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4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电工技术   92篇
综合类   521篇
化学工业   891篇
金属工艺   1123篇
机械仪表   1848篇
建筑科学   676篇
矿业工程   1076篇
能源动力   72篇
轻工业   522篇
水利工程   15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武器工业   58篇
无线电   1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0篇
冶金工业   57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2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对凸轮磨削加工过程中存在局部升程误差严重超差的问题,提出了加权支持向量机的凸轮升程误差补偿方法。首先根据圆率的符号判断凸轮升程误差值是否连续,然后建立了不连续点与相邻点之间夹角与加权值的关系。通过加权支持向量机对凸轮升程误差值进行拟合。然后将原始凸轮升程值减去经拟合后的凸轮升程误差值,获得新的凸轮升程值。再根据圆率自动调整加权值的系数,使凸轮升程值光滑点数最大,即获得最优的凸轮升程值。对上述算法进行仿真和编程,经YTM8336-16数控凸轮轴磨床进行磨削验证。实验表明,凸轮升程误差由原来的±0.059 mm降至±0.011 mm,表面粗糙度由Ra0.32μm降至Ra0.25μm,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2.
基于SVM 的机器人高精度磨削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机器人磨削过程中对磨削量的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SVM 回归的磨削过程建模方法,通过 分析与磨削量相关的一组可测变量——机器人进给速率、接触力、工件表面曲率,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回归模 型,对磨削量进行预测.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逐一分析复杂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 果,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实际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3.
本文选取"手艺"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为论述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为思辨基础,通过审视手艺的双重属性,将其放置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中,从文化的维度审视手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4.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打磨加工前,叶身余量分布不均且较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毛坯点云配准的加工余量分析和自适应打磨轨迹生成方法。利用精确扫描测绘技术获取毛坯三维点云,形成了毛坯/零件数模二者点云配准方法;通过基准对齐、点云轮廓包含等条件约束,实现了毛坯三维加工余量分析;在余量分布点云基础上,通过截面获取加工点云轨迹,对轨迹点云进行珠链排序,将轨迹排序点有效化,计算出连续合适的打磨路径,实现自适应余量打磨。最后在Vericut软件中进行了打磨仿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5.
为了研究固结磨粒磨具的磨料粒度对旋转超声磨削钛合金磨削力的影响,采用随机空间平面切割正六面体的方法构建了具有实际磨粒几何特征的不规则多面体磨粒,并基于虚拟格子法建立了磨粒在磨具端面随机分布的多颗磨粒磨具模型。使用Deform-3D软件构建了三维旋转超声磨削钛合金有限元模型,采用拉格朗日增量算法获得了多颗磨粒磨具旋转超声磨削钛合金Ti6Al4V的磨削力仿真值,得到了磨料粒度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旋转超声磨削钛合金磨削力随着磨料粒度的增大而减小,且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了多颗磨粒磨具模型、旋转超声磨削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为多颗磨粒磨具旋转超声磨削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6.
127.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铁铕共掺杂的TiO_2(Fe~(3+)-Eu~(3+)/TiO_2)空心微球,采用XRD、TEM、BET和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iO_2微球表面均匀地包覆了1层TiO_2,超声有利于提高SiO_2@TiO_2复合微球间的分散性,同时也发现煅烧前对SiO_2@TiO_2复合微球进行研磨处理后所得的Fe~(3+)-Eu~(3+)/TiO_2空心微球部分塌陷,而未研磨和煅烧后研磨所得Fe~(3+)-Eu~(3+)/TiO_2空心微球完整性较好。XRD和BET分析表明,Fe~(3+)-Eu~(3+)/TiO_2空心微球为锐钛矿且具有良好的介孔结构,铁铕共掺杂在TiO_2空心微球中产生协同作用,使Fe3+-Eu3+/TiO2空心微球的粒径进一步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当Fe~(3+)的掺杂量为1.0%、Eu~(3+)的掺杂量为0.5%时,Fe~(3+)-Eu~(3+)/TiO_2空心微球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8.
单颗CBN磨粒磨削20CrMo的微观成屑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剑武  肖清  罗红  刘智康  尹韶辉 《材料导报》2017,31(10):146-150
为研究20CrMo材料的磨削去除机理与微观成屑过程,采用Johnson-Cook模型作为20CrMo的本构模型,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单颗CBN磨粒磨削20CrMo成屑过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该模型探究不同磨削参数下的微观成屑过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磨削速度对成屑过程中的耕犁与成屑阶段影响较大,磨削深度对滑擦与成屑阶段影响较大。设计了单颗磨粒磨削实验装置,对微观成屑进行了实验研究与分析,从磨痕沟槽和磨屑的整体特征来看,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都较为吻合,验证了该三维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9.
周阳  金秋  龚小玲  聂朝胤 《材料导报》2017,31(20):35-38, 43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Ni-金刚石复合涂层。通过金刚石掺入量、加厚镀时间优化了金刚石复合涂层结构,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研究了优化后的金刚石复合涂层对不同材料偶件(GCr15、SiC、304不锈钢)的磨削性能。结果表明:金刚石掺入量为1.5g/L时,金刚石上砂均匀且密集;加厚镀15min时,金刚石埋入率约为2/3,附着强度较好,适合磨削加工;GCr15、SiC、304不锈钢3种材料偶件的磨损体积依次减小,分别为:0.353 76mm~3、0.315 90 mm~3、0.194 01 mm~3,金刚石复合涂层对GCr15有较好的磨削性能;金刚石复合涂层磨削GCr15、SiC、304不锈钢均发生了磨粒磨损,此外,GCr15还发生了微弱的化学磨损,不锈钢发生了较明显的化学磨损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30.
The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to electric discharge grinding (EDG) and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electric discharge grinding (UVAEDG) of Inconel 601. The process parameters selected for both processes were duty cycle, discharge current, pulse on time, grinding wheel speed, work speed, and speed ratio to study their influence on responses like surface roughness (Ra) and material removal rate (MRR). It was found that duty cycle, wheel speed, work speed, discharge current, speed ratio, and pulse dur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MRR and Ra. It was inferred that MRR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duty cycle, wheel speed, current, work speed, and pulse duration in both EDG and UVAEDG processes. It was also inferred that Ra increased with rise in duty factor, pulse on time, and discharge current in EDG and UVAED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