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99篇 |
免费 | 5072篇 |
国内免费 | 165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17篇 |
技术理论 | 6篇 |
综合类 | 3599篇 |
化学工业 | 2180篇 |
金属工艺 | 1647篇 |
机械仪表 | 3094篇 |
建筑科学 | 1446篇 |
矿业工程 | 1058篇 |
能源动力 | 601篇 |
轻工业 | 621篇 |
水利工程 | 819篇 |
石油天然气 | 937篇 |
武器工业 | 1112篇 |
无线电 | 92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812篇 |
冶金工业 | 974篇 |
原子能技术 | 352篇 |
自动化技术 | 60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700篇 |
2023年 | 714篇 |
2022年 | 941篇 |
2021年 | 1111篇 |
2020年 | 1182篇 |
2019年 | 893篇 |
2018年 | 931篇 |
2017年 | 1248篇 |
2016年 | 1390篇 |
2015年 | 1618篇 |
2014年 | 2286篇 |
2013年 | 2282篇 |
2012年 | 2704篇 |
2011年 | 2829篇 |
2010年 | 2127篇 |
2009年 | 1922篇 |
2008年 | 2045篇 |
2007年 | 2551篇 |
2006年 | 2177篇 |
2005年 | 1854篇 |
2004年 | 1470篇 |
2003年 | 1177篇 |
2002年 | 955篇 |
2001年 | 879篇 |
2000年 | 717篇 |
1999年 | 587篇 |
1998年 | 435篇 |
1997年 | 373篇 |
1996年 | 307篇 |
1995年 | 248篇 |
1994年 | 236篇 |
1993年 | 180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信号检测在LTE系统的接收端至关重要,常规V-BLAST算法在进行信号检测时,存在误码传播的情况,造成了性能的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V-BLAST算法,在两方面改善了该算法的性能.首先在最先检测层对要检测的符号进行排序时,采用了一种新的计算概率值的方法,然后根据调制方式保留了K个与判决统计量欧氏距离最近的星座点,其他各层依旧采用常规的V-BLAST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较常规的V-BLAST算法有了明显改善,该算法已应用于TD-LTE无线综合测试仪表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912.
由不同物理力学性能材料组成的复合轻质外保温墙体,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整体粉刷墙面的开裂、脱落等破坏现象。试验按照实际工程构造尺寸制作了两组六个试件,通过冷热箱、密封试件真空负压组合试验装置,按1:1相似比模拟温度、重力、风力等作用,对不同因素组合工况测试各构造层在温度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耦合效应,给出了不同工况下保温层及饰面层各测点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整理出了耦合效应的应力变化特征相关曲线。试验成果可为研究解决外保温墙面破坏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13.
对浙江省92个降水水质监测点采集的118个降水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江河地表水水质同步监测资料,研究大气降水的主要污染物以及降水水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中的pH值为5.86,TN、NH3-N、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54 mg/L、0.83 mg/L和0.035 mg/L,降水水质与监测点附近地表水水质未见明显相关关系,但降水中的NH3-N、TN和TP与地表水相同指标质量浓度的比率分别达到了60%、55%和22%,可见大气降水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14.
应用网络参数计算和实地测量对比的方法,对非绝缘缆道测验控制信号的传输效率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提高信号传输效率的途径,为缆道测验自动化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15.
916.
阐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后,对诱发地震进行监测、引入环境监理机制,加强现场监督协调,对水体、大气、噪声污染采取应对措施,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强化处理,开展系统化、规模化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和公共健康保障等措施,使小浪底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预防和治理,施工区及周边生态明显改善,移民安置区可能发生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17.
我国水电蕴藏量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水电事业发展迅速,中小型水电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内容,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首要因素。本文根据大庄水电站实际年运行费与设计阶段的经营成本对比,分析了经营成本变化的原因以及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项目FIRR低于原设计标准,但高于新的财务基准收益率,项目连续亏损尚有其他原因,应做进一步分析。同时提出对经营成本与营业成本两个概念进行理论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18.
海绵城市建设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海绵城市建设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效应,以某海绵城市建设实验区为例,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分别对海绵城市不同建设方案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建设增大了地表不透水面积,使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导致区域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且下降幅度受下垫面变化特征的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作用与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类型有关,也与其规模有关,仅当海绵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能对区域地下水资源产生较为明显的补给效应。 相似文献
919.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环境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的工程规划、环境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及效益。 相似文献
920.
Christine Bratrich Bernhard Truffer Klaus Jorde Jochen Markard Werner Meier Armin Peter Matthias Schneider Bernhard Wehrli 《河流研究与利用》2004,20(7):865-882
Hydropow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newable electricity source worldwide. It shows clear advantages for the global CO2 balance but creates serious ecological impacts on a local scale. As a consequence, concer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iver ecosystems is growing within society and more people are willing to pay extra for so‐called ‘green electricity’.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however, is not straightforward and customers cannot directly examine the quality of electricity products. Therefore, credible certification of high ecological standards i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green electricity marketing.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assessment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ly compatible hydropower production. This so‐called ‘Green Hydro’ concept was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case study on a 400 MW hydropower scheme in the Southern Alps of Switzerland. The concept guarantees both general standards for different scheme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sheds and flexibility for local particularities. We developed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atrix that considers basic criteria and eco‐investments and covers five environmental areas of concern (i.e. hydrological character, connectivity, morphology, landscape, and biological communities).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is complemented by five management domains (i.e. instream flow regimes, hydropeaking, reservoir and bedload management, and power plant structures). Applying assessment and modelling tools for the Green Hydro procedure showed that dynamic habitat models allowed qua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eam flow regulations at morphologically distinct sites. In this case, morphological restoration could be more beneficial than increasing the minimum flow. The first experience with the Green Hydro certification is encouraging. So far, 13 facilities have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certification procedure. They produce a total of 186 GWh green electricity per year, which is sufficient for the supply of almost 40 000 households in Switzerland.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