篇
  2007年   1658篇
  2006年   1525篇
  2005年   1192篇
  2004年   993篇
  2003年   853篇
  2002年   715篇
  2001年   545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研究优化惯导系统的可观性能,提高捷联惯导两位置对准的速度,有助于提高导航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将水平速度误差和等效陀螺误差作为系统观测量,提出采用静基座下快速两位置对准的新方法.在常规对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引入陀螺信息的观测方程,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新系统可观测性,推出了第一位置可观测量的最优估计及估计误差.根据状态快速收敛的特性,提出采用PCWS方法,对加速度计和陀螺进行了有效的标定,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方法有效提高加快了两位置对准的速度,能充分利用陀螺信息,有效提高了惯导系统的可观测性,缩短对准时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2.
把低温影响下的COD试验数据用灰色理论中的累加方法进行累加,可以使一组没有规律的数据成为一条光滑的曲线.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两种方法进行预测,算例的结果表明用一次累加后的数列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3.
采用中频炉熔炼,用自行设计的多孔隔离式金属型和独特的补缩和浇注系统及临界激冷工艺进行浇铸,成功地研制出了带有高低标的铸铁系列多元素光电光谱分析标样。对标样的白口化程度、均匀性、呈线性分布及分析精度等进行了检测并得出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4.
周辉  吴军  廖清芬  魏聪  乔立  赵红生  王博 《陕西电力》2021,(1):71-76,101
从电力公司角度构建了全方面、多维度的电网影响因素体系,由此对地区四大典型新兴产业的电网接入情况进行研究。结合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与基于时间效应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与四类典型大用户产业落户情况之间的信息量值以及关联度大小。综合模型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确定不同产业中各指标的影响权重和影响比例。从而根据影响指标等级划分表确定不同类型产业的主要电力影响因素,在大用户电网接入规划中能够对主要影响指标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在改善电网以加强大用户接入适应程度的同时,保证电网投资收益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5.
Because of system constraints caus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grid faults, the conventiona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and inverter control methods of a PV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annot achieve optimal power output. They can also lead to misjudgments and poor dynamic performanc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PPT method of PV modules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and a 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 (FCS-MPCC) of an inverter. Using the identification model of PV arrays, the module-based MPC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maximum output power is achieved by coordinating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spectral wavelength and module temperature. An FCS-MPCC algorithm is then designed to predict the inverter current under different voltage vectors, the optimal voltage vector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ptimal value fun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switching state is applied to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of the inverter. The MPPT performance of the MPC controller and the responses of the inverter under different constraints are verified, and the steady-state and dynamic control effects of the inverter using FCS-MPCC a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eedforward decoupling PI control in Matlab/Simuli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MPC has better tracking performance under constraints, and the system has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 dynamic response and flexibility than conventional PI control.  相似文献   
156.
为探究区分量子态的最优策略,以相干作为资源,利用附加辅助系统的方法来区分非正交量子态,并给出了l1范数相干度与区分量子态的成功概率之间的数值关系,同时量化了某些特定情况下不出错的量子态区分(UQSD)的最优协议所需的l1范数相干均值.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生成的相干度可以提高区分量子态的成功几率.  相似文献   
157.
图像哈希是通过将图像提取为简短数列,从而快速地从图库中区分出与原图相似或不同图像的方法。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来分解重构减小图像信息的冗余性和二维变分模态分解(2D-VMD)可以将图像分解成一系列不同中心频率的子模态的特性,从时域和频域提取出图像的主要信息序列来构成哈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方法,通过SVD和2D-VMD的紧凑图像哈希算法具有较短的运行时间、较好的鲁棒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58.
对灾变后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评估的关键在于对其在特定灾变程度下抗冻融性能的精确定量描述及预测。通过反复加载对轻骨料混凝土预加初始应力损伤来模拟灾变,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为评价指标,研究初始损伤度分别为0、0.05、0.12、0.19、0.27的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中,利用相对动弹性模量实测数据建立基于GM(1,1)的应力损伤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预测模型,与修正的Loland混凝土损伤模型对比并进行精度分析;借助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定量研究初始应力损伤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并预测其抗冻耐久寿命。结果表明:初始应力损伤会加速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劣化,且初始损伤度越大劣化速率越快;各初始损伤度下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4.5%,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整体上优于修正Loland模型;轻骨料混凝土自身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抗冻耐久寿命可达45年,当初始损伤度为0.05、0.12、0.19、0.27时,抗冻耐久寿命分别缩短至30年、25年、17.5年、10年。基于GM(1,1)的应力损伤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预测模型可实现对灾变后轻骨料混凝土全寿命周期内抗冻融性能较为精确的定量评估,为指导北方寒旱区轻骨料混凝土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9.
灰铸铁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逄伟 《现代铸铁》2005,25(6):1-6
对灰铸铁熔炼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1)锰、硫对灰铸铁力学性能及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2)硬质点颗粒对断屑性能的影响;3)时效处理对高速切削时刀具寿命的影响;4)如何减小高强度灰铸铁的收缩倾向;5)如何生产HT350及更高牌号的灰铸铁。  相似文献   
160.
综述了Si/C比对高强度灰铸铁的石墨形态、奥氏体数量和铸件表层铁素体等显微组织以段对铸铁件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